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勞動模范”這個詞語,大多數(shù)中國人并不陌生。略有些年紀的人還可以如數(shù)家珍地說出幾位:袁隆平、王進喜、時傳祥、徐虎……
在上海公安博物館的展柜里,陳列著一本1956年的“上海市第一次人民警察和治安保衛(wèi)委員會委員功臣模范代表大會功模手冊”。這本手冊是當年參加這次大會的功臣模范代表唐富榮老人捐贈的。六十三年過去了,他對當年參加代表大會的印象依然深刻。
唐富榮今年87歲,被上海市推選參加1956年的全國功臣模范代表大會時剛剛24歲。在他位于上海市松江區(qū)泗涇的家中,懸掛著一張鑲嵌在巨幅玻璃相框中的大合影,合影上方是一行大字:全國人民警察治安保衛(wèi)委員功臣模范代表大會全體代表合影(1956.4)。合影共6排,每排大約150人。在第一排中間位置,端坐著毛澤東主席及多位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我在這里。”唐富榮老人遙指相片右上角,在近千人的大合影中,準確指出自己當年站立的位置。
87歲的唐富榮老人性格爽朗,思維敏捷,除聽力略有下降,目光流轉時,依然保留著老警察的銳利之氣。作為與“民警馬天民”原型同一個時代的模范人物,老人顯得很低調(diào),甚至在采訪中,對自己曾經(jīng)獲得的榮譽也不愿意過多提起,而是反復強調(diào),“我是個苦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是黨給的?!?/p>
唐富榮生于1932年11月15日,浙江海寧人。父母生了他和弟弟兩人,弟弟出生不久,唐富榮父親便死于日本人的槍下,年輕的母親無奈改嫁。唐富榮和弟弟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過日子,家貧如洗,一歲的弟弟沒有飯吃,常常餓得哇哇大哭……為了活下去,當時只有五六歲的唐富榮便在胳膊上挎著一只籃子,和爺爺一起外出討飯。
饑一頓飽一頓長到15歲,在親友幫襯下,唐富榮只身來到上海,在松江泗涇一家賣南北貨的店鋪當學徒。三年學徒期滿,唐富榮每月有了工資:一斗米(約為現(xiàn)在的16斤)。這三年的學徒生涯筑就了唐富榮最初的性格底色:機敏、熱情,對人和事物的觀察力強。
1949年4月,解放軍攻打上海,進駐松江時,找當?shù)匕傩樟私馇闆r。17歲的唐富榮第一次與解放軍有了近距離接觸,這支年輕而又紀律嚴整的隊伍點燃了唐富榮心中的夢想,他想?yún)④?。遺憾的是,因為年紀尚小,未能如愿。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第二年,朝鮮戰(zhàn)場燃起戰(zhàn)火,18歲的唐富榮再次報名參加抗美援朝志愿軍,因為所在地名額已滿,沒有成行。
就在此時,一位軍隊負責人告訴唐富榮,上海市公安局正在面向社會招募人民警察,讓他進城去試試看。抱著“保家衛(wèi)國需要一腔熱血,建設新中國同樣需要年輕人”的念頭,唐富榮離開松江,參加了1950年的招警考試。經(jīng)過嚴格的考察,唐富榮被公安局錄取。唐富榮回憶,自己被錄取的原因一是出身好,二是年輕。經(jīng)過培訓后,他被分配到當時的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第九中隊,成為徐匯區(qū)一名交通民警。
唐富榮最開始的值勤崗在天平路廣元路路口。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值勤崗附近有上海淑英私立小學、上海滋德小學等四個小學校。當年的小學生都是自己走路上學放學,因為不懂交通規(guī)則,經(jīng)常會發(fā)生交通事故。
建國初期,上海街頭的機動車遠不像今日這般密集,路上穿行的多是自由車(即自行車)和老虎車(滬語,即手推車)。1953年下半年,一個名叫陸解放的6歲小女孩在廣元路四維村處亂穿馬路,被一輛自由車將左腳撞斷。陸解放疼得哇哇大哭,正在值勤的唐富榮親眼看到這一幕,心里十分難過。
幾天后的一個星期天,在華山路天佑里弄口,唐富榮又親眼看到一樁交通事故:滋德小學的學生范六妹,被一輛自由車撞倒后,足足昏迷了十幾分鐘。唐富榮協(xié)助崗位同志把她送到廣慈醫(yī)院后,并沒有就此不管,而是經(jīng)常抽時間去安慰她,買些東西鼓勵她早日康復。范六妹的母親說,唐同志,你比我們這些親生父母還好。
兩件原本平常的交通事故,卻讓唐富榮產(chǎn)生了深深的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地保證兒童的行路安全?
唐富榮回憶,雖然每次看到小朋友要過馬路,自己都會親自護送,來不及護送時也會高聲喊叫,提醒他們注意避讓來往車輛,但依然不能遏制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當時的電影院經(jīng)常會播放一些蘇聯(lián)電影,聯(lián)想到電影中蘇聯(lián)人民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場景,唐富榮意識到,眼下頻發(fā)的交通事故不僅僅是小朋友不懂交通規(guī)則這么簡單,追根溯源,與全民交通安全意識缺失有著很大關系。要想搞好交通安全工作,單靠個人在崗位上工作是不夠的,必須深入廣大群眾進行宣傳教育,不僅要做一個交通指揮員,還要做一個交通宣傳員。
唐富榮是個行動派,想到便開始實施。最初一段時間,他利用假日或者下班時間對小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的宣傳教育。沒過多久,交通崗附近的小朋友都熟悉了唐富榮,每天值班時,他都會聽到小朋友稚嫩的聲音,唐叔叔,現(xiàn)在我們好過去嗎?得到唐叔叔肯定的回復,小朋友才一個接著一個有秩序地穿過馬路。
唐富榮疼愛小朋友們,小朋友們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愛這位年輕帥氣的警察叔叔,有的小朋友熱天給他送涼茶,有的小朋友雨天給他送雨衣,讓唐富榮感動不已。
由于宣傳工作做得不錯,群眾反響良好,1954年6月,上級領導將唐富榮調(diào)去專門做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唐富榮的宣傳對象從經(jīng)過路口上下學的小學生一下子擴大到轄區(qū)的企業(yè)事單位和大中小學校。
令唐富榮始料未及的是,面向社會的宣傳工作進行得并不順利。有時候,他興沖沖來到學校,老師會十分禮貌地拒絕他:“交通規(guī)則我們都知道的。我們也經(jīng)常對學生教育的?!边€有的老師抱著拖延應付態(tài)度:“可以可以,等我們有時間再說?!睉B(tài)度很好,就是不說準確日期。
面對阻礙,唐富榮并沒有放棄,他決定先從學校的管理單位入手。每次去學校聯(lián)系宣教工作前,他首先聯(lián)系區(qū)文教科,得到支持后再進一步做學校的思想工作。
為了說服老師,唐富榮專門收集了一些兒童被撞的事故材料,對老師反復說清情況,說明交通宣傳工作的決心。后來,老師們在思想上對交通規(guī)則初步有了重視,但依然顧慮交警的宣傳會打亂學校的教學計劃。
唐富榮和同事了解到,當時上海的各個學校都在貫徹新中國的《學生守則》以及“少先隊”建隊活動,他提出可以以校外輔導員的身份對學生進行校外紀律教育,這樣,既不占用學校的正規(guī)教學時間,又豐富了少先隊建隊活動內(nèi)容。
得到相關學校的同意后,在少先隊建隊活動中,唐富榮身著警服出場,用講故事的方式對學生們開展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宣傳。宣講結束后,一直對效果十分擔心的老師們放下心來,由衷地說:“你們教育比我們收效大,具體、生動,材料也比我們多。好!”
為了增加交通安全宣傳的生動性,唐富榮采用了當時十分罕見的幻燈片方式,但是有些學校沒有會場和放映設備,而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很高,紛紛要求在本校的宣講中加入幻燈片。為了滿足老師和小朋友的要求,解決放映困難問題,唐富榮跑了許多企事業(yè)單位借會場和設備。有些單位有場地,但沒有放映設備;有些單位有放映設備,但沒有足夠的場地。
只有衡山電影院既有場地又有放映設備,但不能免費出借,每次租金要50元人民幣。這么高的費用,不管是交通中隊還是學校,都很難解決。
正巧,衡山電影院當時正在放映電影《小小英雄》,唐富榮靈機一動,向院方建議,可否把交通宣傳片《兔兄兔弟》的幻燈片當作預告片放映。
經(jīng)過多方多次交涉,終于征得院方、電影業(yè)工會、工商管理局的同意和稅務局免稅。場地確定后,唐富榮立刻與各學校聯(lián)系,組織集體訂票,并在電影放映期間,做了幾個禮拜的義務講解員。因為觀影群體不限于徐匯區(qū),除徐匯區(qū)的小學校學生外,還有一部分外區(qū)兒童也得到了交通安全教育。
活動結束后,有許多小朋友來信說:“唐叔叔,我們看到《兔兄兔弟》的幻燈片了,以后一定要靠邊走。”
雖然小朋友思想上懂得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但出于天性,在放學時還會有個別頑皮的小學生在隊伍里打鬧追逐。唐富榮與南模小學教師研究后,將當時以“高矮雙行”排行為主的路隊改為路近的排在后邊,分東西單行排,這樣,因路近學生在中途離隊而影響隊伍秩序的情況得以改善的同時,也糾正了相互打鬧的現(xiàn)象。
新路隊實行以后效果顯著,其他學校見狀也紛紛采用這個辦法。過去兩個小學一個學期曾發(fā)生過四次學生被撞事故,自從深入宣傳后,再沒有發(fā)生過交通事故。
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唐富榮成為徐匯區(qū)小學生眼中的“名人”。自1954年7月以來,他先后接到小學生的來信100余封,許多小學生都能從眾多交警中準確地叫出唐富榮的名字。也是在這一年,唐富榮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一個小學生對老師說,最可愛的人有三種:志愿軍、解放軍、人民警察。因為人民警察保護我們兒童。
1955年,唐富榮被推選出席“上海市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在會議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唐富榮飽含深情地說:“我為什么這樣熱愛自己的工作呢?因為我體會到舊社會給我?guī)淼耐纯唷?歲死了父親,沒有一點田地,和祖父一起討飯,一天吃不上一頓飯,自從共產(chǎn)黨來了才翻了身。我參加了革命,我要以實際行動來報答黨的恩情。我一定要把兒童保護好,避免交通事故,使小朋友不受痛苦,使小朋友好好地、愉快地學習,將來好建設我們的國家。”
鑒于唐富榮在兒童行路安全方面作出的貢獻,在1955年“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時,新華社對其事跡進行了報道。
1956年3月,唐富榮的講話被選入由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編印的《上海市第一次人民警察和治安保衛(wèi)委員會功臣模范代表大會代表發(fā)言集》中。當年4月,經(jīng)組織批準,唐富榮作為上海代表參加“全國先進生產(chǎn)者代表大會”。4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了他們。
這并不是唐富榮唯一一次見到毛澤東主席。在八屆二中全會前夕,毛澤東主席赴上海參加會議時曾入住興國賓館,唐富榮回憶,當時的公安局局長親自坐陣在門房間,他就在距離不遠的地方為毛主席站崗,遠眺著主席的身影。
因為轄區(qū)內(nèi)有諸多政府機構,剛剛參加工作時,唐富榮還為宋慶齡女士站過崗。宋慶齡女士對待身邊的工作人員很親切,她教給大家一個護眼的方法,時至今日,唐富榮還在使用。他說,隨著年事漸高,耳朵有些不靈,但眼睛一直很好,“很小的字也能看清楚?!?/p>
方法也簡單:每日早晚洗臉時,用熱毛巾敷眼,早晚各四次。貴在堅持。
1956年,從北京載譽歸來的唐富榮與妻子舉辦了簡樸的婚禮。唐富榮的妻子是江蘇常熟人,9歲開始在紡織工廠做學徒工。1949年上海紡織工廠到常熟招工,年僅15歲的妻子被招聘到上海,分配到一家紡織廠做女工。按照當年介紹人的話講,她與唐富榮一樣,“出身好”。
唐富榮結婚后,徐匯公安分局將燒飯間廚師休息室隔出了8個平方米給他做婚房。妻子懷孕后,住在燒飯間不方便,經(jīng)申請,徐匯公安分局給他們分配了一間早前用于儲存棺材的房間,位于離他工作地點不遠處的大木橋路上。盡管感覺略有些陰森,但兩個原本一無所有的年輕人,終于在上海有了自己真正的家。
1970年1月5日,唐富榮由徐匯區(qū)被調(diào)到長寧區(qū)。在長寧公安分局,唐富榮一直工作到退休。
唐富榮先后生了三個兒子。與大部分同時代出生并成長的人一樣,三個孩子分別經(jīng)歷了下鄉(xiāng)、待業(yè),參軍、轉業(yè)、返鄉(xiāng)的過程。每一段經(jīng)歷拿出來,都是一段心酸而曲折的故事,過程不無艱辛。好在后來三個兒子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第三代,唐富榮的關注點,更多地放在了眼下的生活中。
唐富榮介紹,他是社區(qū)里最早提出垃圾分類的居民,很早就開始進行干濕垃圾分類。“因為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彼€介紹,雖然一直工作在基層,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曾做過一件被聯(lián)合國稱贊的“大事體”。
1980年,唐富榮執(zhí)勤時發(fā)現(xiàn),盲人沒有專用的手杖,市場上出售的產(chǎn)品也不盡如人意,要不就太長,要不就是過短,不僅使用起來不方便,因為特征不明顯,經(jīng)常會被人拿走挪作他用。在初步了解了盲人的需求后,唐富榮自己花錢買了一批細竹竿,截成一定的長度,漆上紅白相間的醒目色彩,在路口向盲人免費發(fā)放。
盲人群眾表示感謝后予以了拒絕。唐富榮追問原因,有人告訴他,這批手杖還是太長,放在外面依然容易丟失。如此一來,豈不白白浪費了唐警官的一番心血。
聽取使用者意見后,唐富榮沒有放棄,經(jīng)過反復琢磨和多次試驗,他又設計出一款收縮式手杖。這款手杖由長度相同的幾段細竹竿和一根粗橡皮筋構成,橡皮筋穿過竹竿中空部分將所有竹竿連接起來,用時可拉長,不用時折疊起來放到小口袋里,干凈衛(wèi)生而且不易丟失。
唐富榮沒想到,收縮式手杖一經(jīng)亮相便受到盲人朋友的喜愛和歡迎,不僅上海其他地區(qū)的盲人朋友聞名上門討要,甚至引來北京的記者采訪報道。聯(lián)合國盲人協(xié)會主席來到上海后,代表協(xié)會向發(fā)明者唐富榮表示感謝,也希望能拿一些回去,向世界范圍內(nèi)的盲人群體推廣。
因為社會反響很好,當年的長寧區(qū)政府給了唐富榮一張兩等功的證書。
盡管這獎勵顯得略有些風淡云輕,但令唐富榮開心的是,時至今日,市場上熱銷的盲人手杖及部分折疊式帳篷依然在使用與他當年發(fā)明的伸縮式手杖極其相似的創(chuàng)意。
1992年,唐富榮從工作崗位光榮退休。退休后沒多久,卻遇上了一件令他無奈的麻煩事。當時,唐富榮的二兒子因小兒麻痹后遺癥行動不便,一家人一直與父母住在一起。恰逢退伍落戶在上海市金山區(qū)的小兒子一家三口返城,也暫住在唐富榮家中。一下子住進老老小小三家人,原本就很擁擠的老房子幾無容身之地。唐富榮退無可退,只好每日睡地板。但是,樓下轟隆隆作響的吊扇讓他夜不能寐。
“這么多年來,我生平第一次向組織打報告,請求幫助。市局政治部了解情況后,批給我五萬元人民幣,我又東挪西湊借了一萬五,湊了買房款,在長橋新村買了一間小房子。這才解決了燃眉之急?!碧聘粯s回憶。
說起當年的局促與困難,唐富榮的話語中依然充滿正能量,“這不叫作苦,舊社會的苦才是真的苦。你們想想看,歷朝歷代算起,只有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中國給退休的人發(fā)工資,讓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我感謝共產(chǎn)黨!”
此時,距離唐富榮參加功臣模范大會已有63年的時光。63年中,經(jīng)歷過許多與時代同步的風風雨雨和大事件,已經(jīng)87歲的唐富榮依然保持著一名老警察的本能,何事能講,何事不能講,該如何講,他本能地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分析并判斷??梢愿惺艿剑?3年前那場盛會的光芒,依然在照耀并溫暖著他。
2019年初,上海公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存檔資料時發(fā)現(xiàn)了唐富榮當年的先進事跡。工作人員敏銳地意識到,唐富榮老人獲得的榮譽和個人經(jīng)歷不僅僅屬于他自己,也是一份屬于上海人民警察隊伍的寶貴精神財富。于是,設法聯(lián)系上唐富榮后,公安博物館的兩位警官專程來到松江區(qū)拜訪并看望唐富榮老人。老人很感動,向公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回憶了幾起當年經(jīng)歷的重大事件,主動捐出一些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物件和一套1980年代警服,這其中就有這本功模手冊。
習近平同志曾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匯聚強大正能量。
功臣警察唐富榮,便是勞模精神最忠實的踐行者。不管時代的追光燈是照耀還是遠離,他始終以楷模的精神嚴格規(guī)范自己,始終保持著對黨的忠誠和發(fā)自肺腑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