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亞學院藝術學院
平面構成基本元素有點、線、面。點連接構成線,線的排列又組成面,線是連接點和面的重要元素,也是在素描中用到比較多的造型手段之一,在素描語言表達中經(jīng)常會用到線這個元素。
線的產生,我們一般會把線視為點的軌跡,是許許多多個點一個可視的連續(xù)性的行動軌跡。線有非常強的表現(xiàn)性,也有非常強的表達特征,一條線可以表現(xiàn)出繪畫者畫線的人的精神和繪畫者的表達意圖,線具有非常強的個性表達力和藝術語言的生命力。在一個二維空間的平面上,線能作為分界各種形狀、界定各種圖案形狀、分界各種圖形面積的標示性元素存在。線條藝術化的運用對于塑造平面中的三維空間,暗示畫面中各類體積元素的形成起到了藝術性、個性化的存在表達。線條的運用對顯示所繪物體的質量的表達也有著獨特的表現(xiàn)力,使線條在畫面中成為了獨立元素般的存在。線的總體特征我們會認為是長度的標志,也是可以衡量長度的工具,尤其線在二維平面內,線的運用特別能表現(xiàn)出“長度”這一標志性特征。對于一個物體的形體塑造來說,線也是在二維平面空間或三維空間里的物體內形邊緣和外形邊緣的界定和感知。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表現(xiàn)特征,每條線在表達物體的內形邊緣和外形邊緣時也都有自已的表現(xiàn)特征,這些表現(xiàn)特征匯聚在一起形成了藝術性的表現(xiàn)形式語言,這些表現(xiàn)形式語言在畫面表達的視覺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古典主義繪畫時期就有著對線一定的解讀和運用,例如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素描中大量的運用線條去表現(xiàn)物體的外形,運用線條的轉折變現(xiàn)物體的內部結構,線的運用成為主要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和造型元素。后印象時期對于線條的運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探討,后印象時期的畫家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對線條運用也有著自己特殊的理解,塞尚的很多風景素描當中運用了大量的線作為畫面構成表達的重要手段,雖然在他的畫面當中也運用的大量的主觀明暗關系來表達畫面層次,但線條的運用是畫面的構成、藝術感形成、藝術家觀念表達的重要手段,畫面中物體或風景的空間的分割、層次的遞進、遠近的轉換都是通過線條實現(xiàn)的。在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觀念中把線條看成造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有表現(xiàn)力的造型語言要素。阿爾貝托·賈科梅蒂(Giacometti Alberto)西方近現(xiàn)代著名藝術家,他的作品以雕塑為主,但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素描作品,在他的素描作品中我們看到他對線條的理解,對線條的運用,甚至線條組合的復雜程度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通過雜亂無序的線條,直線、曲線、折線多種多樣的線條來組織畫面中物體的形象與形體,線條成為他一種情感的表達,線條的組合組織讓我們看到他在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
在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中,線的運用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書法就是用線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書法藝術中,有眾多的書派,無論哪種書派,筆在紙上走出的線條的粗細、濃談、虛實,用筆的提按、正側、順逆、疾遲、轉折、頓挫,無不體現(xiàn)了對于線條的特殊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也可以產生無所不包、無限豐富的東方線條表現(xiàn)力。在繪畫中,寫實的工筆畫多以線條來表達畫面,通過線去組織畫面中那些平靜安寧的植物或翩翩欲動的鳥蟲或欲飄仙境的飛仙或用線去表達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其用線表現(xiàn)力的豐富性,也一直是我們東方繪畫精神情感的載體。無論古今中外,看到優(yōu)秀的大師作品中神來之筆的贊嘆時,還需要反復仔細分析大師的作品,線條早已經(jīng)是遠離“物體輪廓” 的這一基本概念,而成為藝術家心靈的軌跡,筆尖成為藝術家神經(jīng)末梢的延續(xù),帶動那些一根根,一條條的線條,作畫在心靈與紙面觸摸的那一瞬間。
在學習素描的開始階段,首先要了解素描的種類,結構素描和光影素描,其中,結構素描是以線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素描類型,主要是以線來表現(xiàn)畫面內容,在結構素描中用線是利用了線的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那就是線是幫助我們理解和表現(xiàn)“空間中形體結構”的手段,根據(jù)物體的外形特征依形用線,根據(jù)物體的形態(tài)造型,用線的目的完全是為造型而存在的,這一目的與完整的藝術作品中的線的運用方法是不盡相同的。在素描最基礎的起步階段,我們會使用很多類型的線,這其中會包括輔助線,所謂輔助線,在結構素描當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線,它不是一個物體最終很準確的外形線,也不是物體內部結構線,而是一種幫助我們尋找畫面形體的線,幫助我們能夠把形體畫的更加準確的線。輔助線是一種探索性的線條,它幫助我們尋找形的構圖、比例、透視、體積變化關系,有時它以密度極高的網(wǎng)格線的形式出現(xiàn),有時也會以雜亂無章的分布但是按繪畫者有條理、有邏輯的的布局分布的形式出現(xiàn),無論以哪種形式出現(xiàn),其最終目的都是幫助我們建立起畫面的一種秩序。當我們利用輔助線一步步的輔助畫面上的物體呈現(xiàn)出來,一旦畫畫上形體的關系、構成關系、結構關系確定,它的任務便告一段落甚至結束。輔助線往往是在繪畫過程出現(xiàn)的一種線條,體現(xiàn)了一個繪畫過程,在初學階段,甚至是畫面初期表達階段,其作用是相當大的。
輪廓線又叫外形線,通常是描繪物象在三度空間中可視性并可轉化為二度空間的邊緣外形線,它表示一個物體在繪畫者所在角度所畫物體的所有可視外形和在某一個轉折面上的最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可視部分。這些線是非常實在的線,它是體現(xiàn)一個物體外在形態(tài)的線,輪廓線的走向和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物體的造型。在描繪它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要帶有空間、透視、虛實的眼光和意念去表達輪廓線,這樣它在表達一個完整的物體時才會使物體的外在形體更加有空間感和結構感,才會使畫面表達更加豐富。對于初學者來說,對輪廓線的理解還沒有這么透徹,一般都是簡單的停留在被描繪成一條簡單的線來表達形體的邊緣。
結構線也被說成是“線結構”,是表現(xiàn)物體內部結構的線,也指表現(xiàn)空間中形體結構的線。實際上結構線和輪廓線是在繪畫過程中一起完成的,它們兩者是共同存在并完成一個完整的物體,輪廓線與結構線往往是密不可分。結構線是體現(xiàn)一個物體內在形態(tài)的線,結構線的走向和準確與否也會直接影響到物體的造型準確與否,也是體現(xiàn)物體形體轉折和空間構成的。結構線和輪廓線的運用有相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物體非常實在的線。與輪廓線不太一樣的地方在于結構線主要是體現(xiàn)空間關系,在線條力度的虛實上要略弱于輪廓線,這樣才能和輪廓線有所區(qū)別,才能使物體的空間感更加強烈,才能使畫面更加有節(jié)奏感。
我們通常以線條的穿插、對比、交織、顧盼來表示形體結構的關系,用迭壓、虛實、疏密來表示前后遠近的關系等等。用線表現(xiàn)一個物體從最初的出發(fā)點形體到最終物體的歸屬都是體現(xiàn)空間中的形體結構。線是形體的結構支撐,線是面的濃縮,每根線實際上都代表并組織著正、側、背等不同轉折的面,要根據(jù)形體的轉折和結構關系運用線的變化對形體給以正確的表達,從使人在看畫面中簡單的線條時能感覺到形體的變換、結構的構成與空間的形態(tài)。
對于單純地使用線結構的造型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把對造型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對形體空間構造的體會和研究上,從形體在空間中的構造的角度出發(fā),運用我們所掌握的比例、透視知識,理性地去認識形態(tài),把不可見的形態(tài)利用主觀理解的透視線轉化為可見形態(tài),將立體形態(tài)轉化為畫面的二維平面,并在二維平面中制造三維效果,構建出形體準確的空間位置關系。在運用線進行主觀意識的反復練習中,建立對精確性的敏銳反應和畫面空間秩序性的準確表達是線結構訓練的重點,當我們掌握了線結構的造型方法之后,再去使用明暗的方法處理畫面中物體的空間形體、造型力度、體量質感等等內容時,就有了一個先行可確定性的造型的堅實基礎,為使之后的素描造型內容不至于僅僅描摹物象表面的影調而忽視造型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