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豐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與法治課程是學校品質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培養(yǎng)手段。教師要從實際的教學課程出發(fā),做到立德樹人。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情境,為學生樹立特定的學習目標,回歸教學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良好的人生觀念、世界觀為目標,努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思想品質與法治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面有何種教育意義?這一階段的教師應當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問題?筆者就這些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與法治課程,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做出以下探索性的回答和實踐教學操作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道德觀念;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6-0032
現階段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問題已經成為教育改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問題。思想品德與法治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為教育階段的立德樹人目標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如何才能夠將這一學科轉變?yōu)閷W科的核心素養(yǎng)?就學校而言,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學習得以實現。在校期間,學生通過參加各類特色的實踐活動和教學活動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重視關聯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當前的思想品德課程和法治課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案例也比較新穎,這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大部分教師依舊停留在以課本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很少有教師會積極主動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關注課程以外的事物。當前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課堂以外,才是學生道德品質提高、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應當擴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主動關心時事。真正做到關心國事,關心天下大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道德學科和法治學科是學生所必須的核心素養(yǎng)。這一系列都取決于學生對于時事的關注態(tài)度。學習這一課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了解社會發(fā)展的動向和熱點,強化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過程中如何能夠讓考查具有時效性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教師應當更加重視關聯性的教學方式。筆者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引用一些當下的時事、人物事跡、新聞事件等用于教學中。每節(jié)課筆者都會給學生留出五分鐘左右的時間,事先給學生指定好所搜集的課外知識內容范圍。在五分鐘之內將最近幾天關注的時事政治新聞與大家一起分享。之后讓學生相互交流探討。
二、合理創(chuàng)設探究性的情景,引導學生探究素養(yǎng)的提升
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課堂已經不能夠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事實上,學習也不僅僅是學生階段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終身學習是當下時代的重要需求。所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掌握一種可以讓學生一生都可以受益的學習方式,這是當下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當前對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引導,是一種能夠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之所以說綜合能力較強,主要是因為其自主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等方式涵蓋其中。
筆者在講述《增強生命的韌性》一課時,適當創(chuàng)設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探究性學習情景。第一個情境,王萌同學在本學區(qū)的期中考試中名次后退了十名。發(fā)生這件事情之后她整天悶悶不樂。第二個情境,李桓同學因為競選學生會主席失敗,他選擇了自暴自棄并且經常違反校規(guī)校紀。設立問題:如果你是以上兩位同學,你應當怎樣處理這種心理狀況?你是怎樣化解這種矛盾,才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因為這些情景比較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學生以合作、討論、探究的形式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在學生完成這些問題的探究之后,筆者就學生的解答,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適當的評價,此時的點評要注重落實解題思路的引導上。不論是解決以上兩位學生的任何問題都應當做出如下三點:首先,應當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合適的方式將自己的情緒宣泄出去。其次,應當保持一顆冷靜的心態(tài),去思考尋找問題的原因所在。主動尋求解決之法。最終,運用正確的態(tài)度以及不怕困難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耐挫力。筆者通過這樣的情景設置,是對學生探究性學習很好的一種引導形式。這是一種比較直接的學習探究引導方式。通過簡單的角色問題轉換方式將探究性學習展現出來。筆者通過適當的引導,學生遵循一般的邏輯思維形式,這樣就可以條理清楚、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三、擴寬教學方式,通過活動擴展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
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將決定學生的學習核心素養(yǎng),所以思維素養(yǎng)數量種類較多。而每一類的思維素養(yǎng)都有其特定的思維能力。縱使每一個人的思維形式都有差別。但是眾多學生的思維形式都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教學形式進行提升的。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他們的思辨能力提升思維素養(yǎng)。
筆者在進行《網上交友新時空》這節(jié)課程的時候,筆者就安排了學生進行辯論活動。筆者就這些課程做了以下幾方面安排。一是依據學生自己的觀點,自由選擇一方,各方自由選出各自的組長。二是充分準備辯論,課前資料的搜集以及課程中的交流討論。三是制定可行性的辯論規(guī)則。四是激烈的辯論形式。五是活動結束之后辯論雙方得出自己的觀點,總結出所要學習的知識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的界定是目前爭論較大的問題,具體到學科中還具有較大的相同點。就思想品德與法治這一科目而言,筆者認為,應當將以上三方面切實落實到實際教學中。這也是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較為成功的實踐,筆者相信通過這些有價值的實踐能夠引領這門課程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 弓 英.淺談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J].新課程(下),2017(9).
[2] 梁向紅.淺談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中的滲透[J].青少年日
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2).
[3] 李樂軍.淺談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新課程(上),2018(4).
(作者單位:河南省沁陽教研室 45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