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成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1.英國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銘:我永遠都沒有長大,但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
2.《哪吒之魔童降世》臺詞之一: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它。
3.成長往往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而有人會逃避成長?!R斯洛
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就這道題而言,可根據“詞不離句”的原則,抓取材料中的關鍵詞確定材料內涵,然后予以組合立意。材料一中的“長大”與“生長”是關鍵詞,兩者的矛盾處正是耐人尋味的地方?!伴L大”應理解為“成熟”;“生長”即生理上的自然變化,綜合來看,材料一的內涵如下:一個人不能阻止人自然衰老的規(guī)律,但可以漸漸變得成熟。材料二中的“成見”是關鍵詞,整則材料指出了“成見”的頑固性。材料三中的“痛苦”與“逃避”是關鍵詞,材料的前半句與后半句是因果關系,應該說,馬斯洛指出了人生中的一種真實形態(tài),對于考生而言,在行文時可以對其加以批判,給出正確的成長方式。
材料一和材料二組合參考立意如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在遵循成見、打破成見中實現;成長不應受到成見的束縛,一個人要永遠學著成長。
材料二和材料三組合參考立意如下:成長有時遭受成見帶來的痛苦,但人不應逃避成長,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材料三和材料一組合參考立意如下:正確的人生成長模式應是知道成長沒有終點,直面人生中的痛苦;成長與生長是絕不相同的,碌碌無為絕不是成長。
例文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江蘇省鹽城市大岡中學 張悅佳
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兩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币馑际?,根據一個孩子三歲和七歲時的表現就可以判定這個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兩句話在某些方面是有道理的,但據此判定一個孩子的未來如何是絕不靠譜的。不禁想到《紅樓夢》中寶玉抓周時抓取脂粉釵環(huán)之后的情形,賈政斷定寶玉將來會是一個酒色之徒,而后來的事實證明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了。
所以,以成見來看待人、事、物是極其可怕的,它就像一副有色眼鏡,不僅會歪曲人、事、物本來的面目,還會封堵人、事、物發(fā)展的前路。熱播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借申公豹之口描述說,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它。申公豹看得透徹,成見正是個體意識的同質疊加,所謂“先入為主”,有多少人能和這種由個體意識同質疊加后形成的集體無意識對抗呢?相反地,“成見”會很容易地重扣在一個人的頭上。即如這部影片里的陳塘關百姓視哪吒為妖怪,這樣的成見讓本性并不壞的哪吒有口莫辯,于是哪吒在極度郁悶中按照人們的成見成長,整個陳塘關因而雞飛狗跳,難得安寧。那么,面對成見給成長帶來的困難,一個人就只能亦步亦趨,抑或是固步自封,泯滅心中的真知灼見和創(chuàng)新的火花嗎?抑或是像著名哲學家馬斯洛說的那樣——成長往往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而有人會逃避成長而采用“逃避”的方式呢?
皆不可??!正所謂“相反相成”是也!“成見”這座山雖然搬不走,但人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征服它,那就是爬到山巔,看得比“成見”更高遠。眾所周知,在漫長的封建時代,女性一直是被打壓的群體。然而,兩宋時期的“詞國皇后”李清照卻鉆研學問,以機敏和非凡見識成為驚艷絕倫的天才少女。在十五歲時,她和詩蘇軾的得意門生張耒寫的《讀中興頌碑》,批判中的深刻之處令眾人折服。今天的學者評價李清照時,皆認為她浪漫而又灑脫,嗜酒又大膽率真,難怪世人譽之為“千古才女”。
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中說,蚌將沙粒變成珍珠,苦難才能讓人成長。成見與成長是纏夾在一起的沙粒與珍珠,難以分割清楚。理性對待,方能創(chuàng)造奇跡!
評點:
文章在整體上遵循“是什么”到“為什么”的論證順序,先闡述成見對人、事、物的影響,接著闡述如何調解成見與成長之間的矛盾獲得成長,最后以名言引出結論,收束全文。論證邏輯自然合理。同時在每一個論述段大體上采用“觀點+事例”的論證格式,論證同樣有序。優(yōu)秀的議論文正是細微處的有序論證與整體的有序論證的結合。
(編輯: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