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發(fā)慶
摘 要:加強家畜常見病的防治,能夠提高畜牧養(yǎng)殖水平和畜牧養(yǎng)殖效益,仔豬腹瀉是一種家畜常見的疾病,如果處理不得當極易引起大量仔豬的死亡。因此,提高仔豬腹瀉的防治水平至關重要。本文針對仔豬腹瀉的防治措施進行探討,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仔豬;腹瀉病;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44
近年來,仔豬腹瀉已經成為獸醫(yī)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仔豬的腹瀉能夠延緩仔豬的生長速度,降低其存活率,導致飼養(yǎng)報酬低,甚至還會造成仔豬的死亡,引發(fā)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我國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針對仔豬腹瀉病常見的發(fā)病原因進行了分析,對仔豬腹瀉病的防治從加強母豬和仔豬管理、加強環(huán)境消毒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建議,以降低仔豬腹瀉病的發(fā)病幾率。
1?引起仔豬腹瀉病的發(fā)病原因
1.1?病原性感染引起仔豬的腹瀉
在病毒性疾病之中,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是引發(fā)仔豬腹瀉的重要疾病,主要在冬季比較流行,當仔豬感染了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之后,死亡率高達90%。因為母豬產前沒有做過豬瘟、藍耳、圓環(huán)、偽狂犬等病毒免疫,仔豬極易通過奶水感染這些病毒,引起腹瀉。此外,病原性大腸桿菌也是不同日齡仔豬腹瀉的原因之一,仔豬通過攝入大量被大腸桿菌感染的奶水、糞便、水而致病,仔豬感染大腸桿菌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黃痢、白痢。同時,沙門氏菌和梭菌感染也能夠引發(fā)仔豬的腹瀉。
1.2?寄生蟲感染引發(fā)仔豬的腹瀉
在大多數的寄生蟲疾病中,很多寄生蟲寄生于仔豬的體內,引起仔豬的寄生蟲疾病,當仔豬感染了寄生蟲后,會引發(fā)嚴重的腹瀉,影響其正常發(fā)育和生長。引起仔豬腹瀉的寄生蟲主要有豬小袋纖毛蟲、蛔蟲、豬球蟲等,這些引發(fā)仔豬腹瀉的寄生蟲與細菌及病毒混合感染,造成仔豬的嚴重腹瀉。此外,隱孢子蟲、類圓線蟲、鞭蟲和棘頭蟲也會引發(fā)仔豬的腹瀉。
1.3?平時的飼養(yǎng)管理不當引發(fā)仔豬的腹瀉
因為日常的管理不得當,導致仔豬的豬舍環(huán)境衛(wèi)生差,消毒不徹底,豬舍太過潮濕,保溫設備差,當仔豬出生以后,由于過分潮濕的豬舍,仔豬的免疫力不強,很容易感染到豬舍中的大腸桿菌,引發(fā)仔豬的腹瀉。此外,對初生的仔豬使用過量的抗生素,不但會降低仔豬的環(huán)境細菌耐受力,而且極易破壞仔豬體內的有益菌。因為母豬的管理不得當,母乳喂養(yǎng)的性能下降,奶水不夠,導致仔豬的采食不夠,母豬因炎癥發(fā)生出現產后乳房炎,當仔豬飲食了患有乳房炎母豬的奶水,也很容易引發(fā)仔豬腹瀉。
2?仔豬腹瀉病的臨床癥狀
仔豬腹瀉屬于一種多病因的癥候群,引發(fā)仔豬腹瀉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細菌、病毒、營養(yǎng)失衡以及不良應激等。在這些常見致病因素中,不管是哪一種病因都會導致仔豬出現抵抗力下降、生理代謝紊亂,同時還會出現并發(fā)或繼發(fā)感染。這種類型的發(fā)病癥狀對1~15d的低齡仔豬危害最大,致死率高達50%以上。仔豬腹瀉主要表現為排水樣便、嘔吐和脫水:白痢主要發(fā)生在2~3周內的仔豬,患病的仔豬排出灰白色糊狀糞便,帶有腥臭氣味,內含有凝乳片,下痢嚴重時,后肢會被糞便沾污,仔豬脫水嚴重,呈現出消瘦狀。病程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發(fā)病率很高,死亡率卻很低,但是對仔豬的生長發(fā)育影響很大。解剖已死仔豬,可見其腸腔擴張,腸壁變薄,呈現出貧血狀,腸內容物很多,腸粘膜充血嚴重,易剝脫,腸系膜呈現淋巴結腫大;黃痢發(fā)生在3~10d的仔豬,病程比較短,死亡率高,1周齡以上的仔豬發(fā)病較少,特殊性癥狀如突然排血痢或紅褐色糞便,突發(fā)嘔吐,體質虛弱,就會很快死亡。對已死仔豬進行解剖可見腸粘膜大量充血、水腫、嚴重發(fā)生剝脫,腸壁變得很薄且松弛,充滿氣體,特別以十二指腸最為明顯,腸內容物呈現出黃色,有時會混有血液。心、肝、腎嚴重變性,嚴重者會出現血點和凝固性壞死。
3?仔豬腹瀉的預防措施
3.1?加強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
在對母豬進行配種之前做好豬瘟、偽狂犬、圓環(huán)和藍耳等免疫工作,避免仔豬因飲食了感染這些病毒的奶水引發(fā)病毒性腹瀉。對母豬進行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的疫苗免疫,使得仔豬獲得母源的抗體,通過飲食初乳獲得有效的免疫抗體,特別是要注意對母豬的環(huán)境衛(wèi)生進行消毒,注意母豬的營養(yǎng)攝入,關注母豬的身體健康情況,母豬在妊娠期乳頭長時間接觸地面,很容易感染大量的細菌,應該在產前對母豬的乳頭進行碘制劑消毒,然后保持乳房周邊的干凈衛(wèi)生,再讓仔豬采食。要注意母豬的乳房炎預防工作,母豬生產之后注意消炎處理。
要防止給母豬喂食霉變的飼料,確保飼料的營養(yǎng)成分配比的科學性和均衡性,按照母豬的營養(yǎng)需要給其提供足量的營養(yǎng),確保仔豬的健康成長。對母豬圍產期的管理也很重要,在整個管理過程中,需要明確保健類藥物的添加劑量。每噸飼料中應該加入250g的阿莫西林,2000g的15%金霉素,125g的80%泰妙菌素,能夠有效預防仔豬的腹瀉病。
母豬分娩之前,要對產欄進行全方位的清掃和消毒,當母豬進入分娩豬舍后,可以采用0.1%的高猛酸鉀溶液對其進行消毒。要來回清洗母豬的乳房和腹部,當母豬分娩以后,當天不能進食,可以給母豬喂食鹽水湯,等到3d后再增加進食量。對母豬厭食和少奶情況,要仔細分析,根據實際的要求進行合理的預防,防止出現異常情況。
3.2?加強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
仔豬出生以后,需要做好保暖御寒工作,減少不良因素的影響,另外,仔豬要及時喝到初乳,提升機體免疫力,仔豬出生后3~4d要對其進行補鐵,5~7d后采用全價顆粒輔食,鍛煉其消化系統(tǒng),提升消化功能。仔豬料的配制需要含有豐富的酶制劑和維生素,確保腸內酸堿度的平衡,另外,飼料的消化能力對仔豬的整體疾病預防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為了保證仔豬很好的消化和吸收營養(yǎng),需要進行有效的預防干預。
對于仔豬豬舍的保溫工作,需要注意豬舍的清潔干燥,避免細菌的滋生,引發(fā)腹瀉,仔豬在出生以后的3d、7d、10d、14d、21d需要用長效土霉素或頭孢噻呋進行注射,預防大腸桿菌的感染,引發(fā)仔豬黃痢和白痢,與此同時,也要配合恩諾沙星、痢菌同用。也可以在母豬生產之前注射免疫大腸桿菌多價疫苗,防止出現大腸桿菌疾病。使用廣譜、有效、安全性高的驅蟲劑對仔豬進行定期的驅蟲,降低寄生蟲疾病的發(fā)病幾率,堅持監(jiān)測寄生蟲,做好豬舍和豬群的清潔和消毒工作,對老鼠、蒼蠅、蟑螂、其他蟲類進行定期消滅工作。
3.3?注意仔豬豬舍的消毒
對仔豬的豬舍環(huán)境進行溫度、濕度和通風的把控,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潔和消毒,對仔豬的糞便進行無害處理,特別是在冬天要安裝保溫燈,做好仔豬的保溫工作,注意仔豬的飲水問題,仔豬在缺水的情況下,會滋生大量的大腸桿菌,應該提供給仔豬足夠的營養(yǎng),提升仔豬的免疫力,降低腹瀉病的發(fā)病幾率。
4?仔豬腹瀉病的治療方法
4.1?西藥療法
補充液體:仔豬的流行性腹瀉很容易造成機體的嚴重脫水,特別是在發(fā)病的后期,輸入液體可以提供給仔豬足夠的能量,還能改善仔豬的血液循環(huán)。
4.1.1靜脈注射
可以注射葡萄糖和氯化鈉液體,或是復方氯化鈉液體,大約200~500mL,加上慶大霉素8萬單位的2支,1d注射2次,連續(xù)3~5d。
4.1.2腹腔注射
仔豬腹瀉嚴重的時候,需要做腹腔注射,這時療效顯著,用500mL的葡萄糖加上5mg的地塞米松加上1支阿托品和2支慶大霉素,與200mL的黃芪免疫肽和C10mL的維生素混合注射。
4.1.3肌肉注射
力渃頭孢加上連霉素和黃芪免疫肽混合注射入肌肉,每天注射2次,連續(xù)注射3~5d。
4.2?中藥療法
中藥療法包括清熱、解毒、抗菌、凈血、止痢等,對于仔豬的身體恢復效果很好。
方法1:分別取500g車前草、黃芩、黃連、黃柏、焦楂、陳曲,用水煎熬溫熱后飼用,可以提供給50頭10kg的仔豬飼用,1d可飼用2次,連續(xù)3~5d較佳。
方法2:取一頭大蒜,搗碎成泥,用150mL陳醋浸泡6h,用紗布過濾,提供給每頭仔豬3~5mL,每天飼用2次,連續(xù)3~5d即可。
方法3:取15g生地、10g金銀花、15g龍膽草、15g地骨皮、10g丹皮、10g蒲公英、10g黃柏、10g地榆、10g黃芪、10g當歸、10g甘草、10g通草用水煎熬,提供給母豬飼用,母豬通過母乳喂養(yǎng),把藥效傳遞給仔豬。
5?結束語
對仔豬腹瀉的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綜上所述,采取標本兼治的防治措施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很多,其中有病原性因素、母源性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應該根據不同的腹瀉原因進行仔細的分析,采用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仔豬腹瀉病的發(fā)生,同時還需要加強對仔豬的管理,定期給仔豬進行免疫注射,注意豬舍的清潔消毒工作,及早發(fā)現及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賀亞田.仔豬腹瀉的綜合防治技術[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8(3):112.
[2]張文慶,趙慶奎.規(guī)?;B(yǎng)殖場仔豬腹瀉的防治措施[J].南方農機,2018(2):214.
[3]李繼堯.仔豬腹瀉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8,1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