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鳳 邊成富(通訊作者)
(涼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四川 涼山 615000)
臨床上,為減少患者在肝葉切除術中的出血,一般要采用阻斷肝門,然而一旦手術結束,開放后仍會引起再灌注損傷,這對于后期的恢復有較大的阻礙[1]?,F(xiàn)階段研究表明發(fā)生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可能與肝臟血流的短暫阻斷相關,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2],其中炎性反應、固有免疫應答均起到重要的作用[3]。右美托咪定抗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可能與其抑制促炎細胞因子的生成與釋放有關,肝門被阻斷后,肝臟會釋放細胞因子,進一步激活中性粒細胞,使其在肝竇聚集并損傷肝臟實質(zhì)[4]。已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對這種損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5]。基于此,本文擬分析右美托咪定對肝切除患者的肝功及細胞因子的影響,從而為后續(xù)研發(fā)提供理論依據(jù)。
選取自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間,在本院進行肝葉切除術的患者40例為對象。其中男性為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為35~69歲。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20)和對照組(n=20)。
納入患者開始治療之后,開放外周靜脈后進行觀察。麻醉誘導時,對兩組分別給予靜脈注射2mg/kg異丙酚和順式阿曲庫銨,以及芬太尼,注射量為0.3μg/kg。之后進入麻醉維持階段,需要給患者以6~10mg/kg·h的劑量注射異丙酚,以0.1~0.2μg/kg·h的量注射瑞芬太尼。麻醉過程中需要維持腦電雙頻指數(shù)(BIS)值為4~50,并以此評估麻藥的量。在手術開始前向實驗組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h,注射時間為15min,隨后注射的量減半,而對照組則以0.9%NaCl等量注射。
在麻醉后(T1)、關腹前(T2)、手術結束后1h(T3)、4h(T4)抽取患者靜脈血液(5ml),采用ELISA技術檢測患者的細胞因子(TNF-α、IL-10)、以及術后的肝臟功能相關指標(ALT、AST)的變化水平。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肝門阻斷時間、手術時間、術中輸血量等資料進行比較,結果均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s)
?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比對見表2,兩組初期,AST與ALT均無顯著差異(P>0.05),隨著時間延長,兩組的AST與ALT均有顯著增高,且對照組的變化情況更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T0時間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
表3 兩組患者的細胞因子(TNF-α、IL-10)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的細胞因子(TNF-α、IL-10)指標比較(±s)
注:與T0時間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
兩組初期(T0期),所觀察的兩組數(shù)據(jù)(TNF-α、IL-10)都沒有顯著變化;但是隨著術后時間的延長,我們發(fā)現(xiàn)兩組數(shù)據(jù)都有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發(fā)現(xiàn)實驗組升高幅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當進行肝臟移植、部分肝臟切除等手術時,臨床上大出血是非常嚴重,需要進行肝血流暫時阻斷。當手術完成后,肝臟易發(fā)生缺血再灌注損傷。造成這種損傷有很多原因,與患者的健康條件、手術中缺血時間等因素的長短有關。因此減少手術時間是相對有效手段。臨床上一旦發(fā)生,不僅僅是肝臟,還是影響患者的心臟等其他生理器官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傷?,F(xiàn)階段,學者普遍認為造成這種情況是多種生理因素的綜合影響所致[6]。一般發(fā)生了再灌注損傷時采用及時補充血液、藥物干預等措施來補救。采用的右美托咪定,主要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等作用,是一種麻醉輔助的藥物,在進行肝臟切除等手術中能起到減少手術應激、保持患者血流穩(wěn)定等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麻醉劑的量[7]。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及輸血量等方面并沒有顯著差異。AST和ALT是檢測肝臟功能的常用指標,當肝臟受損、肝細胞病變時,在血液中檢測就會出現(xiàn)含量升高的現(xiàn)象[8]。AST和ALT在手術初期并沒有顯著差異,但是隨時間的延長,兩組都出現(xiàn)了升高,但是對照組的變化更為顯著,說明對照組沒有用右美托咪定的患者肝臟受損更為嚴重。而使用了右美托咪定的患者相比較來說,肝臟的損傷較為輕微。證實了右美托咪定具有緩解肝臟再灌注損傷的作用。TNF-α、IL-10是兩種重要的細胞因子,血液中含量升高時會使肝臟受損更為嚴重。所有患者在手術后隨著時間的延長,TNF-α、IL-10的含量均有增長,但是試驗組的增長是低于對照組的,證實在手術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會抑制細胞的因子的分泌,減少對肝臟的再損傷。這些都證明了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細胞因子的釋放,有利于緩解肝臟再灌注損傷。
綜上所述,在肝臟切除等手術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會減少肝臟產(chǎn)生細胞因子,緩解對肝臟的損傷,AST、ALT的釋放量也側面證實本結論,這使得患者的肝臟損傷情況有所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