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學校體育要真正為學生終生負責,還不能滿足于一般的“素質教育”觀,還必須進一步引導學生確立“身體自育”觀。中國多數(shù)人不鍛煉,就是“身體自育”觀的缺位或是不到位。引導學生善于“身體自育”,分場合而言,則分為學校體育學習與家庭體育學習,那么本文就學生在家中鍛煉制定計劃,以我現(xiàn)在教的一年級9班學生為例進行研究調查。
關鍵詞:身體自育;家庭;健身套餐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0-0216-01
從教即將三年了,在這一年里我閱讀何炳章《從教育原點出發(fā)—自育自學方法》著作,其中“立足在家,每天健身”一篇,令我感觸頗深。
大量研究表明:我國大部分少年兒童的體質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他們的體質狀況總結為:軟、硬、笨、暈。具體說,就是肌肉軟,韌帶硬,動作笨,前庭耳蝸神經暈,直接的后果就是暈車、暈船、暈飛機。
體育鍛煉一定從小開始,絕不能錯過孩子的最佳發(fā)育期。人從小到成人有兩個生長高峰期,一個是嬰兒期,即從出生到1歲;另一個是青春期,這是有一個生長高峰期。那么我們應引導每位學生養(yǎng)成每天在家鍛煉的習慣直至終生。
一個人一生中,可以離開學校,也可以相對地離開社會,但是無法離開“家”,離不開了自己的住所。學生當然也是如此!由于重智育、輕體育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根深蒂固,家長們對孩子們展開題海戰(zhàn)術,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學生回到家面對的基本上是大量的題目,何談勞逸結合?用從何談起終生體育呢?家長以及學生們習慣性認為:要鍛煉、隨大流鍛煉;甚至只要離開了學校,就無體育。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一年級9班全班42名學生,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身體狀況皆為良好。通過與家長溝通,我為本班制定了一份家庭健身套餐。具體健身套餐內容如下:
健身套餐目標及要求:
(1)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運動能力,課適當增加運動強度。請在家長的督導下完成。
(2)運動后注意放松練習。
(3)必選項目標準。
跳繩標準、坐位體前屈(參照小學生體質健康檢測標準)
在實驗初步實行時,由于些許因素的存在使實驗無法進展,我感到困惑迷茫,原地踏步。
客觀因素:
(1)做不完的“作業(yè)”。學生放學回到家等待著自己的是各科作業(yè),沒有時間與精力進行家庭健身,存在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現(xiàn)象。
(2)家長的重視度不高。在學生鍛煉后,家長沒有及時給予健身記錄及填寫寄語等。
主觀因素:
(1)教師沒有每日或是每周針對學生的健身套餐完成度進行及時的反饋,并且對鍛煉提出進一步的標準、要求。
(2)教師沒有將每位家長的思想工作堅持做下去。
(1)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教育,提高其身體自育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健身觀,提高作業(yè)效率,進而養(yǎng)成自覺堅持每日鍛煉的習慣。
(2)開展班級家長會,教師在會上就家庭健身套餐的實施方案以及重要性進行描述、與家長探討。
(3)教師通過班級QQ群以及班班通等方式,進行每日或是每周不定時的身體自育宣傳。
(4)教師堅持與個別家長進行溝通,得到他們的認可及重視。
通過以上改進措施,家長能夠堅持督促孩子每日健身并認真填寫了體育鍛煉記錄單。一年級9班全體學生在這一學年進行家庭健身套餐后達到以下健身效果:
在家庭健身套餐內容與強度不斷的改良中,配合家長的支持度。歷經一學年的實驗,全班學生身體鍛煉的自覺性呈直線上升趨勢,每位學生不但按要求進行鍛煉,并且按時按量甚至有些學生超量完成計劃!
鑒于一年級9班的實驗初步成功,身體自育的觀念慢慢牢固于學生心間,我將繼續(xù)在其他班級進行實驗,在理論的基礎上加以實踐,相信我們持之以恒必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