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據(jù)北宋朱彧《萍洲可談》記載,王安石將近60歲那年,從江寧知府的位置上退休,在南京鐘山腳下買地蓋房,隱居了。既然蓋了新房,當然要置辦家具,缺啥買啥唄。王安石盤點家具,發(fā)現(xiàn)家里有一張?zhí)俅?,不是新買的,也不是舊有的,是從江寧府衙帶出來的。
王安石問仆人:“是誰這么大膽,竟然把公家的床搬到我私宅來了?”仆人回道:“報告老爺,是夫人讓我們搬的。”王安石將夫人批評了一通,讓她把床還回去。夫人不依。百般勸說都沒效果之后,王安石急了,把鞋一脫,往那張?zhí)俅采弦惶伞7蛉讼霐r沒攔住,見他四平八穩(wěn)在床上一副不肯起來的樣子,皺了皺眉,嘆了口氣,第二天就讓仆人把那床還給了江寧府衙。
《萍洲可談》解釋道:“王荊公妻,越國吳夫人,好潔成癖。公任真率,每不相合?!蓖醢彩姆蛉诵諈?,特愛干凈,而王安石呢,特不講衛(wèi)生,兩口子合不來,所以當王安石躺過那張床以后,吳夫人就再也不想要了,嫌臟嘛!
《萍洲可談》沒有夸張,在宋朝,王安石不講衛(wèi)生是出了名的。南宋朱弁《曲洧舊聞》(洧,音同偉)記載:“王荊公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yǎng),衣服垢污,飲食粗惡,一無所擇,自少時即然?!蓖醢彩种Υ笕~,不修邊幅,衣服臟了不換,飯菜臭了不嫌,從年輕時就是這樣子。
《曲洧舊聞》還說,王安石40歲左右做京官,先當群牧司判官,再擔任知制誥(負責為皇帝書寫詔書的文學(xué)近臣),與司馬光、呂惠卿、韓維、韓絳等人經(jīng)常交往。這幫朋友定期去開封寺廟開設(shè)的浴池里洗澡,但王安石從來不主動洗,除非別人硬把他拽到浴池里。
在飲食上,王安石也很不講究。據(jù)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志》記載,王安石去赴宴,無論坐在哪個位置,無論宴席上有什么菜,他都只吃離他最近的菜。有一回,下屬請王安石吃飯,飯后對王安石的夫人說:“我終于知道王大人愛吃啥菜了,原來他愛吃獐肉??!”夫人笑道:“那一定是因為獐肉離他最近,下回你換成大白菜試試看?!惫黄淙?,下屬又一次請王安石吃飯,特意把一盤白菜擺在他跟前,把獐肉放得遠遠的。王安石這回只夾白菜,對那盤獐肉連一筷子都沒動過。
《獨醒雜志》又載,王安石當宰相時,一位姻親來家做客,他用幾塊豬肉、一盆菜湯和兩塊芝麻燒餅招待人家。來客挑食,見燒餅中間薄、四周厚,就只吃正當中芝麻最多又最薄的地方,吃到最后,剩下一個“面包圈”,扔在桌上不吃了。王安石見狀,默默地拿起那個“面包圈”,毫不在意地啃了起來。
以上故事說明,王安石很不講究,同時又比較節(jié)儉。
宋朝官員俸祿優(yōu)厚,生活富足,大到造園,小到喝茶,都精益求精,力求雅致。王安石則不然,他連怎么喝茶都未必知道。北宋最精于茶道的大臣蔡襄很是傾慕王安石的才華,邀其來家中做客。蔡襄拿出自己最珍愛的一款小茶餅,燒開一壺最清洌的山泉,親自烹茶,讓王安石品嘗。卻見王安石從荷包里捏了一撮中藥,直接撒到茶碗里,端起茶碗,咕嘟嘟,咕嘟嘟,連茶帶藥一飲而盡,然后放下茶碗,贊道:“嗯,好茶,好茶!”
王安石不但不在乎物質(zhì)生活,連權(quán)位和名望也不放在心上。
《宋史·王安石傳》寫道:“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闭f明他天分極高,智力極好?!皩傥膭庸P如飛,初若不經(jīng)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闭f明他擁有頂尖的文學(xué)天賦和才能。腦袋瓜兒聰明,文學(xué)功底又好,參加科舉考試自然占優(yōu)勢。
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22歲的王安石一舉考中進士,名次排在第四,僅次于狀元、榜眼和探花。
實際上,憑著殿試時的優(yōu)異成績,王安石本來應(yīng)該中狀元??上牟哒搫Π五髲?,無所顧忌,閱卷官討論再三,怕皇帝被他的論調(diào)惹惱,最后在呈遞名次的時候,臨時把他壓到第四名,把原本第四名的考生提到第一名。
第四名考生名叫楊寘(音同至),論成績連探花都不如,結(jié)果成了狀元;王安石本來是狀元,結(jié)果排到了探花后面。但王安石不介意,因為他從來沒有把狀元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王安石中進士后,依例參加朝廷的銓選(相當于國家公務(wù)員選拔考試),隨后被派到揚州擔任“簽書淮南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相當于省政府辦公廳的中高層秘書。他工作勤奮,文采了得,每天下了班還不休息,刻苦攻讀各種典籍,很受上司的欣賞。他的上司是下放到揚州的元老重臣韓琦。韓琦向朝廷舉薦王安石,想把他破格提拔為京官。但是韓琦的舉薦竟然被王安石拒絕了,因為王安石也沒有把京官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宋朝官員可以粗略分成3個等級,最高等級叫作“朝官”,最低等級叫作“選人”,中間等級叫作“京官”。宋朝的京官不一定在京城做官,它只是一種資格——地位較高并且晉升較快的資格。選人升官很慢,通常要熬到幾年以后,由5名以上中高級在職官員舉薦,還要再進京參加一次考試,才有可能變成京官。而一旦成為京官,升遷就快多了。韓琦大力推薦王安石,想讓其從選人變成京官,換成別人早樂瘋了,但王安石不為所動。這倒不是故作清高,而是因為王安石還有更為宏大的政治抱負。
這個抱負不是升官,而是強國和富民。29歲那年,王安石去浙江鄞縣當縣官,建學(xué)校、立保甲、興水利,給農(nóng)民發(fā)放短期貸款,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縣財政有錢了,老百姓的生活好轉(zhuǎn)了,文化教育和社會治安也都大有改進。這段經(jīng)歷給了王安石畢生的影響。若干年后,他宣麻拜相,主持變法,很多改革主張其實都來自在鄞縣摸索出來的實際經(jīng)驗。
王安石在地方上政績突出,居官又清廉,朝中大佬聽聞其名,爭相向朝廷舉薦,其中包括另一位元老重臣文彥博,以及當時的文壇名家歐陽修。文彥博舉薦王安石當館閣學(xué)士,被其謝絕;歐陽修舉薦王安石當諫官,也被謝絕。后來王安石去群牧司當了一個小小的判官,成了司馬光的同僚。
38歲那年,王安石接受宰相富弼的舉薦,擔任“三司度支判官”,相當于財政部的司局級干部。在這個職位上,他摸清了朝廷的家底,認識到“冗官冗兵”和“積貧積弱”的巨大風(fēng)險,形成了通過變法來富國強兵的政治主張。47歲那年,王安石的主張得到北宋新皇帝宋神宗的大力支持,升任“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開始著手變法;49歲時又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于宰相,全面推行變法。
在變法過程中,王安石態(tài)度堅決,六親不認,凡是阻撓變法的人,或者對變法細節(jié)提出不同意見的人,都受到了他的打壓。歐陽修是舉薦過他的人,王安石卻對宋神宗說:“如此人,在一郡則壞一郡,在朝廷則壞朝廷?!保ā端问贰ね醢彩瘋鳌罚╉n琦也舉薦過他,他卻說韓琦“不經(jīng)世務(wù)”,屬于“庸人”。開封府百姓反對變法,自斷手指,他說那些百姓是“蠢愚為人所惑動者”,還向宋神宗建議,禁止百姓擊鼓鳴冤,濫告御狀。至于他提出的“三不足”論——“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更是人所共知,無需贅述。
王安石變法不是為了權(quán)位,也非為了私利。他打壓一切保守派,僅僅是對事不對人,絲毫不夾雜挾嫌報復(fù)的意圖。但他過于自信,也過于強勢,沒嘗過理想主義的苦頭,更不懂得妥協(xié)和漸進的妙用,所以失敗了,并在失敗之后受到了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更為強烈的反撲。他的激進改革和司馬光的激進反撲都是一心為國家謀福利,但他們都給國家造成了巨大創(chuàng)傷。
前文說過,王安石本能中狀元,讓我們假設(shè)一下,如果閱卷官沒調(diào)整名次,讓他高中,那會不會改變歷史呢?我猜不會。以王安石的強硬個性,狀元出身會讓他更加自信,升官更快,會讓狂風(fēng)暴雨式的變法來得更猛烈,最后遭遇的失敗也許只會更加徹底。
(如夏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