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花
[摘? ? ? ? ? ?要]? 在中職語文課堂上,“吟誦”這門絕學的長期缺席造成廣大學生不知何為“吟誦”,面對老套的教學、學生厭煩的中職語文課堂,重拾絕學意義非凡。結(jié)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就中職語文加強吟誦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行探討,與同仁共勉。
[關(guān)? ? 鍵? ?詞]? 中職語文;吟誦;語文綜合素養(yǎng);興趣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050-02
李震先生說“吟誦是我們的絕學”。目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正逐步回歸本真、找回自我,語言教學腳踏實地、人文精神滲透潤物無聲。但“吟誦”這門“絕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嚴謹說來仍芳蹤難覓,猶抱琵琶半遮面:有時候在中職語文課堂上,教師為了讓昏昏欲睡的學生熱熱身,于是“天地玄黃喊一遍”;或是作為公開課的遮羞布,體現(xiàn)多媒體的功用,錄音帶播放一遍,走走過場……讀后教師點評時,或點評讀音,或隔靴搔癢評說“流暢”“聲音響亮”便進入文本分析,至于放手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朗誦,或教師評到點上,引導到位上,使學生對文本誦讀欲罷不能的情況則在中職語文課堂上少之甚少。
一、現(xiàn)階段中職語文教學吟誦的現(xiàn)狀
(一)考試比分不重
無論是之前的春季高考還是現(xiàn)在的學業(yè)水平測試,中職語文考試中直接與吟誦相關(guān)的比分很少,除了讀音題和默寫題,在中職語文教學測試里沒有其他與吟誦有關(guān)的考題。于是在課堂教學中常常被認為是費時、費事的環(huán)節(jié),往往被忽略。
(二)中職生吟誦能力弱
中職生由于文化課基礎(chǔ)知識薄弱,加之吟誦能力在之前初中語文學習中的培養(yǎng)比較欠缺。課堂教學中錯讀、異讀,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讀不順暢,是中職生是常有的,有時甚至站了許久一句也讀不出來。中職生的吟誦能力弱,課堂沒有誦讀氛圍,學生沒有吟誦的技巧。
(三)教師自身吟誦能力有限
有的教師自身沒有吟誦技巧,課堂的示范吟誦幾乎沒有,僅借助于多媒體,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效果遠不如教師的示范。
二、吟誦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語文是一門讀的學科
古人認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吟誦是讀解文本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中職語文教育中最正確、有效的方法。葉圣陶曾說:“語文本是一門讀的學科”,吟誦可以“獲得對形象的間接感受”,吟誦越投入越能走入作者和文本,越能與文本融為一體,達到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二)吟誦是一種持久的感悟
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吟誦能較好積累典范的語言范例,吟誦“產(chǎn)生的對文章的理解是沉淀在直覺”的感悟,是持久的,能轉(zhuǎn)化為吟誦者語言的感受能力。
(三)吟誦是一種以讀代教的教學方法
吟誦通過有感情的感悟發(fā)音,讀者隨時矯正自己的認知,聽者隨時予以指正,這種深刻理解又可以互動學習的教學方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內(nèi)化學習效率。在語文教學中若想吟誦能夠發(fā)揚光大,不須讀百遍,而是讀多遍便能讀解語文文本,達到以讀代教的效果。
三、中職語文課堂加強吟誦教學的策略
加強吟誦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吟誦素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語文教師有側(cè)重地為“吟誦”造足聲勢,通過以身作則的模范帶頭作用步步為營,結(jié)合學生實際,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善讀,加強興趣激發(fā)和學習方法引導,以積極的形成性評價激勵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吟誦,同時充分利用以賽代練和興趣小組等活動促進吟誦教學有效性進一步提高。
(一)師身為范
鋼琴教師要在鋼琴上跳動五指施展一番,體育教師要在籃球場上搏殺一回,朗讀也是一種喉舌筋肉的活動技巧,也是一種技巧的模仿。每節(jié)語文課也應由語文教師首先吟誦一遍,讓學生去模仿??上У氖牵矣谕ι矶鲇H自吟誦一番的語文教師卻少而又少,深以為水平不高不敢獻丑,于是或借助吟誦平平的錄音帶,或?qū)W生甲乙丙丁輪番上陣,最后草草收場。梁實秋在《我的一位國文老師》一文中對徐錦澄先生贊不絕口,文中寫道:“徐錦澄介紹完作者之后,朗讀全文一遍。這一遍朗誦很有意思。他打著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齒地大聲讀一遍,不論是古文或白話,一字不茍地吟詠一番……”這位深受梁實秋尊敬的徐先生,他的“江北官腔”并不字正腔圓,他“咬牙切齒”也并不令聽者神往,卻對學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讓作為學生的梁實秋終生難忘。我們又何懼出丑?再說,不會寫文章的教師如何理直氣壯指導寫作,自己不敢吟誦的教師如何理直氣壯誘發(fā)引導吟誦?語文教師對文本的把控上無論在語音還是情感角度都必須到位,抓住文本的情感,在課堂教學的初始或者分析文本結(jié)束時做示范吟誦。而今我們的勇氣很可能會喚醒我們的沉寂多年的學生,使他們爭先恐后亮開喉嚨,從而慢慢告別了無生氣的無吟誦課堂。因此,教師應首先示范吟誦,以自身的體驗為契機為學生開啟理解文本情感之門。
(二)善讀為標
何為善讀?讀達目標就是善讀,讀音準確,句讀正確,節(jié)奏清晰,這是初級目標;讀出情節(jié)思路、人物性格、主題情感這是高層目標。只有避免“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式的無目標的吟誦,“其義自見”的成效才能迅捷,才能實現(xiàn)吟誦對課文讀解的牽引。古人有云:“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我以為,讀有目標便為“善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根據(jù)文本,帶著設(shè)定的讀解目標,引導學生放聲吟誦。通過吟誦感受詩歌的形象,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感情。吟誦者往往是根據(jù)自我的再體驗進行對文本的再創(chuàng)作,在吟誦中引導吟誦者與聽者步入詩歌作品更高的思想境界,例如讀《雨巷》,初讀者,先解決“彳亍、頹圮”的字音和停頓,體會音樂美,再讀則可通過“悠長寂寥的雨巷,頹圮的籬墻,冷冷的哀怨,蒙蒙細雨”讀出詩人期望逢著丁香一樣姑娘的孤獨感和彷徨感,吟誦者或認為是愛情的失落或認為是政治的失望或是理想的失意,均可依自己的理解讀出文本的孤獨感;讀《琵琶行》,除了體味文中描寫音樂的起伏跌宕,走進人物內(nèi)心的波瀾起伏,更應悟出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苦悶與感慨。只要是學生的自我體驗,達到吟誦的初級與高級目標,就可以達到怡情的效果。
(三)吟誦有法
要對文本進行吟誦,必須讀出文本的情感流動、細微變化,讀出抑揚頓挫,直至喚醒豐富的表情動作。這樣才能使吟誦發(fā)揮極致,反過來對提高文本讀解能力產(chǎn)生非同一般的效果。為了能夠讓學生容易把握,易于進入角色,初練時不妨讓學生讀一些情感變化比較大的劇作。如《雷雨》,作者巧妙地將周、魯兩家?guī)资甑膼酆耷槌饾饪s于周家客廳內(nèi),將魯侍萍與周樸園分隔三十多年之后的“相認”場面,寫的一波三折,周樸園在認出魯侍萍前后心理變化的過程,以及魯侍萍見到周萍前后的感情變化,全劇矛盾沖突激烈,情節(jié)扣人弦,人物各具特色,潛臺詞極為豐富。這篇文章要對人物進行分角色吟誦,就要求學生用心體會課文的每句臺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讀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直至喚醒豐富的表情動作。此外,奔著目標的時而自讀,時而齊讀,多方、多次吟誦,更是悟解文本的精華。
(四)評價得體
教師對學生讀的評價要貫穿始終,伴隨每一環(huán)節(jié)的運行,即對學生積極開展形成性評價。對于吟誦優(yōu)秀的學生,要提供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誦讀才華,培養(yǎng)他們的信心同時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重音、語速、語氣的技巧,感情的掌握與語氣語調(diào)的變化等,讓他們在班里起到示范導向作用。對于吟誦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剛開始要求可適當放低,但一定要嚴格,且要經(jīng)常訓練他們進行吟誦,逐步提高他們的吟誦水平。在進步中,他們就會慢慢地喜歡吟誦,喜歡上語文,主動誦讀或記憶一些美文。
吟誦中一定要把握好評價的分寸,評價以鼓勵為主,切不可對學生進行諷刺、挖苦。評價時,或以熱情洋溢的贊美激勵靦腆羞澀者;或以一針見血的批評糾正原地踏步者;或評價語氣的處理;或評價情感的把握……教師對學生的吟誦點評要到位、親切,教師的言語必須是正能量的鼓勵,還必須有親和力,給學生以和諧、放松感。當然,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評價方式,都要充滿關(guān)心、期望、真誠、平等與熱情;無論時間如何緊張,無論學生吟誦怎樣普通,吟誦后的有效評價都不能缺席。
(五)活動促進
1.不定期開展吟誦比賽,以賽代練提高學生的吟誦水平
中職生在校學習生活并不緊張,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語文教師應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吟誦活動。例如,在五四青年節(jié)來臨之前,可以組織學生以歌頌“五四精神”為主題進行吟誦表演比賽,教師應該在四月初就著手組織開展相關(guān)活動,將正式比賽的時間設(shè)定得稍遠一些,旨在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在這段時間里進行吟誦訓練,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吟誦水平。同樣,還可以開展吟誦專題晚會,利用學校的綜合教室,幾個班級派代表隊進行吟誦比拼,這樣以賽代練的形式可以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吟誦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2.組建吟誦興趣小組,互助互促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點點培養(yǎng)起來的,同時也是通過有組織的帶動和感染激發(fā)出來的。組建吟誦興趣小組可以較好地發(fā)揮“比、學、趕、幫”的互助互促作用。語文教師應該深研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將語文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劃分,合理組建興趣小組,鼓勵學困生參加,同時確保每個小組都有兩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例如,教學完成《琵琶行》一課后,可以讓各興趣小組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吟誦練習,小組內(nèi)部彼此指正語氣語調(diào)、抑揚頓挫、搖頭擺身等基本要求。待下節(jié)課教學時可以抽出一定的時間,充分利用中職生愛表現(xiàn)、爭強好勝的心理,讓各興趣小組進行比拼,讓未參加興趣小組的學生進行評分,這樣較為公道,進而通過每學習一篇適合吟誦的古文或詩詞,就讓各興趣小組進行吟誦比拼,從而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吟誦的興趣,也讓未參與興趣小組的學生同步參與學習,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高。
總之,中職語文加強吟誦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克服對古詩詞學習的困難。課堂教學沒有最好的、固定的方法,只有更好的、可循的規(guī)律。語文教師應深入把握中職生和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以“簡單,再簡單”的教學理念指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堅持“沿著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的原則,做貌似簡單的、實實在在的語文教學實踐,讓“吟誦”這門“絕學”在中職語文課堂上煥發(fā)生機。
參考文獻:
[1]伍碧波.讓吟誦走進語文課堂[J].文學教育,2016(8).
[2]羅鴻盛,譚菊香.讓誦讀走進語文課堂[J].語文外教學,2013(1).
[3]劉秀芳.讓瑯瑯書聲走進語文課堂[J].新課程研究,2015(4).
[4]許海英.淺談“吟誦”在學習古詩時的重要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