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木研
【摘 ?要】目的: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64例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的患兒根據1:1的比例分到2組,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兒接受不同的護理方法,分別是常規(guī)護理、針對性護理。對兩組患兒使用不同方法護理時,觀察和分析患兒的臨床狀況,并對相關數據進行記錄,尤其是治療效果等數據要詳細記錄,同時將兩組統(tǒng)計后的數據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兒頭痛、發(fā)熱、嘔吐、驚厥及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分別為(15.43±1.87)d,(8.23±1.23)d;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用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比較治療效果,觀察組相對較高,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進行護理時,使用針對性的護理方法,不僅能夠改善患兒的臨床狀況,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促進病情康復。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085-02
病毒性腦炎是臨床中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種病毒引起的以精神和意識障礙為主的癥狀,其中大部分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現為頭痛、發(fā)熱、腦膜刺激征等。該病病程大多2~3 周,大多數患兒治療后完全恢復,少部分有肢體癱瘓、智力發(fā)育遲緩等后遺癥[1]。為了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臨床中除了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外,還要實施針對性的護理?;诖?,本研究選取我院兒科收治的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進行分析,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進行分組對照,以此探析小兒病毒性腦炎采用針對性護理的價值,現將報告內容如下呈現。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兒科收治的64例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的患兒根據1:1的比例分到2組,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患兒和女患兒分別有18例和14例,患兒的年齡階段處于1-11歲之間,中位年齡為6.7歲。觀察組中男患兒和女患兒分別有20例和12例,患兒的年齡階段處于2-10歲之間,中位年齡為6.8歲。兩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未發(fā)現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資料可比價值較高。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一旦發(fā)生變化要采取正確的措施解決。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患兒的呼吸情況進行觀察,若發(fā)現呼吸呈現出不規(guī)則現象,說明患兒病情惡化,此時需要及時上報患兒情況,并配合醫(yī)生治療。
觀察組患兒使用針對性護理方法,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觀察患兒的意識和精神狀態(tài):由于患兒年齡較小,無法準確的表達的自身感受。所以為了及時療效混入病情的發(fā)展情況,護理人員應該對病情進行全面的觀察。在意識觀察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通過交流或疼痛刺激的方法進行判斷。在觀察的過程中對臨床表現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便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2)觀察患兒的瞳孔變化:由于患兒瞳孔的變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提高瞳孔觀察的頻率,通常情況下兩側瞳孔大小相等,且對光源較為敏感。在觀察的過程中若發(fā)現兩側瞳孔出現不等現象,需要加強注意,避免發(fā)生腦疝。(3)呼吸護理:患兒一旦發(fā)生病毒性腦炎,其精神和意識均會受到影響,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患兒可能出現持續(xù)性驚厥[2]。另外,患兒若果是腦干部位感染,那么就會導致呼吸道分泌大量的液體,如果不加以處理,就會導致誤吸現象的發(fā)生,增加了肺炎發(fā)生的風險。所以,護理人員應該進行全面的呼吸道護理,定時進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工作,促進呼吸道通暢,對患兒的呼吸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這在腦炎急性期有著積極作用。另外,護理人員除了進行吸痰護理外,還要根據患兒的情況,對其體位進行調整,并輕拍背部。加強巡視力度,若發(fā)現異常情況應采取正確的措施解決。(4)發(fā)熱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期進行患兒的體溫檢測,3h測試一次體溫,若患兒的體溫過高,可采取物理降溫的方法。若患兒發(fā)熱情況持續(xù)時間較長,那么就要根據醫(yī)囑使用藥物進行降溫,并指導患兒多飲水。(5)驚厥護理:護理人員在檢測的過程中,若發(fā)現患兒存在驚厥現象,在保持室內安靜的同時,要及時對患兒的體位進行調整,以頭側平臥位為主,觀察患兒咽喉部是否有呼吸道分泌物,若有則需要及時吸出,避免出現呼吸道阻塞的現象。為了避免將口唇咬傷,將壓舌板使用紗布包裹后墊入上下齒唇之間,并將驚厥發(fā)生情況進行詳細記錄。(6)藥物護理:甘露醇是治療中毒性腦炎時的常見藥物,為了提高該藥物的治療效果,在藥物保管的過程中要保證合理性,在藥物使用之前,要對其性狀進行分析,合格后可為患兒使用,同時藥物使用的過程中,若發(fā)現患兒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采取解決措施。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并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使用SPSS 22.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n(%)進行描述,數據比較過程中使用X2檢驗,如果(P<0.05),則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采用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比較治療效果,觀察組相對較高,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患兒頭痛、發(fā)熱、嘔吐、驚厥及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分別為(15.43±1.87)d,(8.23±1.23)d;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腦炎較為常見,其主要表現是精神障礙和意識障礙,該病在兒童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針對該疾病臨床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并采取相應的護理,能夠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如果未得到及時治療或護理不當,就會導致患兒的病情加重,嚴重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致殘率,會導致患兒的智力發(fā)育遲緩,甚至導致患兒死亡[3]。本研究表明,采用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比較治療效果,觀察組相對較高,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對兒童神經內科中小兒病毒性腦炎患兒進行護理時,使用針對性的護理方法,不僅能夠改善患兒的臨床狀況,還能夠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趙娜.康復護理應用于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護理中對治療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18, 27(4): 370-372.
[2] 李珂,孫瓊,趙彥麗.兒童內科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8):9573-9574.
[3] 汪慧利,景鈺,陳娜.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干預方式及施行價值評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3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