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秋音
摘 要:在智慧校園大背景下,探索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信息化之路尤為必要。本文結合學校教學實際,闡述了如何通過對中職學校的深入調研和科學規(guī)劃,加強統一認證、數據平臺和門戶平臺建設,統籌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提高教學管理教師隊伍的素質四個方面來優(yōu)化中職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智慧校園 教學管理 信息化 中職學校
一、背景和必要性
1.現實背景
近幾年教育部陸續(xù)頒布《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了教育信息化的八大核心目標和實施行動,從而讓信息化成為了國家一項戰(zhàn)略,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為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智慧校園理念是一種以面向學校師生個性化服務的應用,將基于計算機網絡相關應用服務融入學校統一的應用服務領域,通過智能感知環(huán)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或門戶,為廣大用戶提供信息查詢和交流的平臺。
2.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在智慧校園的基礎上,應構建一套符合中職教學自身特點的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讓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信息化程度趨于完善,同時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一是教學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經之路。二是為教學管理的決策者提供準確及時的管理信息,教學信息化可以為學校領導提供各項決策的教學方面的信息。三是實現教學管理信息資源共享和互動,使教學管理和教學資源建設向智能化、標準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可以實現教學活動參與者在教學部門的統一協調下,高效率地進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二、中職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教學管理中的數據信息存在“孤島”
目前在很多中職學校,各個處室部門的條塊工作有各自己獨立的應用軟件、用戶界面和數據庫,并由各部門自己管理。例如學生管理是一個應用和數據庫,財務管理是一個應用和數據庫,教學管理也是一個應用和數據庫等。這些相互獨立的數據庫使得各項工作無法快速正確傳遞,導致學校相關部門服務不及時和管理不到位。
2.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未能“完全信息化”
目前很多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系統是直接從企業(yè)購買,并非定制開發(fā),以至于直接購買的系統因為不符合學校教學管理的實際,并不能充分應用其全部功能。同時隨著辦學規(guī)模擴大,各類教學管理軟件和算法無法滿足當今教學管理的擴展和延伸,這些不能信息化管理的教學模塊,只能回歸到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中,所以未能實現全部教學工作的信息化。
3.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缺乏合理規(guī)劃設計和管理
部分中職學校急于達成信息化教學管理目標,對學校教學管理的實際情況缺乏全面了解,在制定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發(fā)展目標和推進方案時,與實際相脫節(jié),所以師生并不接受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同時學校缺乏信息化管理的組織制度建設,導致教學信息化平臺管理和維護缺乏職能部門常規(guī)更新和有效監(jiān)督,從而進一步加劇問題產生,導致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擱置。
三、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優(yōu)化路徑
1.規(guī)范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機制
(1)實施“集約和扁平并存”的信息化教學管理模式。目前多數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是院系二級管理,所以信息化教學管理也必須實施“學校-系部”的二級模式和“重心偏下,集權分權共存”的教學管理權責管理,學校主要是在信息化平臺的架構、組織管理機構的設置、教學流程的管理、教學制度的制定和教學實施的監(jiān)督等方面實施宏觀信息化教學管理。系部二級部門主要是進行一些事務性和服務性的信息管理工作,包括教學日常管理、學生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教學計劃的實施、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等。同時學校重組教學管理組織,要打破處室的功能限制,將全校教職工根據不同權限統一在同一個信息化的教學管理平臺中,打造教學的集約化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從而縮減二級管理的教學管理流程,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2)成立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委員會。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保障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成立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委員會,它包括信息化基礎建設、教學計劃編制、教學過程實施、教學規(guī)范評價、教學質量監(jiān)控。確定各個組織機構或委員會的工作職責和運作模式。學校教學管理委員會是負責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最高權威機構,其與所屬五個工作委員會均在同一個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開展教學管理相關工作。學校教學管理委員會及所屬五個工作組織委員會的架構如圖1所示.
2.搭建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平臺
(1)統一身份認證管理平臺。學校各個系統的用戶和身份眾多,為統一協調管理,學校要遵循統一規(guī)劃、頂層設計的原則,支持未來應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從技術角度把學校數據資源、身份認證和訪問界面的集成,搭建統一身份認證與管理平臺,能實現身份數據的統一存儲和管理,從而達到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強化學校身份賬號的管理權限和能力。
(2)統一數據管理平臺。通過統一數據標準平臺,整合各個系統的數據,提供查詢共享功能,各處室、系部都能對主數據庫修改或提取數據。學??杉皶r從主數據中提取所有信息,并對其進行整理和反饋,形成可供參考的數據和總結性材料,有助于提升學校教學管理水平。
(3)信息服務門戶管理平臺。信息服務門戶平臺是將學校校園網內的數據和各項應用軟件進行整合,統一控制各類用戶對信息數據和軟件系統的訪問和應用。各類用戶從信息服務門戶界面中登錄,即可訪問學校中集成的各種信息數據和應用軟件系統。學校信息服務門戶界面可按校園新聞、學生成長、教學資源、教務管理、OA系統、校外鏈接、公共服務、搜索引擎等部分進行整合,根據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等用戶身份權限大小提供滿足其需求的特定信息和應用的整合。
(4)教學綜合管理平臺。教學管理是學校教學的主要管理手段,要根據學校實際,定制教學管理平臺中的業(yè)務功能模塊,主要包括基礎管理、學籍管理、教務管理、成績管理、評教管理等教學方面的功能模式等(見圖2)。在整個教學管理功能模式工作過程中,系統要對各個功能模塊進行全面協調管理,實現功能數據相互共享、PC端和移動端的同步數據更新和操作等。
①基礎數據功能模塊。整個教學管理運行之前需要大量基礎數據的導入以及相關參數的設置,同時系統需整合學校、家長、企業(yè)三方來實現對學生教學質量的全方位監(jiān)控,學校里的諸多管理角色也需設定不同權限。
②學籍管理功能模塊。用戶能夠在系統內對學生學籍進行相關的管理,包括學生異動、畢業(yè)、學生成長檔案等信息。
③教務管理功能模塊。教務管理主要為日常的教學管理提供便捷和方便,它包括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修改和實施,包括聘課、開課和實施。也包括選修課的開課、選課等。同時根據開課、日常調代課統計每位教職工的工作量。
④成績管理功能模塊。教學管理平臺可設置成績分制、課程成績構成等,任課教師可隨時錄入學生成績,學??筛鶕W分制進行獎勵學分的管理,最后根據各教師錄入的相關成績自動生成學生成績報告單。
⑤評教管理功能模塊。系統平臺可提供網上評教功能,它包括基本參數設置、問卷設置、網上評教查詢等功能,通過評教的大數據對評教結果進行查詢、統計和分析。
3.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養(yǎng)
信息化管理歸根結底還是靠人。首先,教師的教學管理理念要轉變,必須樹立現代化的信息化教學管理觀。其次,要打造高素質的信息化教學管理隊伍,明確職責,并通過獎懲機制,激發(fā)出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化創(chuàng)新潛能,保證教學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再次,要進一步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能力,定期組織他們參與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信息化研究與培訓,同時教學管理人員則應當主動進行學習,增強培訓效果,提升信息化管理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慶.應用互聯網思維與技術探索高校教學管理新模式[J].速讀,2015(7).
[2]王倩,劉君.高校教務管理系統的構建與分析[J].考試周刊,2015(4).
[3]初浩然,許卉,祁峰.關于獨立學院教務管理系統優(yōu)化的探討[J].教育觀察,2016(5).
[4]劉艷.基于教學管理視角的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42).
[5]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Z].教技[2016]2號.
(作者單位:紹興市職業(y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