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在超強臺風“利奇馬”見過的所有防線里,這幾條無疑是比較寒酸的。
最外層是廣告牌、乒乓球臺,中間夾雜著裝修用的木工板。起到主要防御作用的沙袋是五顏六色的,中間甚至夾雜著棉被、羽絨服。在浙江臨海80年一遇的洪水中,反而是這條防線發(fā)揮了作用。
洪水沖進了浙江臨海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老城城門,沒過了臺州這座縣級市的望江門大橋,沖進了一樓的居民家門,但在一個普普通通小區(qū)的地下車庫門外,它停了下來。
水臨城下
對于見慣了臺風的臨海人來說,雖然“利奇馬”來勢洶洶,但臺風帶來的大風大雨,他們早已見怪不怪了。
湖畔尚城小區(qū)是毗鄰臺州市第一大水系——靈江的眾多小區(qū)之一,內部地勢較高,小區(qū)的地下整片都是車庫,容易進水的是3個位于北門、東門和南門的地下車庫入口和一個消防應急通道。
早在“利奇馬”登陸兩天前,物業(yè)公司就收到市防汛辦發(fā)來的臺風預警。
暴雨是8月9日晚下起來的。8月10日,整個白天都在下雨。值夜巡邏的陳海港記得,10日早晨5點半左右,地面的積水深度已有30厘米左右了。他把車庫入口80厘米高的防洪閘放了下來。
這天早晨,61歲的業(yè)委會副主任屈文明監(jiān)督物業(yè)公司放置好約100個沙袋,搬來6個備用抽水泵放在地下車庫入口。在平時,這套裝備和地下車庫38臺固定抽水泵一起,足以抵御50厘米深的地面積水。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這次的漲水水位高度將超過預計的3倍。
事實證明,人們低估了“利奇馬”。中國氣象局事后針對“利奇馬”的影響評估報告稱,在1949年以來登陸中國大陸的臺風中,“利奇馬”強度排名第五。它在浙江滯留了20個小時,是1949年以來滯留這個沿海省份最久的超強臺風。臺風先后影響了從福建、浙江一路向北直到黑龍江的12個省級行政區(qū)。
據(jù)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監(jiān)測分析,8月10日,受上游來水和下游高潮位頂托,臨海市形成“洪潮雙碰頭”的最不利形勢,靈江暴發(fā)80年一遇洪水。到10日下午5時,城門外水位漲至2米,“古城內一片汪洋”。
在湖畔尚城,業(yè)委會成員屈文明、鄭祖明和羅國錠是居民自發(fā)抗洪中最早的組織者。回憶起那幾天的場景,屈文明心有余悸。
10日清晨6點半左右,在地下車庫巡邏的屈文明看到,積水漲得很快,已快漫過車庫門口的防洪閘。再漲起來,就可能順著傾斜的車道傾瀉而下,暢通無阻。他知道,所有的供電室、設備房和幾百輛汽車都在地下車庫,37部電梯也直達車庫,心里有點發(fā)慌?!拔覀兡芏伦〉脑?,就安安全全?!?/p>
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小區(qū)里有幾棟正在裝修的別墅,施工的沙土、木工板可以用來應急,“事后再由業(yè)委會出錢還給他們”。
當過土木工程師的屈文明想到當初車庫修建時,為了采光,開了6個采光井,每個上面覆蓋著60多平方米的玻璃,而在這些玻璃下方,車庫里鋪設了相應的花壇?;▔镉?米多深的泥土,可用來制作防洪袋,但用什么來裝土,他感到犯難。
小區(qū)一共1174戶居民,常住的有900多戶,他預計,只要“一戶人家平均送兩個編織袋,我們就能得到1800個編織袋”。他們通過群發(fā)短信向全體住戶求助。半個小時內,他們收到了約700個編織袋——有人送來40多個,有的家庭送來大大小小的米袋和食品袋。幾個人喊上相熟的鄰居,湊了二三十人,開始了抗洪。
李均超平時在杭州上班,周末才回家,一般從地下車庫坐電梯直達家里,“這個小區(qū)不認識幾個人”。
路過花壇時,他看見一位面熟的鄰居正從花壇里挖土,旁邊幾個人等著搬運??粗俏?0多歲的大哥揮著鐵鍬,雙腿累得有點發(fā)抖,“我就想幫幫他。”回憶起自己加入的原因,李均超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
“水一步步淹上來,我們一步步堵?!鼻拿髡f。
居民魏民(化名)前一天晚上把自家汽車停在地勢較高的小區(qū)街道邊,10日中午開始,他看著洪水過街,一點點淹沒車門、儀表盤直至逼近車頂。
“我本不想干的,我車都淹掉了。”他坦言。但是,他看到有兩個學生在幫忙裝沙袋,“我是老師嘛,心里過意不去”,于是也加入了隊伍。
另一位居民韓衛(wèi)軍是在晚上7點加入陣營的。沙袋有的是用大號化肥袋做的,裝滿土有八九十斤重,力氣大的人一把就能舉到肩上,50歲的他需要與別人合抬,“從前只在電視上看過這種,都是別人的故事,沒想到有一天會出現(xiàn)在我身上?!?/p>
誰都不敢先走一步
8月10日,下午兩點左右,水勢漸漸變大,護堤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車庫出口卻出現(xiàn)了小小的騷動。
從早晨就加入隊伍的律師鄭菊明回憶,11點左右,因為雨勢不斷加大,物業(yè)人員勸告業(yè)主把車停到路面上以防被淹?!耙徊糠指苫顑旱娜艘才苋ヒ栖?,把這事情搞亂了?!?/p>
當時,堤壩沒有完全筑起就要臨時挪開,給車讓道。另一個嚴峻的問題是,一輛輛車接連開出,一些車主暫時找不到停車位,就把車停在通道口的斜坡上,堵塞了運送沙袋的路。水流順著混亂中的豁口灌進,人們焦急地想找到車主挪車,但是此時打“114”查詢臺正占線。
做工程出身的羅國錠急中生智,想起了小區(qū)里的垃圾桶。一排不久前新買的垃圾桶尚堆在地下庫房,它們灌滿水就是500公斤的“千斤頂”,正好可以把木工板夾在中間,應一時之急。
另一邊,人們拿手機拍下這些車輛的車牌號,發(fā)在業(yè)主微信群里,不斷呼喊“請以上車主把車停回地下車庫”。
折騰了兩個小時,堵塞道路的車輛才慢慢?;剀噹?。這時,門外的水深已經漲到一個成年人的腰部,但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泥土不比沙礫,這種自制的沙袋不夠牢靠。為了加固,他們又在業(yè)主微信群里呼吁大家拿被子、衣物來覆蓋沙袋。有人甚至送來5件嶄新的羽絨服內膽,搭在上面。
鄭祖明看到,人群中有白發(fā)蒼蒼的老先生,也有暑假回家的大學生。
“南門告急”“北門需加固”“東門即將失守”,有人在現(xiàn)場拿著高聲喇叭提示。微信群也時不時跳出喊人幫忙的信息,說著“小區(qū)安危,人人有責”。
到晚上7點前后,雨已經基本停了,但積水漲到1.5米左右,屈文明聽說洪峰就要來了。能想到的材料幾乎都用完了,他們顧不得許多,又把小區(qū)的路邊2米長的廣告牌、活動室的乒乓球桌拆下,七八個青壯年上手,抬到堤壩最外邊,充作一道防線。
這時土量還充足,但編織袋卻不夠了。在出口幫忙運沙袋的屈文明接到一個消息,說距離小區(qū)約兩公里的自來水廠里,當?shù)貞鞭k公室準備了700個編織袋,需自取。問題是,外面已經“一片汪洋”。
搬了一下午沙袋的30歲小伙金先強打算回家吃飯,路過北門時,他看到一位業(yè)主拿出家里的皮劃艇,正在與人商量誰來劃槳。原本是一位會游泳的女士和一位男士同去,他想女士“可能力氣小”,從未劃過皮劃艇的他就自告奮勇頂上去。
編織袋送到小區(qū)時,金先強的腿因為保持彎曲的姿勢太久,已經抽筋。他回家休息了兩個小時,晚上11點看到微信群里又在喊人,他又下樓了。
最緊急的情況就出現(xiàn)在晚上11點左右。這時,花壇里的土方已經挖了100多立方米,一道一道加固的堤壩已經達到2米高、1.5米厚。
但這時傳來某處水泵損壞、停止抽水的消息,此處是小區(qū)的4個易進水區(qū)域之一。韓衛(wèi)軍回憶,“水流像山里瀑布一樣,從臺階上一級一級流下”,T子地上積起30厘米深的水。
次日1點,小區(qū)物業(yè)接到上級通知,呼吁正在抗洪的居民撤離現(xiàn)場。實際上,撤離的請求早在前半夜就發(fā)出,“怕水沖進來,擋不住,把人沖了?!蔽飿I(yè)經理陳海港說。但在當時,在場的100多人誰都不敢先走一步?!爸灰粋€缺口失守,全軍覆沒?!编嵕彰髡f。
11日凌晨2點半,水勢逐漸穩(wěn)定下來。每個入口留了四五人值守,一些人甚至守到清晨6點半才離去?!叭绻麤]有業(yè)委會、業(yè)主的努力,百分之百擋不住?!蔽飿I(yè)經理陳海港說,他自己家在另一個小區(qū),大水淹過了一樓,他的妻子帶著孩子躲上二樓才逃過一劫。
他們互相不知姓名
8月16日,臺風已經走遠,洪水過去了1個星期,小區(qū)里納涼的鄰居聚在一起,討論的仍是這個話題。
李均超感到自豪,前幾日隔壁小區(qū)的親戚借住他家,因為他們的地下車庫進了水,整個小區(qū)停水停電。隔壁小區(qū)也曾試圖自救,但因為地勢較低、人少水急,且搬運路途復雜,沒幾下就放棄了。
臨海有183間房屋倒塌,17.7萬戶斷電。湖畔尚城小區(qū)一共倒了兩棵樹和兩根電燈柱。但屈文明估算,損失可能還是有20萬元左右,面朝街道的監(jiān)控房依然進了水。算起這些,他露出了發(fā)愁的表情,這些都需要業(yè)委會出錢維修。
這次洪水過后,業(yè)委會幾位成員商議,給業(yè)主們寫一封表揚信,張貼在小區(qū)顯眼位置,因為不知道大多數(shù)人的姓名,就統(tǒng)一稱為“無名英雄”。信里把這些人的抗洪精神,命名為“湖畔精神”。
一位參與者對記者說,他并不知道組織抗洪的哪些人是業(yè)委會成員。對此,鄭祖明習以為常,“業(yè)委會跟村委會完全是兩個概念,我們沒有權力,也沒有工資,都是義務的?!?/p>
他坦言,自己也是“歪打正著”成了業(yè)委會一員。2014年,這位退休教師被幾名同事推選進剛成立的業(yè)委會時,從來沒見過當時的物業(yè)經理,另外6名業(yè)委會成員,全是物業(yè)公司人員的親戚。他們隔壁的小區(qū),因為物業(yè)不負責任,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我那時想,既然住在這里,還是希望小區(qū)好一點,住得舒心一點?!?/p>
與業(yè)委會同時選舉出來的有41位樓長,他們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投票表決更換了物業(yè)公司。他們還出租了小區(qū)的公共用房,才“有錢辦事”,接下來修好了門禁和監(jiān)控,把地上車位、人行道、地下車庫搞了“三封閉”,讓小區(qū)恢復井然有序的樣貌。
韓衛(wèi)軍認為,這個小區(qū)的業(yè)主“素質都還不錯,公民意識比較強”。業(yè)委會也“做得不錯”,看到有的住戶有建違章建筑的苗頭,都會找上門去交涉。
盡管如此,鄭祖明說,貼在小區(qū)門口的“業(yè)委會財務報表”,許多居民仍然不會注意。業(yè)主微信群因為加入人數(shù)太多,“什么樣的聲音都有”,很多重要消息不能及時溝通,也讓他們犯難。但這次抗洪經歷后,他安慰自己:“至少還有那么多人,能夠一起努力干,就行了?!?/p>
好的趨勢是,洪水過后,業(yè)主參加討論的熱情更盛了:有業(yè)主在微信群里提議“以后小區(qū)設個大喇叭,一旦有臺風就可以通知到位”;有人建議“沙包里的沙不要浪費,放回到原花壇,如果有損耗不足,再買些沙土重新栽花植綠”。
也有讓鄭祖明哭笑不得的事。洪水退去后第二天,他們在車庫門口監(jiān)督保安清出一條車道,讓車輛能夠順利通行。
一輛車駛出,西裝革履的車主搖下車窗,迷惑不解地問他:“昨天發(fā)生了什么事嗎?那么多沙袋哪里搬來的?”(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