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貴
(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培文實驗高級中學,福建 泉州 362442)
田徑賽事一直都是體育賽事中的重頭戲,競走、短跑、長跑、跳遠、跳高等諸多田徑運動項目都能給人帶來很強烈的視覺感受與審美體驗。從目前世界田徑賽事來看,美國、俄羅斯、德國與肯尼亞是田徑運動項目的“主導者”。近年來,雖然我國在世界體育賽事中也涌現(xiàn)除了一批令人矚目的田徑運動員,但是就獎牌數(shù)量來看,我國的田徑運動與上述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加強以“以人才培養(yǎng)為導向”的高中田徑訓練,對我國田徑運動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教材是高中田徑訓練的重要依據(jù)。就目前來看,我國很多高中所用田徑教材的廣度與深度上都還達不到田徑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诖?,學校應對田徑教材進行優(yōu)化。
田徑訓練不僅涉及訓練學知識,還涉及運動生理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物理學知識等。多種學科知識從不同角度科學地解釋了田徑訓練對機體系統(tǒng)器官的影響,以及每種訓練方法對田徑運動能力提高的重要意義。增加田徑訓練教材的科學性,能夠讓學生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田徑訓練,從而嚴格按照教材內容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地開展訓練。同時,增加田徑訓練教材的科學性,也是降低學生運動損傷出現(xiàn)概率的重要保證。在教材中,對科學性內容的編寫與設計要將文字、圖片、案例結合起來呈現(xiàn),并借助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認知。
高中生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日常繁重的作業(yè)往往讓他們心神疲憊。對于一些學生而言,進行田徑訓練是釋放壓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基于田徑運動的特點,無論是走、跑、跳、投,相比籃球、足球等體育項目,田徑運動給學生帶來的最多的感覺就是“太累”“枯燥”。這就使得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積極性不高?;诖耍瑢W校應增加田徑訓練教材的趣味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材中增加一些田徑類體育游戲。體育游戲能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自由的教學氛圍,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積極性。
田徑運動項目多樣,每種項目又包含非常多的技術動作??v觀我國高中的田徑訓練教材,其教材名稱雖不同,但內容都大同小異,都是直接列舉一些田徑項目的基本技術與練習方法。然而,田徑訓練包含的知識非常廣泛,遠不止高中現(xiàn)有田徑訓練教材上編寫的內容。因此,學校應增加田徑訓練教材的豐富性。具體方法有三:一是在搜集關于田徑訓練方面的信息,整理成教案;二是讓體育教師認真分析高等體育院校內所用的田徑訓練教材,在綜合考慮本校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材內容的選擇;三是認真記錄與整理學生在日常田徑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將其作為訓練內容。高中生具有很強的探索精神與學習能力,教材內容越豐富,對學生的吸引力越強,從而越利于培養(yǎng)田徑人才。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在高中田徑訓練中,學生只有具有強烈的運動意識,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田徑訓練;才能快速理解體育教師的意圖,然后有計劃地進行訓練;才能在訓練時克服各種困難,直到獲得成功;才能在訓練中積極思考遇到的問題,對技術動作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在高中田徑訓練中,體育教師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田徑運動意識。其一,加強對學生的田徑理論教育。深刻、正確地了解并熟悉田徑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及田徑運動的技術特點,是培養(yǎng)學生田徑運動意識的基礎。在田徑訓練之前,教師應借助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室向學生認真講解田徑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及技術特點。訓練期間,體育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相比“被動式學習”,“主動式學習”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記憶。其二,提高學生的觀察與判斷能力。在訓練期間,體育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觀察,不僅要觀察教師,還要觀察同學、觀察自己(即自我反?。?。觀察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所觀察的人或事物進行判斷,“對與錯”“優(yōu)與劣”“強與弱”“大與小”“快與慢”等都是判斷的指標。積極的觀察與判斷,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意識。因此,體育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觀察與判斷能力。在田徑訓練實踐中,體育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發(fā)言,讓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見解。體育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觀察與判斷,對觀察與判斷準確的學生提出表揚,對觀察與判斷有誤的學生要進行及時糾正。
技術訓練是田徑訓練的重要內容,也是田徑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活動。在田徑技術訓練中,體育教師應根據(jù)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運動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巧妙地講授訓練內容。具體來說,在田徑技術訓練中,體育教師應注意以下2個問題。其一,讓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技術概念。運動技術是完成體育運動動作的方法。不同的體育項目,需要運動員完成不同的動作,即需要運動員掌握不同的技術。在高中田徑技術訓練中,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技術概念是確保他們正確掌握田徑技術的前提。在訓練開始階段,體育教師要讓學生認真學習田徑運動項目的技術原理,了解各種技術動作的結構系統(tǒng);了解該動作肌肉的用力特點;了解做該動作的肌肉與周圍肌肉的關系;了解該動作的生物學、生物力學等原理。其二,加強學生的感知覺訓練。訓練期間,體育教師要讓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體會自己運動時骨骼與肌肉的感覺。例如,學生在練習競走時,教師應詢問學生“與普通走路相比,競走時你的膝關節(jié)感覺是否一樣?”再如,學生在練習三級跳遠時,教師應詢問學生:“當你滯空時是什么感覺?”等等。積極的感知覺,能夠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所做的動作是否規(guī)范,從而及時糾正錯誤。
田徑訓練中的體能訓練涉及力量訓練、耐力訓練、速度訓練與柔韌訓練。不同的田徑項目,其體能訓練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針對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體育教師在指導他們田徑體能訓練時,需要注意以下3個問題。其一,合理安排訓練內容。例如,競走是典型的周期耐力型項目,要求運動員在一定強度下長時間持續(xù)運動,需要運動員具有良好的肌肉力量與專項耐力,因此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競走訓練時應加強他們的力量訓練與耐力訓練。再如,短跑要求運動員以自身力量克服體重與靜止狀態(tài),使自己迅速產(chǎn)生位移運動,需要運動員具與良好的速度、力量與柔韌性,因此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競走訓練時應加強他們的速度訓練、力量訓練與柔韌訓練。其二,科學設定訓練強度。體育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發(fā)展情況,為他們設定不同的訓練強度。在訓練期間,體育教師要格外注意那些身體素質強且田徑運動能力強的學生,按照職業(yè)田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法指導他們體能訓練,激發(fā)他們的運動潛能。其三,預防體能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在田徑體能訓練中,肌肉拉傷、關節(jié)扭傷、擦傷、腦震蕩等都是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運動損傷。體育教師要深刻地理解,即使是培養(yǎng)田徑人才,也需要在“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導下開展訓練。為了增強體能訓練的安全性,體育教師應讓學生做好相關的準備活動,并做好學生訓練期間的監(jiān)督與指導工作。另外,體育教師應教會學生一些常見運動損傷的應急處理方法。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體育教師作為高中田徑訓練的直接參與者,其田徑運動能力與教學能力直接關系著田徑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基于此,學校領導應加強體育教師的田徑繼續(xù)教育與培訓,提高他們的田徑運動能力與田徑教學能力。有條件的學校,應當定期組織體育教師到其他高中參觀學習,與其他高中的體育教師相互探討田徑人才培養(yǎng)經(jīng)驗。另外,學校還可以邀請相關田徑職業(yè)運動員、教練員到校與體育教師開展深入交流,提高體育教師田徑人才培養(yǎng)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為了提高體育教師培養(yǎng)田徑人才的積極性,學校應當設立專項資金對在田徑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有突出成績的體育教師進行獎勵。
長期以來,體育都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其開設課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健康,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與團隊協(xié)作精神。為了促進我國田徑運動的快速發(fā)展,高中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搖籃,應以人才培養(yǎng)為導向開展田徑訓練。在具體工作中,學校應以優(yōu)化田徑訓練教材、加強田徑技術訓練與體能訓練為切入點,切實提高田徑人才培養(yǎng)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