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禮生
在城里待膩了,總免不了想回鄉(xiāng)下看看。這當兒,巧得很,妻堂弟來電,邀我和妻再去他家做客。妻堂弟的家在秀美的百草嶺山下,那里天藍地綠水清,美得醉人,離我老家只五里之遙。
盛情難卻,我們終于去了。這是我們第三次去他家。
記得第一次去他家,是1980年夏天。我看到的是一間間低矮的土坯房,一條條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怎一個“窮”字了得!夜幕降臨,晚風淺吟低唱,家家戶戶點起用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燈,一燈如豆,像得了黃疸肝炎似的,透出黃色的光,在黑咕隆咚的房子里要死不活。妻堂弟媳婦就著燈光納鞋底、剁豬食,經常一不小心被針頭扎傷了指頭或菜刀削傷手指。堂弟的孩子才上小學,不知從哪兒找來了那么多的“小人書”,趴在煤油燈下看小書或做作業(yè)。夜深了,堂弟媳婦就喊兒子睡覺,見兒子賴著不動,罵道:“豺狗拖的,你不知道燈里的水火油(煤油)金貴么?4角錢一斤呢!老娘干三天活也賺不來一斤油錢。”
我對煤油燈感情至深,它伴我度過了無數(shù)個鄉(xiāng)村之夜。那時我在離堂弟不遠的鄉(xiāng)上工作,晚上看書寫字都離不開煤油燈,不過我的可是正兒八經的煤油燈,帶玻璃燈罩的,比自制的墨水瓶燈亮多了,還不怕風。對我來說無疑是一種奢侈。白天,我小心翼翼的把燈罩擦得锃亮,晚上用時卻不敢把火苗擰得太大,怕溫度太高把燈罩燒炸,也是為了節(jié)省煤油。我的這盞煤油燈,曾令堂弟羨慕不已。一天早上,他風忙火急跑來,囁喏了好一陣子,才提出想借我的煤油燈。原來那天他給女兒整“滿月酒”,晚上住客多。我爽快的把煤油燈借給他,下班后還前往他家吃滿月酒,陪客人聊到深夜。返回單位時,天黑得像鍋底,還下起蒙蒙細雨,堂弟拿著墨水瓶油燈送我一段。誰知走了一會,一陣風刮來,把燈吹熄了,黑暗中我腳底一滑,他忙伸手來扶,結果一起摔進路旁的水塘,倆人都成了落湯雞,油燈也沉入塘底。堂弟喉頭有些哽咽,我安慰他說,等有時間進城我一定買一盞能遮風擋雨的小馬燈送你。后來,我進了城,過上了舒適的日子,在明晃晃的電燈泡下看書、寫字,愜意極了。然而忘不了鄉(xiāng)下點墨水瓶燈的遭遇。
1995年,我們第二次去堂弟家。臨走時,妻提醒我:“這么多年沒回去,總得給人家備份見面禮吧!”“行??伤褪裁春媚??”妻不暇思索地講,買鞋襪,糖果唄。我想了想說,還是送一盞馬燈吧,出門一抹黑,這玩意適用。為了兌現(xiàn)承諾,我跑遍縣城里大小商店買馬燈,都撲了空,好不容易才從舊貨市場“掏”到一盞半新的馬燈。這天,夕陽西下,當我們趕到妻堂弟家里時,被那小方匣子吸引住了,這是一臺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屏幕上的畫面雖然呈波浪形跳動,但聲音宏亮,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把屋外樹上剛剛歸巢的八哥嚇跑了。屋里的人真多,圍得水泄不通。堂弟見了我又是讓坐又是倒茶。我便從提包里拿出小馬燈說:“這是北方人夜間趕馬車用的,雖用煤油,但風吹不滅,雨打不濕”。誰知堂弟看了一下馬燈,說出令我吃驚的話:“這東西,如今可用不著了,不過,還是謝謝你的好意?!薄按嗽捲踔v?”我不解地問。他慢悠悠地吸了一口煙,笑著說:“姐夫,你看堂屋里的電視,還有頭頂上的燈?!蔽颐偷胤磻^來,真是老糊涂了呀!農村用上了電,煤油燈還有何用處呢?堂弟笑呵呵地說:“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日子一年比一年滋潤。村村戶戶通了電,點燈不用油,耕田不用牛,有了犁田機,播種機,幾代人牛背上的夢想實現(xiàn)了。”
煤油燈早成老古董了。真具有里程碑意義呀!我嘖嘖贊嘆,堂弟媳婦補充道:“鄉(xiāng)上在漁泡江上建了水電站,國家出錢栽電桿,拉電線,一度電只花二毛五?!彼D了頓說,“不過用電高峰期有時停電,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些許不便,要說有缺憾,這是唯一的一點缺憾?!?/p>
現(xiàn)在一晃又有十多年沒有去堂弟家了。去年清明節(jié)的一天,我背了個鼓鼓囊囊的行李包,攜老伴回老家掃墓后,拐上了去堂弟家的路。一路上,但見群山疊翠,綠樹成蔭,平整的水泥路從城市直達山村,大車小車如穿梭一般,白墻青瓦的樓房排在路兩旁,樓房前種了花草,立著綠色垃圾箱;臭水溝變成了清水河;梯田里的秧苗,小麥,在春風的撫摸下,卷起層層綠色的漣漪,向人們報告種植合作社、養(yǎng)殖合作社、核桃繭桑協(xié)會……又迎來一個豐收年的喜訊。這是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出現(xiàn)的新變化,充滿詩意的畫面。我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活高度。
下車后,堂弟跑著迎上來,一雙大手緊緊攥住了我。尾隨堂弟走進他家裝飾一新的三層小樓。剛落座,親友們聽說城里老姑爺老姑媽來了,呼啦一下涌進來,我邊打招呼邊遞煙,老妻忙不迭地分糖果,當她從行李包中拿膠鞋、襪子準備分發(fā)時,瞥見他們一個個腳蹬皮鞋、身著西裝,紅男綠女,春光明艷,手便停住了。她暗里自嘲地說,看來我又低估了農村人,唉,我和禮品都“落伍”了。
天剛擦黑,我忙取出那盞充電應急燈,自然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誰知堂弟來到墻邊一按開關,整個屋子的燈“唰”地亮了。原來,堂弟建了新屋后,家里的照明設備也來了個“大換代”??蛷d天花板四周嵌著數(shù)盞紅、黃兩色的小燈,像一顆透明的寶石;正中垂著由數(shù)支白燈管組成的圓形大吊燈,像剛凝固了的冰凌,給人一種熱烈而溫馨的感覺。各式各樣的吊燈、筒燈、射燈、吸頂燈等,怕有二三十個。看到這,我老伴嘟噥了一句:“又不是城里,在鄉(xiāng)下要那么多燈干什么?”堂弟朗朗一笑說:“同志姐,話可不能這么說。如今黨的許多優(yōu)惠政策都向三農傾斜,農村生活條件早趕上了城里。我一雙兒女在廣東打工,每年能掙個八九萬,我和老婆除拿著養(yǎng)老金外,還搞養(yǎng)殖業(yè),加上林果,收入也不菲。再說,既然建了新房,就該裝修好一點。安裝燈具,‘用’是次要的,‘好看’才是主要的,而且讓別人看更是主要的。”
“以前這兒不是常常停電嗎?”我問。“大前年,高壓輸電線架進深山來了,結束了缺電、斷電的歷史??照{、微波爐和電腦都進了尋常百姓家,有的農民像城里人一樣,坐在家里‘淘寶’,生意做到了楚雄、昆明。這些都是沾了共產黨的光??!”堂弟眼里閃著感恩的淚光。
月華皎皎。我在屋前公路上徜徉,抬頭看,一盞盞路燈從一根根水泥桿端伸出頭來,形成了一條明亮的光帶,向姚楚公路盡頭延伸,把兩邊樓房和路面照得通體透亮。公路上流動的車燈,好似這人間的“銀河”無聲地匯入了天上的銀河,這又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啊。左邊,路燈下的廣場里熱鬧非凡,老奶大媽大嫂們伴著音樂翩翩起舞,不時傳出一陣陣脆嘣嘣的笑聲。右邊,路燈下的花園邊孩子們更樂了,邊做游戲,邊用稚嫩的童聲朗誦起新編的童謠:電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上亮。好日子,感謝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