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婷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因此,教師在進行數(shù)學課堂教學時不僅要重視課堂評價,還要從教室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角度進行課堂評價的優(yōu)化,切實促進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對于以往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評價而言,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多學數(shù)學知識,不愿讓課堂評價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因此只進行簡單的課堂評價,或者結果性的課堂評價,這樣起不到課堂評價應該有的效果。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應當及時轉變自身的思想,充分認識到課堂評價的重要性,并從課堂評價的內容以及課堂評級的主體方面進行優(yōu)化。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多層次優(yōu)化小學數(shù)學課堂評價的策略進行探究。
教師評價是課堂評價的重要方面,甚至在以往的數(shù)學課堂評價中只有教師評價。對于教師評價而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教師評價需要變簡單的結果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學習過程,而非僅僅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其次,教師需要變單面評價為多面評價,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心態(tài)、學習思維等多個方面。如此一來,教師的評價才能越發(fā)全面和科學。
例如:對于《分數(shù)的混合運算(一)》的教學,在這節(jié)課中,因為學生已經學過分數(shù),也學過整數(shù)的混合運算,有一定的學習基礎,所以,我讓學生以自主學習的形式進行了分數(shù)的混合運算的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我在班級中來回走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了評價。具體來說,學生在學生過程中的態(tài)度比較認真,很多學生都做了筆記,這一點值得肯定,希望學生的可以繼續(xù)保持。另外,有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時間把握不好,過快或者過慢,對學習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一點,希望學生可以吸取這一次學習的教訓,下次進行改進,等等。通過這樣的教師評價,學生既能得到一定的鼓勵,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利于學生的提升。
學生自評是課堂評價不可缺少的一方面,教師的評價是教師站在為人師長的角度進行的評價,依據是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和數(shù)學課堂的觀察,但是教師畢竟不是學生本人,很難對學生完完全全的了解徹底。所以,學生的自我評價不僅僅是學生對自己的認知評價,還是對教師評價的補充。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留有自我評價的空間,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加深自我認知。
例如:對于《圓的面積(一)》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在基礎教學完成后的練習中,總有學生將圓的面積公式與圓的周長公式混淆。如,圓的面積=πr2,有學生在計算時不是忽略半徑的平方,就是將半徑的平方算成了半徑的二倍,即將面積算成了周長。觀察到學生的這種情況,在教學完成后,我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找出自己出錯的原因或者做得好的地方,進行一定的自我評價,并想想在之后的學習中應當如何做。自我評價效果明顯,如有學生將自己混淆的圓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的原因歸結于對面積和周長推導過程的不理解,自己一開始覺得只要記住公式即可,沒必要重視推導過程,直到做錯題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太過于片面,并決定在以后的學習中改掉不求甚解的想法,認真學習知識原理。由此可見,學生自評對學生的認知和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
學生互評在數(shù)學課堂評價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來,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評價可以與教師的評價區(qū)別開;二來,學生“當局者迷”,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三來,學生間的互相評價可以加深學生彼此之間的認識,拉近學生間的關系。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數(shù)學課堂情況給學生安排適當?shù)幕ピu,優(yōu)化課堂評價的質量,并促進學生的多面發(fā)展。
例如:對于《扇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在進行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我采取的是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進行自主學習,還要與同組的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間對彼此的了解會更加深入。因此,在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我讓學生對自己在這次學習中的表現(xiàn)和同學在這次學習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學生互評很積極,效果也很好,如有學生在合作中發(fā)現(xiàn)了同學隨手做筆記的好習慣,在評價時特意提出了這一點,還說要向這位同學學習,而被評價的同學也分享了一些快速做筆記的小竅門,等等。由此可見,學生互評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共同發(fā)展。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對自身有個清晰的認知,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好的改進和提升,而課堂評價就是提升學生自我認識的重要途經。所以,教師應當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進行數(shù)學課堂評價的優(yōu)化,為學生的深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永寧縣玉泉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