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 要:本文以文學翻譯方法角度著手,重點對林少華和賴明珠譯本在意譯和直譯應用的不同進行比較分析。
關鍵詞:日本文學作品;中文譯本;翻譯方式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6--01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樹上春樹先生的著作,原版于1987年首發(fā)于日本,即使首發(fā)日期至今已經(jīng)有三十余年仍處于熱銷當中。不管是大陸還是臺灣等地區(qū),此書一種深受廣大讀者的習慣。對于這本小說的翻譯卻具有諸多版本,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兩個主流譯本,一是林少華上海地區(qū)出版社的譯本翻譯,二是賴明珠臺灣上報出版社的譯本翻譯。
一、文學翻譯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文學翻譯應用繁翻譯完全不相同,各自皆具有特殊的優(yōu)勢。茅盾曾說過,文學翻譯能夠讓廣大讀者的譯文是可以如同讀原著時同樣獲得美、啟發(fā)及感動的體驗,所以,在具體的翻譯中,文學翻譯應保持原始的風格特征,并具有優(yōu)美形式、鮮明形象、典雅習俗及完美精神等。
翻譯具有諸多方式,直譯和意譯作為其中經(jīng)??梢姷摹V弊g指的是翻譯時盡量保留原著的語言形式,如比喻手法、語言、語句結(jié)構(gòu)等,同時,還要保持語言的通順性及簡單易懂。意譯指的是翻譯原著的意義,只對原文提出表達主旨的要求,對細節(jié)不是非常重視,僅需自然流暢的翻譯即可。
二、譯本中意譯和直譯的實踐運用
翻譯中常見的方法就是直譯,意譯屬于在原著基礎上再進行加工,通過以下幾個例子對兩位翻譯者翻譯中對意譯和直譯的實踐應用進行比較、理解。
どこかからいしだあゆみの唄が聴こえた。カレーの匂いさえ漂っていた。
林少華譯本:石田亞由美的歌聲不知從哪里傳入耳畔。甚至還有咖喱的氣味飄到鼻端。電車如同縫衣針在密密層層的在住宅區(qū)域蜿蜒的前行。
賴明珠譯本:不知從何處傳來了石田亞由美的歌聲。甚至飄散著咖啡的味道。電車如同縫合親密的后街般暢通的行駛著。
在描寫巷子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二人的用詞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通過對一些詞語比較后能夠更加直觀的感覺到。比如說“電車如同縫衣針密密層層在在住宅區(qū)域蜿蜒的前行?!焙汀半娷嚾缤p合親密的后街般暢通的行駛著?!眱晌蛔g者分別把“走っていった”譯成行駛著與蜿蜒的前行。僅從單次意義來講,二人的翻譯都是對的,嚴格遵循單詞原來電車行駛的原意。但鑒于文學翻譯角度而言,讀者更愿意接受林少華的譯本中的蜿蜒前行,能夠讓讀者柑橘到電車行駛在非常擁擠的地帶。此外,林少華還將文中親密な裏町譯成密密層層的住宅區(qū)域,而賴明珠則是將其譯成親密的后巷。雖然在翻譯中,在大部分情況下直譯可以讓讀者對文章更透徹的了解,但在這個句子當中,林少華譯本的意譯更加符合讀者平常的用語習性,而賴明珠的翻譯方式太過直白顯得文章非常生硬。
例2,そんな連中が大學解體を叫んでいたのかと思うとおかしくて仕方なかった。
林少華譯本:此種任務居然也能高聲吶喊出什么肢解大學,想象就讓人噴飯。
賴明珠譯本:這樣的家伙既然還能喊出想要罷課,我認為真的是非常可笑。
サ変動詞「解體」在《三省堂スーパー大辭林》中的解釋為:組み立てられている物や組織をばらばらにして、全體の形やまとまりをなくすこと。また、そうなること。即將組裝的東西或是組織拆解,讓其分解失去原本完整的形象。通過將上下文結(jié)合起來,林少華選用的翻譯方式為直譯,更能貼近原著想要表達的想法,賴明珠的翻譯方式為意譯,將原著翻譯成罷課,此種翻譯方式顯得過于口語化,對廣大讀者而言具有更好地閱讀感覺。
林少華翻譯的“想象就讓人噴飯”與賴明珠翻譯的“真的是非??尚Α?,二人各自具有獨特的翻譯風格「おかしい」詞語中,在雙解大辭典當中就被釋義為滑稽可笑。由此可見,賴明珠譯文和詞意自身相同,而林少華選用的意譯,應用“噴飯”側(cè)面將可笑意境呈現(xiàn)出來。
例3:僕はそんな空気のかたまりを身のうちに感じながら十八歳の春を送っていた。でもそれと同時に深刻になるまいとも努力していた。深刻になることは必ずしも真実に近づくことと同義ではないと僕はうすうす感じとっていたからだ。
林少華譯本:我切身感受到那團如同薄霧狀的東西將十八歲的春天朝朝暮暮的送走了,同時努力讓自己規(guī)避身陷深刻。我隱約覺得,深刻并不是臨近真實的近義詞。
賴明珠譯本:我身體內(nèi)一邊覺得那空氣團快一面將十八歲的春天送走了,但與那同時還努力不要變得嚴肅,因為我稍微感到變得嚴肅也未必是與接近事實是近義詞。
通過比較上述三組例子可見,為了將一篇文章翻譯好,需要直譯與意譯二者相互輔助,因為直譯已經(jīng)調(diào)整了目的語,因此并非如同原著句子的那樣生硬,也并非全部對照翻譯,翻譯之后的文字比較通順,所以,其更加貼合目標的語言習性,可以讓讀者感覺良好地體驗。意譯并非自由翻譯,由于文化背景存在的偏差,原著中一些特定比喻修辭無法讓讀者接受,這時就要翻譯人員或是補充表達,或是換作漢語和意譯相同的表述語言,其主要目標在于使讀者對原文更好地理解及體會。
三、結(jié)束語
總之,文學是一種藝術,文學翻譯也是一種藝術,文學翻譯的實質(zhì)就是將原著藝術再現(xiàn)。所以在翻譯文學作品中,基本都是鑒于原文進行在創(chuàng)作。這就對譯者提出對原著者思想具有微妙的了解,并對藝術作品反復思辨及透徹分析,進而高度追求文學藝術的美。
參考文獻:
[1]佚名. 試論日本文學作品的翻譯方法——以《源氏物語》為例[J]. 現(xiàn)代交際, 2018, 489(19):92-93.
[2]衛(wèi)萍萍. 淺析日本文學作品的翻譯方法——以《源氏物語》為例[J]. 決策探索(下半月), 2017(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