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語言學(xué)研究中語言文化研究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語言文化這一術(shù)語也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中。語言文化不僅研究該語言國所擁有的文化、社會、言語行為,更是通過對這些特定文化的研究,升華出該民族人民及該民族的文化定型。
恭維是扎根在幾乎所有文化中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它作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言語潤滑劑,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沖突。目前,多個領(lǐng)域的學(xué)者都在對恭維語進行研究,研究恭維的現(xiàn)象在語言文化、語言教學(xué)法、語言學(xué)、實用心理學(xué)、語用學(xué)等領(lǐng)域尤為活躍。不論是從語言學(xué)角度出發(fā),還是從心理學(xué)角度出發(fā),恭維語研究對民族文化及民族傳統(tǒng)研究都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主要從語言文化的角度對恭維語及恭維行為進行分析。
俄語中對恭維語的定義是:“令人心情舒暢的客套話,一種積極的言語行為,它明確或含蓄地表明了說話人對聽話人的所有物、品質(zhì)、才智或能力的稱贊。”而在漢語中對恭維語的定義卻不太相同:“恭維話,指含有討好目的或由于交際的需要而進行的表揚和夸贊的話?!?/p>
分析完俄語與漢語對恭維的定義之后,筆者又針對中俄人民對恭維這一行為的態(tài)度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問卷由三個問題組成:“ 1. 你覺得什么是恭維話?2.你覺得人為什么要說恭維話?3.你喜歡聽恭維話嗎?”問卷填寫人分別為母語為俄語者100人,母語為漢語者100人。在保證問卷有效的情況下,筆者做出統(tǒng)計,并選取有代表性的俄語問卷與漢語問卷共五份供讀者分析體會。
母語為俄語者問卷回答如下:
1.我很喜歡聽到別人對我的恭維,因為如果我恭維了別人,那說明我是真心在贊美他。
2.我喜歡被恭維。恭維語總是讓人倍感溫暖,心情愉悅。
3.我喜歡聽到恭維話,恭維話是一種贊美,沒有人會反感。
4.我很喜歡聽恭維話。恭維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是能留在人心里的溫暖。
5.我喜歡被恭維,因為恭維話讓我認識到我有很多優(yōu)點。
母語為漢語者問卷回答如下:
1.不太喜歡恭維話,感覺是出于討好目的的稱贊,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話。
2.不喜歡聽恭維話,恭維話總是夸大其詞,是為了靠說這些話得到某些利益。
3.沒意識到是恭維話的時候會很開心,意識到是恭維話的時候就比較反感了。說恭維話是為了讓對方高興,真實可信度較低。
4.對于關(guān)系好的朋友我不愛聽他們說恭維話,還是希望他們實話實說。對于陌生人說的恭維話我不排斥,但也不會太相信。恭維話是為日后相處打下基礎(chǔ)。
5.我不喜歡恭維話,恭維話讓我看不清自己的缺點。說恭維話一般都是因為有求于別人,為了讓別人高興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筆者綜合分析統(tǒng)計,得出以下結(jié)果:母語為俄語者對恭維語的喜愛度高達81%,而母語為漢語者對恭維語的喜愛度僅為22%,相比之下不難看出,母語為俄語者更樂意收到別人的恭維。究其原因,母語為漢語者本身很樂意成為恭維語的說話人,而多半這些恭維話并不是真心的,而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些目的。因此母語為漢語者內(nèi)心認為恭維話多是虛情假意的話,并不能當(dāng)真。而母語為俄語者則認為恭維話多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溫暖的話語,其作用是改善受話人的心情,是一種語言關(guān)懷。
從俄語和漢語對恭維語的定義及兩國人民對恭維這一行為的態(tài)度中我們能清晰的看出恭維在兩種文化中的認知差異,筆者總結(jié)歸納為以下幾點:
恭維語在俄語中的言語特征為:
1.詞語或語句;2.用于固定對象;3.含有贊美意義;4.受話人對此持積極態(tài)度;5.目的是改善受話人心情。
而恭維語在漢語中的言語特征為:
1.詞語或語句;2.用于固定對象;3.含有贊美意義;4.受話人對此持消極態(tài)度;5.目的是為說話人博得好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文化中恭維語帶有實用性的特征。說話人將恭維視作一種策略,該策略的目的是博得受話人的好感,達到交際的目的。而俄羅斯文化中對恭維的理解則簡單很多,恭維這一行為本身并無實用性,唯一的作用是使受話人心情愉悅。我們對比分析以后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中對恭維這一行為的理解,偏向于俄羅斯文化中對奉承行為的理解。而俄羅斯文化中對恭維這一行為的理解,偏向于中國文化中對贊美行為的理解。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fēng), 漢語大辭典出版社, 上海, 1993 .
[2] 現(xiàn)代漢語多功能詞典, 吳潤儀, 商務(wù)印書館, 北京, 2012.
[3] 現(xiàn)代漢語辭海, 張涌, 中國書籍出版社, 北京, 2003.
[4] 新華字典, 魏建功, 商務(wù)印書館, 北京, 2015.
[5] Ожегов СИ.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 М.: Мир и Образование, 2004. - 1200 с.
[6] 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языка в 17 томах. Под ред. Тимофеева К. А. – М., 1956.
[7] Словарь церковно-славянского языка, составленный 2 отделением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Пб., 1867.
[8] Тураев Л.И. Тимофеев К. Д. Литература: Справоч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Л64 С. - М.: Просвещение, 1988. - 335 с.
作者簡介:陳雯(1995—)女,碩士 ,天津外國語大學(xué), 300204 ,研究方向: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