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艷 普洱市景東縣第一中學 676200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一個學科要達到某種育人要求的意志和期望?!陡咧袣v史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在堅持基礎性和時代性的原則下,關注學生生活,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薄皩W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巴ㄟ^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笨梢?,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指向現實問題的。趙亞夫教授更是明確表達說“學校歷史課程的基本立場,不是著眼過去,而是為了現實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這是傳授與接受歷史教育的目的。”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睔v史學的基本功能是揭示歷史規(guī)律,提供歷史經驗,啟發(fā)人們的智慧。聶幼犁教授說“從根本上說,中學歷史學科的課程目標是要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認識生存現狀,不是為了學習歷史專業(yè)知識而是為了提高生存智慧,不是為了了解過去而是為了開拓未來?!睔v史敘述的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要想讓歷史課堂具有現代感和生動感,作為一線的歷史教師就必須又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敏銳感,能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去拉近現實和歷史之間的距離。歷史教師,作為歷史、現實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歷史不是遙遠的,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鮮活有趣的。
文科綜合考試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與現實的意識,讓學生真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學生要把自己學過的知識經過消化吸收后,轉變?yōu)閷ι鐣同F實的認識,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近幾年高考文綜歷史部分聯(lián)系實際,比較貼近現實生活。2016年全國高考Ⅰ卷40題考察清朝中期人口的膨脹及近代學者緩解人口壓力的主張,呈現的熱點為人口政策——二孩政策的放開;2016年全國高考Ⅲ卷40題考察英國與荷蘭的救濟制度,呈現的熱點為對民生問題的關注;2017年全國高考Ⅱ卷41題考察清朝的礦業(yè)政策以及“一五計劃”的礦業(yè)政策,呈現的熱點為“一五計劃”60周年和“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全國高考Ⅲ卷40題考察臺灣問題,呈現的熱點為香港回歸20周年以及祖國統(tǒng)一問題......這些高考真題都主題鮮明地體現了時代的精神,既考查了學生的課本知識,又注重知識與認識的結合,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與生活。所以,比較貼近現實生活的歷史教學也為學生應對高考做了鋪墊。
新課改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前提是學生要愿意,沒有主觀愿意,就很難發(fā)揮主體性。能激發(fā)學生主觀意愿的要么有用(考試有用、生活有用),要么有趣??荚囉杏脤W生知道,但是高中歷史教科書把古今中外幾千年的歷史,高度濃縮到三本書里,絕對是超級壓縮餅干,內容抽象、枯燥,可讀性很差,往往讓學生望而犯困。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與學生生活密切的或學生比較關注的事情引入課堂,讓枯燥的歷史生動起來,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歷史教師天天面對過去,但歷史教學卻十分忌諱古板。惟有求新、求活,“樂從史出,樂在史中”,歷史教學才會浮現無窮生氣,給學生以愉悅和啟迪。同時,歷史知識也不是死的知識,而是活生生的現實。將單純枯燥的歷史知識與現實相聯(lián)系起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現實關懷感,增強他們的民族意識以及對國家、對社會安危的關注。這樣,過去的歷史不僅在課堂上重演,也滲透到了學生的現實生活當中,潛移默化地向他們傳達了“學史致用”的思想。至此,現實主題與高中歷史課程相聯(lián)系的教學實踐將會由可行變成必要,更具現實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