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琳
關(guān)鍵字:有效提問;英語課堂;提問策略
根據(jù)Paul Eggen的觀點,提問策略是指教師在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時所采取的策略。它們對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第二語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是有意識的。過程可以提出更有效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因此,在課堂提問中運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提問策略對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第二語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提問中運用的策略很重要。關(guān)于提問策略有幾個重要問題。教師應巧妙地運用他們。
Eggen曾提出說,推進是一種老師提問或陳述的技巧。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反應。如果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給出的答案是錯誤的或不完整的,最好是使用推進式問題,而不是告訴學生他們錯了或者換學生接著提問相同的問題。推進通常是有效的概念,目的旨在不斷影響和激發(fā)學生的反應。
正如William K.Esler和Philip Sciortino在1991年所說,“這是一種教師試圖擴大學生最初反應的技巧”。在探究過程中,問題通常與學生的回答質(zhì)量有關(guān)。在使用探究性教學提問時,教師希望擴展學生的觀點,或從學生那里獲得新的觀點。老師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它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也可以針對整個班級。探究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內(nèi)容的理解。
當老師從學生那里得到一個答案時,最好把它重復給全班同學聽,因為很多學生可能沒有聽清楚。重復有兩個目的,一種是它能確保全班都能聽到答案,另一種是讓老師檢查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這個過程也給其他學生時間思考問題和給出不同于他人的可能答案。
當學生變得安靜或回答錯誤時,教師最好使用改述策略。教師可以試著重述問題,以使問題更清楚,更容易被理解,與此同時,教師提供線索信息,以幫助學生想出答案。在英語閱讀課上,教師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重新表述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巧妙地運用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使教師更容易被理解,并能激發(fā)和促進學生的反應。正如Bruce M. Frazee和 Rose A.Rudnitski所說“清晰地改述問題對于有效提問至關(guān)重要”。問題的措辭會影響學生的回答質(zhì)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問題的措辭要根據(jù)班級的語言能力進行修改。
等待時間可以給老師時間計算哪些是已經(jīng)回答問題的學生和哪些沒有回答問題的學生,評估學生中誰可能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在呼喚學生之后,等待時間可以給學生時間去構(gòu)建一個答案,也可以給老師時間去思考一個綜合的答案。在學生回答之前,等待時間給了學生時間來詳細闡述或完成一個答案,并給了老師時間去思考這個答案是正確與否,它還為教師提供了時間來構(gòu)建一個響應框架。
1.提供一個積極的提問環(huán)境。教師在課堂上的態(tài)度和行為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提問過程的質(zhì)量。老師應該對學生和藹可親,這樣才能使學生放松并愿意配合問答。老師對學生一視同仁,總是面帶微笑,在學生中很受歡迎。這一直是教師消除師生差距的有效途徑。
2.在適當?shù)臅r候提問。這是一個教師在提問前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因為它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名教師,她或他必須知道課文的哪一部分或課堂的哪一步適合設(shè)計和提出問題。在適當?shù)臅r候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反應。
3.選擇合適的學生。教師在課前斟酌目標知識,設(shè)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一個班的學生是非常不同的,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熟練程度。因此,老師應根據(jù)問題的層次選擇合適的學生來回答問題。此外,教師不應該總是選擇志愿者來回答問題。非志愿者也應該被鼓勵回答。
4.鼓勵學生參與問答比賽。學生之間回答問題的競爭可以在課堂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閱讀。這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有效方法。
從英語教育的角度來看,對不同類型的問題有很好的理解,并靈活、自主地運用,可以極大地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的組織,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但是,對大多數(shù)教師來說,提問無疑是一個困難的詞。它受到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例如授課材料選擇的局限、課堂時間等等諸多局限,提問無疑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它還需要不同來源的大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