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娟 北京聯(lián)合大學 北京市 100020
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大部分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過于理論化,實踐活動較少。此外,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的教師存有一定的權威性思想,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教學成果與教學目標有一定的差距。相比之下,與大學生日常生活關聯(lián)緊密的隱性教育更容易讓學生認同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在彌補顯性教育不足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其道德意識。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在課堂教學這種單一的教育形式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一般。多數(shù)大學生僅僅將它看做一門課程,應付心理比較強。隱性教育則可通過情感體驗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認知。大學生正處于一個比較感性的事情,通過情感體驗能更好的接受一些理念與知識。因此,隱性教育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對大學生的影響力。
高校之所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規(guī)范大學生行為,培養(yǎng)其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認知,讓他們能夠在大環(huán)境下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將來成為更為優(yōu)秀的人才。很多高校為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采取了硬性策略,如制定規(guī)章制度、強制性思想道德培訓等,這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約束作用,但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同最初的教學目標相悖。將隱性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僅可減少大學生的抵觸情緒,還能提高其對思想政治教學的理解,認可規(guī)章制度的理念,自覺遵守行為規(guī)范,實現(xiàn)大學生自制力的提高。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教學活動開展以及教學目標達成的先決條件。目前,多數(shù)高校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步轉為以學生為主的模式。思想政治教學更要注重以學生為本。對此,教師應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深入理解隱性教育的內涵并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在交流與探討之中將思想政治理念傳達給學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謹記一點,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滲透的方式讓隱性教育融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高校還應加快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需求,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創(chuàng)造相應的教學環(huán)境與條件。
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需立足于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之上。高校應提起足夠的重視,設立相應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該機制的設立可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樹立教育理念,重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根據(jù)既定的教育目標以及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來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還可專門設立教育小組以及對應的工作制度,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二是健全教育考核制度??己酥贫炔粌H可讓教師們發(fā)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還能避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其中,高校必須要明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的內容,確??己私Y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三是對教學人員進行培訓,如讓經驗豐富的教師定期開設講壇,或者安排教學人員定期學習隱性思想教育模式,以此提升教師們的整體教學水平。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高校教學也應跟上步伐,在現(xiàn)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尋找更多貼近大學生生活的教學素材,進行教學資源整合。例如,大學生都偏愛網絡或者新興的東西,那教師可借助于多媒體技術開展線上教學、交流平臺,讓學生們接觸更多的信息;其次,高校還可多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品質的理解。資源整合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信息的真實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這樣才能確保其能夠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當學生們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學形式下有了更高的思想政治意識,自然就會約束自身行為。
教育路徑與方式的創(chuàng)新要堅持五個原則。一是融合性原則,即實踐教育與隱性教育相融合,讓兩種教育模式形成互補關系。二是科學性原則,高校要大力引入各種科技手段,確保學校教學人員能夠及時了解外界新的教學方式與教育理論。三是以人為本原則,教育的根本是大學生,高校必須根據(jù)大學生的思想情況去架構教育模式,這樣教學理論才能被更好地理解與接受。四是互動原則。互動是隱性教育比較有效的方式,教師可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將能收獲更好的教學成效。五是多元化的溝通路徑。溝通路徑越多、效率越高,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就越充分,教學方案就能做得越有針對性和可實施性。
綜上所述,高校應正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影響力。而且,對于教育發(fā)展而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與當今的顯性教育模式相融合是必然結果。高校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借助新媒體技術拓寬教學渠道,進行教學資源整合,讓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為祖國培養(yǎng)品德高尚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