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校 思政理論課程 課程教學 實效性
基金項目: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xié)同育人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9SJGLX021)。
作者簡介:張艷青,河南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團委書記兼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333
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技能方面,而是對他們的素質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大學是學生和高素質人才走向社會的必經之路,所以在大學時期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教育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得到有效實施,因此,學校各方面必須重新審視這一問題,然后通過實施一定的舉措,最終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高校之所以要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傳授,是因為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辨別能力和認清社會形勢的能力;除此之外,對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道德習慣也有很大推動作用,甚至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為學生指明道路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所以高校進行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只不過在課程實施的過程當中,由于學校認識不到位和老師專業(yè)能力不夠等原因,導致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實效性一直無法得到提高。因此學校要盡快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變目前的局面,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能力,從而保證自己在今后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靈活有效的解決困難。另外,通過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習,可以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加深對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理解,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武裝自己的思想,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為自己開辟一條前進的道路。
(二)提高老師的專業(yè)素質,加強老師教學能力
高校老師通過進行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和理解,然后再將其傳授給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模式。表面上來看,是老師在為學生傳授知識,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但是老師在這樣一個過程之下,也會在無形中受到思想政治課程的影響,從而不斷地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學能力,最終促進教師全面發(fā)展。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就是說,你在學會了某一篇文章之后,再回頭去復習它的時候,就會發(fā)現還有新的收獲。鐵打的老師,流水的學生,每一年的學生都在變化,但是老師要傳授的內容卻沒有太大的變化,老師在這樣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就會逐漸對這門課有不一樣或者更深層次的理解。無形之中就會豐富老師的文化底蘊,提升老師的專業(yè)素質。除此之外,老師還能在這樣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最終隨著時間消逝,老師的能力也會不斷得到提升。
(三)優(yōu)化學校精神文明,促進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和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過程。可以這么說,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就是高校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而高校的精神文明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實施的一個大環(huán)境和外在體現,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發(fā)展得好,就說明一個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開展得比較好;相反,如果一個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開展得比較好,也能說明這個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做得好。因為學校一旦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這個學校學生的精神素質也會逐漸提高。因此,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有效開展,可以促進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也能對學校的文化建設工作起到推動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雖然到目前為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果,但是在實效性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包括教學教材理論性過強,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高校教師缺乏經驗,沒有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學校領導不夠重視,缺乏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校氛圍等,這些都只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缺乏實效性的表現。
(一)教學教材理論性過強,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大學期間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一時期的學習課程理論化過于強,就無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積極,也就無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也就自然不會太高。研究表明,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就純文字內容學習、圖片視頻內容學習、動手能力學習進行比較,其中學習效果最好的就是動手實踐。所以,由于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化比較嚴重,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高,從而也無法提升高校思想教育的實效性。
(二)高校教師缺乏經驗,沒有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
高校思政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教學手段單一傳統(tǒng),也是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效性低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一門理論內容比例極大的課程,所以要想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授課就會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文字較多的課程比較單調,老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經驗不豐富的老師,很難及時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然后這樣的問題逐漸積累下來,就會制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發(fā)展。
(三)學校領導不夠重視,缺乏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校氛圍
可能對學校來說,讓對學生進行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比思政課程更重要,由于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和社會需要,使得人們對專業(yè)課程和技能學習更加注重,所以產生這種想法當然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技能和素質之后,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fā)展,但是學生如果思想覺悟高,卻沒有生存的能力,那么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也正因此,才導致高校對于思想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所以,學校自然也就無法為學生進行思政課程學習創(chuàng)作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實歸根結底,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學生和社會服務,學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讓學生更了解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現狀,以及世界經濟政治的發(fā)展狀況,從而讓其在進入社會以后,為我國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因此,學校要轉變教學觀念,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校更看重學生的成績,而成績的分配又大多集中在專業(yè)課程和技能培訓方面,所以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就相對比較落后,這樣一來,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也就會變得更差。因此,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改變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手段。當然,觀念的改變要從學校入手,涉及到每一個部門和個人,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改變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發(fā)展的窘境。
(二)加強教師能力培養(yǎng),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是重中之重。拋開高校思政老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單從高校思政老師的課堂效果來說,就存在一定的弊端和落后性。首先,因為高校是大學生邁向社會的一個關鍵階段,所以不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都會在這一階段特別關注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因此,思政課的作用就會被大家所忽略,也正因為大家缺乏對思政課的關注,導致思政課老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下,也會無形之中產生不重要的想法,從而降低對思政課教學的積極性。所以,要想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應該從思政課的老師入手,提升老師授課的積極性,培養(yǎng)老師的專業(yè)能力,豐富課堂的授課手段,做到全方位的更新換代。比如,老師在課堂授課的時候,可以減少大家死記硬背的百分比,通過一些課堂互動,來提升大家的學習興趣,舉行思政辯論會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辯論會可以讓每一個人都參與進去,學生自己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就會無形的接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改善教學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學校氛圍
這里說到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學校的整體環(huán)境,二是思政課堂的課堂氛圍,三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要想保證高校思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保證這三個環(huán)境都處于一個和諧平等的感覺之上。就拿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來說,學校對學生的傳授過程是單方面和強制性的,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學校的強制性,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向來老師都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所以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相對比較惡劣,因此高校思政教學的實效性一直都比較差。
所以,在新時代教學環(huán)境之下,要改變以往的情況和局面,為學生的思政教育學習營造一個輕松平等的環(huán)境和氛圍。首先,學校要加強文化建設,讓學生目之所及都可以被思政文化所感染;其次在課堂上,老師要改變自己絕對化的身份,和學生平等相處;最后在處理老師和學生關系的時候,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和學生打成一團,在課下,老師也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解決學生的疑惑。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培養(yǎng)和教育有著重要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僅僅局限于專業(yè)技能,反而更看重人才的道德素養(yǎng),因此,在高校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適應社會和時代的需要。除此之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塑造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逐漸發(fā)展成為學生思想的一部分,成為其不斷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和方向指引。
參考文獻:
[1]吳陽松,余亦笑.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探析[J].高教論壇,2019(8):39-42.
[2]黃君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探究[J].文教資料,2019(19):173-174.
[3]白海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9.
[4]陳德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研究與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8):52-53.
[5]趙玲玉.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提高[J].學理論,2019(1):141-142.
[6]鄭德平.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J].理論觀察,2018(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