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景
玉林師范學院體育健康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我國從2000年已經(jīng)進入老齡化社會。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 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 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 87 %,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 91個百分點,”[1],我國老齡人口的數(shù)量不斷攀升。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范疇,就迄今所見文獻看,初見于《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2]后見于《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盵3]由太極的思想理論結合人體的運動演繹產生出一系列太極運動項目是當今社會中老年人強身健體重要內容。特別是太極拳集修身、養(yǎng)性、攻防于一身,融拳、哲、醫(yī)三理于一體,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太極理論演繹出哪些適合中老年人運動的健身運動項目,對中老年人的身體鍛煉有怎樣的幫助和健身效果。文章以此為出發(fā)點論述解析演繹項目的原理和對老齡社會健康發(fā)展的意義。
根據(jù)新華詞典的解釋:演:根據(jù)事理推廣發(fā)揮;繹:抽出,理出頭緒;演繹是由一般原理推出關于個別事物、現(xiàn)象的結論的推理方法。太極演繹運動項目就是以太極理論思想與人體運動相互結合產生的體育運動形式。它以極其豐富的哲理性來指導人體生命之科學鍛煉[4]。隨著社會發(fā)展,依據(jù)太極基本原理演繹產生了一些諸如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操、太極扇、太極柔力球等太極運動項目。這些項目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演繹項目的思想都是以太極思想、理論為基礎。二是,演繹項目的的動作借鑒于人體的運動特點,例如動作輕柔,處處劃弧,以柔克剛等,主要講究在內是意氣運動,在外則是神氣鼓蕩運動,也就是說既要練意又要練氣,這種憊氣內外兼修的運動特點就是太極拳的精華所在。
在古代,特別是冷兵器時代,每一個拳種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是以技擊為主要目的,太極拳也是這樣,只不過太極拳的創(chuàng)立過程融入了哲學、中醫(yī)、導引、養(yǎng)生等因素,所以,太極拳除了技擊的重要內容之外,還有防病、養(yǎng)生的功效,這也是太極拳所特有的,正是這個獨特之處使受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國人能深刻認識到太極拳的健身意義。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需要的不再是它的技擊性功能,而是把它作為健身娛樂、防病治病、養(yǎng)生養(yǎng)性的一種鍛煉手段和方法。特別是現(xiàn)代老齡化社會時期,物質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重視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人們對太極拳的渴望就不言而喻了。
太極劍是太極拳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兼有太極拳和劍術兩種風格特點,在太極刀、劍、槍、桿等器械中,素以太極劍流傳最為廣泛。[5]一方面它要像太極拳一樣,表現(xiàn)出輕靈柔和,綿綿不斷,重意不重力,同時還要表現(xiàn)出優(yōu)美瀟灑,劍法清楚,形神兼?zhèn)涞膭πg演練風格。其基本要領與太極拳一致。劍法還有著不同于拳法的獨特要求,練劍時,要求周身輕靈,運行敏活,圓轉自如,身法與劍法協(xié)調一致;同時精神提起,呼吸自然,全身運動須以腰為軸,上下隨合,松腰活腕,勁由脊發(fā),達于劍端,在應用上同樣是講究“沾、粘、連、隨”。
太極操摹擬于太極拳,摹仿于徒手操,柔中有節(jié),故名太極操[6],是以我國古代太極哲學思想及傳統(tǒng)養(yǎng)生理論為依托,結合現(xiàn)代體操的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運動方式。太極操分上肢、頭頸、腰部、下肢、上下肢聯(lián)合、起踵等6個部位運動,25個動作,每一動作,成圓形,順轉、反轉各連續(xù)8節(jié),共200節(jié)。太極操是時代所需、應運而生的太極派生運動,它繼承了太極拳的健身理念,又融合西方體育的運動理念,保留了太極思想和太極運動中的精華。[7]太極操令人活動在美好的心靈境界:心同白云游戲,身隨春柳迎風;藏青山在心海,攬明月于懷中。
太極扇是屬于太極拳中器械的一種,太極扇的創(chuàng)編目的主要是為了鍛煉身體。太極扇是一種風格獨特的武術健身項目,它融合了太極拳與其它武術、舞蹈的動作,太極與扇的揮舞動作結合之下,剛柔并濟、可攻可守,充滿了飄逸瀟灑的美感與武術的陽剛威儀,是同時具有觀賞性及藝術性的健身運動。[8]太極扇是一種風格獨特的武術健身項目,它融合了太極拳與其它武術、舞蹈的動作,太極與扇的揮舞動作結合之下,剛柔并濟、可攻可守,充滿了飄逸瀟灑的美感與武術的陽剛威儀,是同時具有觀賞性及藝術性的健身運動。
“太極”是這項運動的根本和生命。太極柔力球圓弧輕劃,看似軟弱無力、輕松自在,然力度拿捏、方位掌握均耗損巨大,一場球下來,輕則汗流浹背,重則腰酸腿軟。這項運動主要受眾群是社區(qū)的老人,深受老人的喜歡。太極柔力球是一項比較新興的運動,球拍類似于羽毛球比賽用的拍子,主要不同在于柔力球球拍的擊球面不是網(wǎng)狀結構,而是薄布狀,且印有太極圖案,球卻像網(wǎng)球,由外層的皮、最里面的細沙組成。[9]借鑒網(wǎng)球、羽毛球的場地、規(guī)則等要素,并融入了太極理論精髓,經(jīng)過綜合“提煉”形成了此項運動。
在現(xiàn)實社會中,雖然人們對太極拳的渴望非常強烈,但是太極拳習練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它不僅需要一定的動作協(xié)調性,更需要一定的武術基礎和廣泛的理論知識,并且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揣摩和體會復雜的動作。所以很多習練者不能掌握太極拳練習的肢體活動與技擊技術,不能很好地利用太極拳起到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而太極演繹出的其他運動項目相對太極拳難度降低,增強鍛煉者運動信心,只要長期鍛煉,不斷熟悉動作,同樣可以起到健身、防病、養(yǎng)性的功效。
豐富的鍛煉內容也是激發(fā)運動者鍛煉的興趣與激情的重要因素,同時擺脫了太極拳長期練習的枯燥。現(xiàn)在的太極操、太極扇、太極柔力球等太極運動項目極大豐富了老年人的運動。這些項目不僅保留了太極運動修身養(yǎng)性功能,而且動作簡單易學,在豐富老年人鍛煉形式、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從而更加適應了老年人鍛煉的需要和老齡化社會的發(fā)展。
人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現(xiàn)代太極演繹的思想基礎,根據(jù)需要,依據(jù)一定理論,結合一定的事物,通過實踐演繹出新的事物。太極柔力球就是人們根據(jù)需要演繹出來的新項目。以后會有更多的人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新演繹出更多人們所需要的運動項目,以此來滿足人們日益不斷增長的需求。美國休閑學專家杰弗端·戈比不無遠見地指出:在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中,人們的閑暇時間在增多,由此而產生的問題和帶來的機遇都是跨越國界,也是跨文化的。每個文化都不斷地對休閑進行構建和重構,中國也正在對休閑進行重構。[10]
太極演繹運動項目的產生,使得一部分以修身養(yǎng)性為目的的人群得以更好鍛煉身體,這些項目既容易學習鍛煉,又能起到修身養(yǎng)性作用。由太極理論演繹產生的運動項目適應了現(xiàn)代社會老年人健身需求,國家應該加大投入,重視作為母體的太極理論的傳承、發(fā)展與研究,這樣才能使太極演繹健身運動項目之樹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