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蓉蓉
【摘 要】 目的:觀察護理質控在科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各科室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選取時間: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并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展開調查研究(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管理下實施護理治療,觀察組患者在質控小組護理管理下實施護理治療,最后對比和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與對照組對比(96.67% vs 8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風險發(fā)生率與對照組對比(10.00% vs 25.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質控在科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還可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確保科室護理安全。
【關鍵詞】 護理質控;科室護理;安全管理
隨著近年來人們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臨床護理工作也需不斷完善[1]。因此,為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工作,護理部構建護理安全網絡組織,科室護理安全管理責任人為護士長,科室內建立質控小組,將本科選取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護理質控小組在科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在普外科接受治療的120例患者,并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管理,n=60)和觀察組(質控小組護理管理,n=60)。
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為(33.61±4.44)歲。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為(33.65±4.50)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在本科室接受住院治療;本研究獲得批準;患者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治療依從性差;存在精神及交流障礙。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方案(術前訪視、核對基本信息、心理護理及關注病情和體征等),觀察組實施質控小組護理管理方案,根據科室19項質量標準(病區(qū)管理質量、護理安全管理質量、危重病人管理、分級護理質量、基礎護理質量、圍手術期護理質量、優(yōu)質護理質量、急救物品、藥品管理、消毒隔離、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文件書寫質量、非歸檔文件、臨床教學、培訓繼續(xù)教育、壓瘡預防及護理、輸血護理質量、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護理質量、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護理質量、腸造口護理質量)具體內容如下:
1)建立質控小組。由科室護士長任小組組長,責任組長為核心成員,其他護士為小組成員。2)培訓。質控小組于每月定期開展護理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培訓,并實行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考核。3)制定方案。質控小組每周質控,每月的第1周為大質控,根據上月全面質量督查,將存在突出的、高發(fā)的(高危、高頻)問題作為本月重點整改的內容,每周三例會反饋本周質控存在的不足,統(tǒng)計分析、討論、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并進行動態(tài)評價,月底護士長組織全科人員參與護理安全分析會,根據本月質控存在的問題,再次分析,提出制定解決方案。4)落實方案。明確制定計劃,并實施護理方案,落到實處,最后總結護理實施效果。針對風險事件(護理措施執(zhí)行不規(guī)范、病房巡視管理不到位、發(fā)生護理意外事件、基礎護理落實方面、護患溝通方面、護理工作總結不規(guī)范、護理技術操作不正規(guī)、消毒隔離技術不達標以及不良投訴)和科室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分析[2]。
1.4 觀察指標
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治療后的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內容包括護理服務意識滿意度、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滿意度、健康教育以及護理技術水平滿意度,調查選項有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以及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以兩組護理人員護理期間所反饋的資料信息為準)情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所得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進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治療后的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患者中有58例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滿意度為96.67%;而對照組患者中有52例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滿意度為86.67%。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fā)生率
觀察組發(fā)生護理風險6例,護理風險發(fā)生率為10.00%;而對照組發(fā)生護理風險15例,護理風險發(fā)生率為25.00%。觀察組護理風險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χ2=4.673;P=0.031)。詳見表2。
3 討論
護理管理是管理藝術、護理研究和護理技能的科學統(tǒng)稱,護理安全是患者護理治療期間,在法律法規(guī)范圍內不造成心理、機體或功能損害、缺陷、障礙或死亡[3]。顯然,護理安全可有效反映該院的護理質量高低情況,同時也是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基礎。質控小組在科室護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確保護理安全和保證護理質量,使各項護理工作能夠合理有序安排[4]。以下為質控小組在科室護理管理中的具體作用。
1)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風險。質控小組針對科室護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并杜絕護理隱患,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質控小組對護理期間的各環(huán)節(jié)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并實施整改,落實規(guī)范化標準護理質量,使患者得到優(yōu)質服務,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嚴格執(zhí)行護理期間的查對制度、基本護理工作及衛(wèi)生和無菌操作,防止不良事件發(fā)生,確保操作安全,降低護理風險[5]。
2)提高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質控小組通過加強護理知識與實踐,不斷強化質量監(jiān)控意識、安全意識及責任意識,提升護理水平和整體素質,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通過調動護理人員的參與積極性,學習護理技術,加強人性化護理知識,能準確捕捉患者的真實心理感受。科室人員相互監(jiān)控,加強護理質量控制管理,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消除護理隱患,避免護理出現(xiàn)差錯,確保護理安全[6]。
綜上所述,護理質控在科室護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升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林群英,薛水蘭,郭雅嬌,等.護理安全質控平臺的構建及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1(04):620-622.
[2] 謝艷,梁業(yè)梅,梁春萍.管制圖與查檢表在護理質控瓶頸問題中的應用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4):2244-2246.
[3] 李建云,張英,黃一丹,等.指引式重點護理質控項目表在提升護理質量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7,31(21):2650-2651.
[4] 朱娜,馬洪,詹旭蕾.層級質量控制在外科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院管理,2016,36(10):71-72.
[5] 曾玉萍,吳媛,董麗華,等.問題管理模式在護理一級質控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7,45(A02):263-264.
[6] 鐘愛玲,戴紅霞,常后嬋,等.三級質控護理管理模式在手術室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6,37(23):364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