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云
【摘 要】塑造青年學生的健康人格,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思想品德課作為德育的主要途徑,擔負著重要的德育任務。在重視和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發(fā)揮素質教育功能,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極其重要。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青少年;健康人格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9.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279-01
人格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多種調查研究都證明,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不是智力上的差異,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異,其中人格因素起著重要作用,健康的人格有助于人們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
中學階段是人格發(fā)展和塑造的關鍵時期。在我國,青少年接受人格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思想品德課教學來實施的??梢哉f,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
一、用教師的高尚人格感召學生的健康人格
凡是成功的教師,無不以其人格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的人格。正處于長身體、增知識、立意志,塑人格的重要時期的中學生,他們的情感、意志、行為都不穩(wěn)定,人格都尚未健全。他們要懂得道理,就得不斷向他人學習,而教師的人格面貌正是學生的最直觀的榜樣。教師的工作作風、學習態(tài)度、勞動習慣、待人接物等,都會給學生以影響,甚至連教師的日常板書,服飾、發(fā)型、言談舉止,學生都愛模仿。
教師的高尚人格主要體現(xiàn)在:1、熱愛學生。這是養(yǎng)成學生健全人格的感情基礎。2、率先垂范。這是養(yǎng)成學生健全人格的榜樣力量。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3、終身學習。教師的終身學習精神,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證。思想品德教師必須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鉆研業(yè)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必須積極探索新時期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才能教好書、育好人。
二、利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
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環(huán)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如:對擾亂課堂的學生給予有限度的寬容,進行有效的疏導;敢于肯定對老師講課提出質疑的學生,鼓勵后進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敢于在課堂上承認自己的失誤等等做法,通過這樣的做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自己的老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這就營造了融洽的課堂氛圍,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有利于在這種融洽的氛圍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這樣學生的人格就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了培育。
三、利用課本知識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眾所周知,現(xiàn)在我們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很強,各種知識都對學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一類是科學的、優(yōu)秀的人類文化知識,一類是各種趕時髦的偽劣的新潮文化。而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新潮文化接受快的這一特征。面對這一現(xiàn)象,在課堂教育中,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科更加突出其學科所蘊涵的品德美德。各任課教教師要抓住本學科的優(yōu)秀的,豐富的內容。既品德教育的內容、人格教育的內容、美德教育的內容。而這種教育首先就應該放在教室教學內進行。在未來的發(fā)展程中,課堂教學仍將在各國學校教育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于教材引導和指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借助于教材中的豐富的知識,通過講述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正確的判斷能力,和愛心,責任感,正義感的品德。也就是說,在我們所講授的科目里,應該說都有著重道德、重品質、重人格魅力、重價值的許多議題。并且通過大量的事例,使學生真正的了解自己,了解祖國,了解社會,對社會所肩負的責任感,分辨正義與邪惡,高尚與卑劣,培養(yǎng)個人的品德,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第一、培養(yǎng)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如利用初一年級上冊的《正視自我,成就自我》培養(yǎng)學生要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發(fā)展自我,不要對自己的不足或做不到的事情而自卑自棄,或悲觀失望;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優(yōu)勢而驕傲自大。還有利用初一年級下冊《多彩情緒》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明白如何疏導自己的情緒,把不利因素升華為有利的因素,避免不該發(fā)生的事情造成對自己和他人的傷害。再有通過對初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順境與逆境》的教學,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遭遇挫折,面對挫折只有不悲觀、不氣餒、不放棄,就一定會戰(zhàn)勝挫折,走出困境。通過以上的這些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不驕不躁,不卑不亢,意志堅定,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仁善情懷。學生有仁慈善良的情懷,才能善待他人,樂于助人。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初三《關注弱勢群體》的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使學生懂得世上有許多人需要我們的關懷,而且我們能給予他們關懷。雖然關懷他人要付出代價,但是我們也會獲得他人的情感,這種情感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使我們身心感到愉悅,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此看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忠孝胸襟。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應該具有孝敬父母,愛崗敬業(yè),忠于祖國的品質。而這些品質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思想品德課里相關內容的教學來進行。如初三第一單元里的《歷史的昭示》提到的“民族精神”就是一個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忠孝品質培養(yǎng)的內容。在教學時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舉出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非常注重對自身品質的修養(yǎng),因為只有自身具備了忠、孝、仁、義的品質,這樣才能實現(xiàn)“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通過這樣的教學,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引向積極健康的道路上來。
總之,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對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養(yǎng)具有獨特的作用。它可以通過教材內容的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慢慢養(yǎng)成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各種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和優(yōu)秀品質,逐步內化為人格素養(yǎng),造就完美理想的人格,為青少年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發(fā)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盧丹丹.用愛與智慧守望教育的春天[J].中國校外教育,2015(26).
[2]蘆明.談怎樣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人格[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