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賀婷
想要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分析高職學生挫折心理及失范行為產生的原因,由于高職學生所表現出的現象是多種多樣的,但通過對其進行歸納,發(fā)現高職學生面臨的挫折主要為三種。
第一種為學業(yè)方面的挫折。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在各方面的水平相對較低,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同感普遍不高,所以只有成績一般的學生才會選擇進入高職院校。在互聯網信息飛速傳播的當下,學生可以了解到很多同齡人的學習生活現狀,對比起來難免會出現情緒和心理的落差;第二種為就業(yè)方面的挫折。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較低,導致很多高職學生在畢業(yè)找工作時,現實和預期目標有差距,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第三種為情感方面的挫折。由于成績一般進入了高職院校,很多家長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部分孩子會產生反抗言行,導致高職學生產生同理心,出現排斥、敵對家長的情緒。
高職學生失范行為表現在很多方面。無論是遲到早退、打架斗毆還是辱罵、不尊重老師,亦或是不寫作業(yè)、課堂喧嘩等,都包括在上述三個主要方面。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挫折教育,需要實施不同的方法。對方法的選擇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教師在這一方面必須要強化思想、深化理論,對于不同的學生,不能使用同一種方法。此外,學生面臨的挫折也不同,只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才能夠做到“對癥下藥”且“藥到病除”。
課堂滲透教育法的運用,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將挫折理念融入到學科的教育中,更正高職學生的價值觀,并合理引導學生勇于面對挫折。例如在課上通過互聯網技術引入與學科相關的正能量視頻、影片,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挫折抵御的勇氣。
社會實踐教育法的運用,是指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比如,為社區(qū)的孤寡老人舉辦一場文藝表演,同學們自行分工,克服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并把相關視頻制作出來展示在校園或食堂的視頻窗口上,通過具有榮譽感和責任感的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挫折耐受力,磨練其意志力。
榜樣示范教育法的運用,是指由師生共同評選出身邊的 “榜樣”,教師引導學生之間學習和模仿。雖然這一方法很可能引起一些學生的反感,但只要“榜樣”選擇得當,就可以起到效果。
心理咨詢教育法的運用,是指高職院校聘請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但是針對很多學生不好意思參與心理咨詢的現狀,可以引入互聯網平臺技術,采用匿名的方式在平臺上咨詢問題,心理教師進行解答,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教育環(huán)境。
高職院校需要進行挫折教育,達到失范行為管理的作用,如果不注重挫折教育,那么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勢必會有所缺失。為了更好地對高職學生的失范行為進行管理,學校方面必須要強化思想,在管理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
首先,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引進一些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如開展感恩活動、責任與義務教育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新教育體系,讓學生真正地感悟到“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其次,學校要完善對外形象,不僅要在教學的水平上過硬,還要在互聯網上的口碑過硬,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最后,學校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互聯網建立班級溝通群,及時反饋給家長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此外,當身邊出現行為失范的學生時,教師必須要予以寬容,以情動人,鼓勵學生參照網上報道的正能量典范來加強自我約束與管理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互聯網+”已經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教育也要及時跟進時代的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高職教師要以學生的想法為重心,在了解其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技術手段開展挫折教育,并對其失范行為進行管理。對于不同的學生,加強了解,做到“對癥下藥”且“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