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弼時紀念館里,陳列著一個老式臺歷,最上面一頁顯示的日期是1950年10月25日。這是任弼時堅守在工作崗位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日子。這一頁日歷,見證了他“隨時準備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事業(yè)”的錚錚誓言。這一頁日歷,也承載著一位共產黨員如駱駝一般初心不改、終生為民的公仆情懷!
1904年4月30日,任弼時出生于湖南汨羅一個教師家庭,16歲那年,經毛澤東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介紹,加入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
此后,他的每一頁日歷上都寫滿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他挺身而出,慷慨陳言;長征中,他堅定地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同張國燾的分裂行為作斗爭,力促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抗戰(zhàn)爆發(fā)后,擔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的他主持起草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在西柏坡簡陋的農村指揮所里,他協助毛澤東等指揮了三大戰(zhàn)役,為國為民,殫精竭慮。
任弼時的日歷上寫著“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煩人,三怕多用錢。凡事不怕苦了自己,就怕為難黨和人民。生活上,他極其簡樸,一件用舊圍巾翻織的背心,一穿就是十多年;一條薄絨毯子他從長征一直用到逝世。工作上,他似乎總在和時間賽跑,不愿浪費一分一秒。
然而,誰又能知道,這日理萬機的背后,是任弼時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疾病折磨。
1928年、1929年,任弼時兩次被捕。在獄中,他受盡敵人的折磨,甚至遭受了極為殘酷的電刑,背上被烙出了兩個拳頭大的窟窿,發(fā)炎潰爛,留下了病根,導致后來多種疾病纏身。1949年10月1日,當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冉冉升起的時候,作為五大書記之一的他,卻因為身體原因,被醫(yī)生勸止參加開國大典,只能在家里聆聽收音機來見證這一偉大的時刻??杉幢闳绱耍辉俳o毛主席寫信,要求分配工作,毛主席關心他的身體,要求他每天工作不超過4小時,而他依然堅持每天抱病工作8小時以上。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情,只想盡心竭力地為這個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工作多一點、多一點、再多一點。
日歷再次翻到1950年10月25日。
一天前,任弼時收到了毛主席起草的關于增派志愿軍出國作戰(zhàn)的文件資料,抱病參加了中央召開的緊急會議,他完全擁護中央關于抗美援朝的戰(zhàn)略決策。此時,戎馬一生的他,是多么渴望能和將士們一起出征,保家衛(wèi)國啊。
直到深夜,任弼時房間的燈一直亮著。夫人陳琮英心疼地給他披上一件大衣,勸他休息。任弼時吃力地搖了搖頭說:“明天還有明天的事啊?!薄澳茏?00步,就不能只走99步?!?/p>
時針指向12點,任弼時在地圖上畫下了最后一個紅圈,伸手把臺歷翻到了10月25日。這時,他的頭越來越眩暈,越來越沉重,他強忍著不適把地圖和文件搬到了床上,艱難地躺了下來,而這一躺卻再也沒有能夠醒來。就這樣,46歲的任弼時帶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與熱愛,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100步。
1950年10月25日,這一頁日歷,正是任弼時同志不忘初心、對革命事業(yè)盡心竭力的永恒見證。凝望著這頁日歷,我們仿佛看到一匹前行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更不計較個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