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龍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1
現代競技武術套路競賽是對運動員運動水平的綜合檢驗,這就包含了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以及心理素質的考驗;特別是運動員的運動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時,再想突破新的成績,考量的就是心理素質的適應調控能力;因為根據武術套路的判罰規(guī)則,要在1分20秒內完成閃、轉、騰、挪及各中規(guī)定步法組合,同時動作組合編排要演練要兼顧手、眼、身、法、步協(xié)調配合,突出武術的精、氣、神及演練風格,這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
同時在賽場上運動員情緒是比較亢奮或者緊張激動的,能否調控好自己的競賽情緒,達到最佳的競賽狀態(tài),對武術運動員心理素質是極大的挑戰(zhàn)。根據對高水平運動員的調查顯示,在運動技能水平相當的條件下,心理素質調整適應性強的運動員獲得好成績的幾率更高??梢娏己玫男睦硭刭|在武術競賽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心理素質調整適應性強的運動員會在競賽中表現出,心跳加速、自信滿滿、情緒興奮但可控、思路清晰、肌肉放松有力。心理素質調整適應性差的運動員會在競賽中表現出:反應遲鈍、思路混亂、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僵硬無力等情況。身處競賽環(huán)境中,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會伴隨著賽場氣氛以及各種主觀和客觀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出現心跳加速、口干舌燥、情緒亢奮、精神萎靡不振、肌肉僵硬等一系列生理表現,這就是身體為了適應外在環(huán)境而做出的自我調節(jié)反應,這一調節(jié)過程叫做應激狀態(tài)。因此應激狀態(tài)的調控和適應能力是主導比賽的關鍵,為了提高運動競賽水平,增加在競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幾率,在日常訓練中要多模擬競賽訓練。現在通過對運動員賽前應激狀態(tài)進行分析探討,以便找到讓運動員調整適應賽場應激狀態(tài)的途徑,展現最佳的運動水平,取得優(yōu)異成績。
應激狀態(tài)是:人體在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下,機體處于自我保護的一種形態(tài);也是一種適應過程。賽前應激狀態(tài)是:機體為適應競賽環(huán)境而產生的緊急調整過程。賽前運動員面對競賽環(huán)境干擾及競賽壓力,會給運動員帶來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運動員做出努力來調整和適應這一系列由刺激引起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反應。賽前應激狀態(tài)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調整適應性強、弱,或者稱為可控可控和不可控的應激狀態(tài)。調整適應性較強的運動員賽前狀態(tài)表現為:頭腦清醒、注意力集中、信心高漲、肌肉松弛有力,能夠堅定信心排除干擾,繼續(xù)發(fā)揮自己的運動水平,甚至超常發(fā)揮都有可能。調整適應性較弱的運動員賽前狀態(tài)表現為:精神亢奮和精神抑制:運動員賽前精神亢奮、思維混亂、精神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但又睡不著、記憶力模糊、肌肉僵硬無力,對比賽充滿畏懼缺乏比賽的信心,甚至想要逃避比賽。
運動員的參加競賽的次數和應急狀態(tài)的調整強、弱成正比,運動水平相對的運動員,參加競賽的次數越多,心理調整適應能力則越強,競賽成績越好;反之則心理調整適應能力越弱,競賽成績越差。一名高水平運動員的心理調整適應能力是通過多次運動競賽中磨練出來,這是平常的日常訓練中所達不到的效果。經驗豐富的運動員,能夠迅速融入競賽環(huán)境,在賽前熱身中將自身的應激反應調整到適合自己的狀態(tài),同時在場上能夠發(fā)揮出自身的競技水平,甚至超長發(fā)揮。相反運動員競賽經驗不足,面對賽前應激狀態(tài)時將無法控制或者是花更長時間來調整適應,這勢將影響運動水平的發(fā)揮,出現忘動作、走錯方向等低級錯誤,從而導致競賽失敗。
傷病與賽前應激狀態(tài)調整適應強弱有直接關系,直接影響運動員賽前的心理情況,給調節(jié)適應帶來巨大壓力。那么,運動損傷是任何競技項目都不想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情況,運動損傷只能降低,不可避免。運動損傷給運動員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磨練,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素質的考驗。特別是在競賽來臨之際,運動員的內心波動是比較大的,具體表現在賽前的應激狀態(tài)調控上。據統(tǒng)計,沒有病痛影響的運動員,賽前的應激狀態(tài)調整能力比有傷痛的運動員,用時少適應賽場環(huán)境更快。有傷病的運動員,賽前擔心過多擔心傷病會不會影響比賽,造成內心壓力過,給應激調整加大了調整難度,從而影響比賽結果。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以及與這種態(tài)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經形成便比較穩(wěn)定,但是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氣質,更多體現了人格的社會屬性,個體之間的人格差異的核心是性格的差異。氣質可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四種類型。競賽最佳競技武術套路運動的項目可分為,自選類、規(guī)定類、太極類、傳統(tǒng)類、集體項目、對練等六類,且之際又有相互交叉的競技項目,自選長拳、南拳、太極拳及各類器械,規(guī)定類也包含,規(guī)定南拳、長拳、器械及太極類。每種氣質類型與相應競賽項目相結合,才能演練出該項目的最佳水平,取得最佳成績。因此不同性格氣質的運動員,在選擇競賽項目上,教練員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選擇項目,如果選擇項目不恰當,也會影響運動員賽前的應激狀態(tài)調整,特別是向太極類與南拳類風格差異較大的項目,氣質類型不同運動員調整適應賽前應激狀態(tài),所需要的時間不同,很難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最終導致競賽結果不理想。還有一些抑制性運動員上場前不適應賽場環(huán)境,但是自己可以“隔離”自己,在場外做好熱身,進入賽場直接競賽,競賽成績也不錯。
武術競賽項目一般以套路演練為主,除集體、對練、太極項目外,其他項目都是1分20秒完成;武術套路比賽沒有輪空晉級的規(guī)則;同時每次套路演練必須包含規(guī)定的步法及跳躍動作,跳躍動作必須按規(guī)定路線和順序演練;競賽的器械以及服裝都有嚴格限制。這就要求運動員在競賽演練時不能有絲毫差錯,這樣的嚴格要求勢必會給運動員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壓力過大會影響運動員賽前應激狀態(tài)的調整,從而影響比賽結果。因此,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對競賽項目的演練中要嚴格要求,避免出錯,同時要培養(yǎng)運動員靈活應變能力,在出現失誤時,要及時進行補救,而不是不知所措,甚至放棄演練。
所有參賽運動員都是憑借自身努力,經過層層選拔、精挑細選的運動員,所背負的也是領導的要求和教練員的期望;同時運動員也想表現自己的能力,體現自我的價值,給領導和教練員一個滿意的答卷。這種心態(tài)和期望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刺激運動員積極向上心態(tài),但是如果長時間處于這中期望中,運動員內心會產生焦慮情緒,影響正常訓練甚至是失誤,最終導致競賽失敗。
語言提示是運動員在賽前自我提升,說一下積極向上的語言,例如,“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贏”;同時,教練員和運動員要使用積極性言語來提升自信心。避免使用消極語言。對于那些比賽感到緊張過度,對比賽結果有消極負面想法的運動員應引導他們不要自我想法上面關注太多,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肯定上面。因消極的思維會提升緊張度、影響動作技能的發(fā)揮。此時應引導他們把注意力轉向外部要完成的內容上。例如,高水平套路運動員由于比賽競爭激烈,對比賽的結果患得患失,產生不應有的情緒壓力,這時教練員引導運動員不要去考慮比賽結果,而是只關注如何把自己的技術水平正常發(fā)揮出來。
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設計每月1次競賽模擬訓練,要求每個運動員按照競賽規(guī)則要求進行報名參賽,設置競賽相同的配置如裁判員、場地、觀眾、喝茶與倒彩等,讓運動員置身在競賽環(huán)境中,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進行套路演練,磨練運動員的抗壓能力及調整能力,提升運動員參賽經驗不足的情況,同時發(fā)現運動員的問題,以便在后期的訓練中制定更加科學詳細的訓練繼續(xù),來提升競賽水平。
(1)由于客觀要求與自身的應對能力不平衡,而導致的一種為適應環(huán)境而產生的緊張反應狀態(tài)。應激相對于不同的運動員可分為;有益的應激狀態(tài),例如可控的情緒和精神興奮,大腦清醒、注意力集中。有害的應激狀態(tài),例如過度喚醒緊張過度的情緒喚起或抑制認知能力降低,自我概念不清等。(2)應激生理反應;脈搏加快、口渴尿頻、兩腿無力、手腳發(fā)抖、面色蒼白甚至肌肉僵硬,四肢發(fā)抖。(3)影響賽前應激的原因;運動員比賽的次數和比賽經驗、運動損傷和以往的舊傷、以往的失敗、運動員自身的性格、生活規(guī)律、賽場的特殊環(huán)境以及運動項目自身的特點對運動員賽前應激狀態(tài)的影響。(4)應激狀態(tài)的調控對策;自我暗示放松、音樂調控、活動調控、轉移注意力、語言提示等方法。因此,教練員應該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時,不進行演練水平訓練,同時還要加強心理訓練和調控,針對不同個體的套路運動員進行選擇不同的調控方法進行心理訓練,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調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