文/廣州市越秀區(qū)桂花崗小學
目前,語文專家、老師、家長都已經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閱讀要從一年級抓起,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開設了“和大人一起讀”這一欄目,通過與大人共讀的形式,把課外閱讀作為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自讀、教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如何用好新的教材、新的欄目,家長們更需要得到教師的引領,才能有效實施“和大人一起讀”。
與此同時,桂花崗小學《2018 年新生家長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不少學生與家長之間存在親子關系較為緊張的問題。部分家長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教育的恰當方法,導致與子女溝通較為簡單粗暴,造成親子隔閡;部分家長忽視孩子的品德教育,或許功利思想較嚴重,過度強調分數,管教孩子卻力不從心;部分家庭未能處理好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長此以往,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調查問卷中的家長反饋也讓筆者意識到,許多家長有較強的意愿去學習如何做好與孩子的溝通,牽手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
基于此,為促進一年級新生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生活,改善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親子關系,提升家長教育的質量,助力家校合作育人,筆者力圖把“和大人一起讀”與親子關系的改善結合起來,以“和大人一起讀”為紐帶,開展親子共讀活動,舉辦幼小銜接家長工作坊,幫助家長們更好地參與到“一起讀” 的活動中來,讓家長們在互動體驗中學習到如何在家和孩子一起閱讀、如何在家指導孩子閱讀、如何以閱讀為紐帶改善親子關系。
提升父母效能至關重要的是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為發(fā)揮“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優(yōu)勢作用,筆者把提升家長有效陪伴孩子共讀的閱讀素養(yǎng)、給家長傳授親子閱讀方法放在首位。
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上,筆者對新生家長進行親子閱讀的“崗前培訓”,向家長強調課外閱讀對于提升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意義,協助家長與教師達成共識,并明晰“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設置意義和實施方法。
同時,筆者將課堂開展“和大人一起讀”的課程活動錄成微課和視頻,采取“提前介入——價值引領——經驗分享”等形式搭建共讀平臺,并利用班級QQ或微信群,特別是家長工作坊的形式定期組織“班級讀書會”給予家長方法上的指導,讓家長陪伴的親子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比如,為幫助家長積極參與“和大人一起讀” ,筆者與家長共同商討,設計了這樣的一張“親子閱讀卡”,一步一步給家長指引了親子閱讀的方法,與孩子一起共同提升語文素養(yǎng)。同時,也幫助一年級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份“閱讀卡”提供了兩篇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和一篇自選材料,鼓勵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繼續(xù)拓寬閱讀。通過在班級微信群發(fā)送語音或視頻,教師主動適度點評,對一家人進行鼓勵和贊揚,這樣的閱讀是快樂的,這樣的親子關系是樂融融的。
幼小銜接家長工作坊以互動、體驗的形式,為家長和孩子提供相親相愛的平臺,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如筆者以“節(jié)日”為契機,圍繞節(jié)日開展了四次工作坊故事會:“冬至的快樂”“喜樂元宵”“愛的母親節(jié)”“春節(jié)的喜悅”,并結合“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開展“家庭讀書會”,落實親子閱讀,形成家校讀書合力。
筆者以“和大人一起讀”《春節(jié)童謠》為材料,結合“春節(jié)的喜悅”工作坊故事會,讓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展開春節(jié)習俗文化小研究調查,并完成記錄表,使孩子們對春節(jié)習俗有了實實在在的感受,更樹立起強烈的文化自信!孩子們有的在網絡上搜索關于春節(jié)的兒歌、童謠、古詩等內容,有的小書法家書寫“?!弊质止ぷ髌纷龅谰?,有的制作春節(jié)的“豬”“福”手工燈籠,還有的書寫春聯,張貼于家門口。
在“春節(jié)的喜悅”工作坊故事會中,家長還欣喜地和孩子們一起創(chuàng)造了三種閱讀法——歡樂的手舞足蹈閱讀法,喜慶的春節(jié)道具閱讀法,積累型說說寫寫閱讀法。孩子們讀完了《春節(jié)童謠》,還在家長的陪伴下自己創(chuàng)編了春節(jié)童謠歌,這樣讀寫結合,既快樂閱讀,還能享受到創(chuàng)作的喜悅。
在與孩子合作的過程中,家長們跳出了以往簡單的“你說我聽”的溝通模式,而是真正地“蹲下身子”,融入和諧的親子關系,與孩子平等交流、協作,整個活動在最后會以“美篇”等形式,配以圖文記錄當時的心情,讓“一起讀”成為大人和孩子彼此享受和滋養(yǎng)的過程。
活動結束后,筆者還表彰“優(yōu)秀家長導師”、“優(yōu)秀小組導師”,頒發(fā)班級“閱讀推廣人”成功證書,以促使更多家長參與該項活動,讓更多孩子為自己的父母感到驕傲,加深親子關系的融合。
在教完“和大人一起讀”的一個故事或一首兒歌后,筆者會通過開展家長工作坊和家長一起開發(fā)班級閱讀課程,設計相應的內容或體裁的拓展補充閱讀材料,開展群文閱讀,從而不斷完善和豐富閱讀內容。并比如學完《誰會飛》,補充了親子對讀的《什么蟲兒空中飛》《誰會邊飛邊睡覺》;讀完《狐貍和烏鴉》,補充閱讀《吃書的狐貍》《狐貍打賭》等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嘗試復述;學完了繞口令《妞妞趕?!?,可以開展家庭繞口令大賽,比拼幾組風格各異的繞口令兒歌;讀完《陽光》,結合金波的詩集《讓太陽長上翅膀》,進行美讀創(chuàng)作欣賞;在閱讀《春節(jié)童謠》時,家長和孩子在“接龍讀”的游戲中閱讀,還可以輻射閱讀“元宵節(jié)童謠”、“端午節(jié)童謠”、“中秋節(jié)童謠”,亦或者“時令童謠”。
家長在讀的過程中,孩子很認真地傾聽,潛移默化拓寬了孩子閱讀的廣度和寬度。這樣讀一篇輻射多篇,幫助孩子逐步構建起群文閱讀的概念。在“潤物細無聲”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走向“我想讀、我要讀、我愛讀”的主動閱讀境界,家長和孩子在書香的浸潤中,共度美好的親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