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峰
沈陽興華航空電器有限責任公司(遼寧沈陽 110144)
絕緣體是航空電連接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的材料以高分子塑料為主,在電連接器的結構中起到絕緣、分離導電接觸體以及支撐內(nèi)部零件的作用。常規(guī)的絕緣體通常以圓柱或者矩形為主要輪廓結構,內(nèi)部包含一個或若干孔腔。絕緣體按裝配結構分類可分為針前絕緣體、針后絕緣體、孔前絕緣體和孔后絕緣體。異形絕緣體是安裝在某些特定位置而設計,塑件結構設計發(fā)散思維,具有非標準特性,常規(guī)的模具難以解決。其特點還包括質量輕,結構強度好、耐腐蝕、電學性能佳同時可靠性高,在醫(yī)療設備、工業(yè)控制、航電系統(tǒng)、檢測和測量設備及通訊等領域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及發(fā)展?jié)摿Α1敬文>咴O計對應的塑件是異形針前絕緣體,該絕緣體結構比較復雜,尺寸精度比較高,最主要的設計難點在于內(nèi)部倒扣問題。內(nèi)部倒扣是部分塑料制品所具備的一個特征,該特征利用正常的平直分型無法脫模。采用活動塊結構,即帶著活動塊一起出模是一種繁瑣的出模方式,生產(chǎn)效率較低。而高端高效率的出模方式是斜頂機構的設計?;赨G三維模擬的建模,直觀展現(xiàn)模具的斜頂結構組成,確保整個模具設計的合理性。加工工藝上保證每一個零件的精度,而且增加互換性和可維修性,解決斜孔及斜頂桿的加工困難的問題。同時參與模具在注塑機上的試壓,確保模具使用方便,具備較長的使用壽命,研究注射成型參數(shù),壓制出合格的塑件。
圖1所示為針前絕緣體,主要結構分前端和后端兩部分。前端有一個孔腔,后端為弧形殼體,且殼體內(nèi)部包含倒扣。通過對塑件裝配的分析,此倒扣用來勾住與之相連的針后絕緣體,結構設計巧妙,本次設計的難點也就在此。
該絕緣體的使用材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又名聚對苯二甲酸四次甲基酯,英文名Polibut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BT,屬于聚酯系列。該材料由丁二醇與對苯二甲酸或者對苯二甲酸酯聚縮合而成,并經(jīng)由混煉程序制成的乳白色半透明到不透明、結晶型熱塑性聚酯樹脂。
材料特點:①優(yōu)良的機械性能,機械強度高,耐疲勞性和尺寸穩(wěn)定性好;②耐熱老化性優(yōu)異,戶外長期老化性很好;③耐溶劑性好,無應力開裂;④易于阻燃,在電子電器工業(yè)中廣泛應用;⑤優(yōu)良的電器性能,體積電阻率及介電強度高,耐電弧性能優(yōu)良,吸濕性極小,在潮濕及高溫的環(huán)境下,也能保持電性能穩(wěn)定,是航空電器領域的理性材料;⑥易成型加工和二次加工,結晶速度快,流動性好,模具溫度也比其他的工程材料要求低。
材料用途:①電子電器:電連接器、電磁開關、變壓器、家電把手、外殼等;②汽車:車門把手、保險杠、導線護殼、擋泥板、分電盤蓋等;③工業(yè)零件:鍵盤、燈罩、風扇、卷線器等
經(jīng)過對PBT的性能及注射成型經(jīng)驗的分析,PBT成型穩(wěn)定性較好,按照過往對PBT注射成型殼體計算的收視率,最終確定此次設計模具的收縮率為0.35%。
為了保證注射模生產(chǎn)效率,采用一模多腔的型腔分布,多腔可以保證一次開模便可獲得若干塑件。在澆道排布過程中,多腔對稱分布,也讓注射的進料的流動過程趨于平衡和穩(wěn)定。于此同時,每增加一個型腔就會增加加工成本。兼顧上述條件,為了保證合理的模具制造成本,同時滿足模具進料的平衡性,在使用模具時,提高注射生產(chǎn)的效率,減少澆道凝料的浪費,最終確定該模具為1模2腔。
圖1 針前絕緣體
分型面位置選擇的總體原則,是能保證塑件的質量、便于塑件脫模及簡化模具的結構,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澆注系統(tǒng)設計、塑件的結構工藝性及精度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氣、操作工藝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注射模有一個分型面或多個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一般垂直于開模方向。根據(jù)該塑件的結構,分型面選在塑件的最大端面處即可。
根據(jù)塑件的結構分析及充填過程,以保證塑件的內(nèi)在質量和尺寸穩(wěn)定,設計澆注系統(tǒng)尤為重要。澆注系統(tǒng)包括主澆道分流道及澆口,如圖2所示。為保證兩腔進料的平衡性及流暢性,分流道使用半圓截面澆道即可。半圓截面分流道壓力損失及溫度損失較小,有利于壓力的傳遞和保壓,且使用加工中心的球刀銑削加工即可,便于加工。塑件自身軸對稱,兩型腔也采用對稱分布。在設計澆口時,非常注意澆口對塑件外觀的影響。通過針對塑件裝配結構的研究,該絕緣體除了配有安裝接觸體的孔腔以外,后端連接的結構是殼體,整個塑件在塑件組件中處于最外面的部分,外觀要求很高。故采用對塑件外觀影響最小的潛伏澆口進料,如圖3所示,潛伏澆口可以出模后自動脫落澆口凝料,而且留下的澆口痕跡也很小,對提高注射成型生產(chǎn)效率和較低成本極為有利。
圖3潛伏澆口的設計參數(shù)
圖2澆注系統(tǒng)
通過對塑件結構的分析,孔腔內(nèi)部有薄壁結構,較難脫模,故在啊異形絕緣體的孔腔內(nèi)部,放置圓頂桿。后端的殼體部分由倒扣結構,正常垂直頂出無法完成脫模,故在倒扣位置做斜頂裝置。
為了分模過程的坐標系統(tǒng)一,同時方便使用UG的創(chuàng)建步驟,將坐標系的Z軸作為模具主分型面開模的方向,也是模具的頂出方向。將坐標系的X-Y面作為模具的分型面。利用UG的【移動對象】的功能,調(diào)整塑件的位置,使塑件的位置同坐標軸保持關聯(lián)的位置,如圖4所示。
絕緣體材料PBT的收縮率為0.35%。鑒于PBT的成型尺寸穩(wěn)定性及過往的設計經(jīng)驗,設置塑件的收縮方向為均勻。利用UG的【縮放體】的功能,輸入收縮率數(shù)值并設置收縮方向,如圖5所示。
圖4 模具坐標軸的調(diào)整
圖5 收縮率的設置
結合塑件圖的尺寸公差,對塑件的尺寸進行微調(diào),利用【偏置面】和【移動面】的功能進一步調(diào)整,最終獲取最準確的成型尺寸。
模具型腔與型芯是模具結構中最核心的部件,通過塑件的尺寸來模擬確定鑲塊大小,確保型腔與型芯的強度。根據(jù)經(jīng)驗值確定鑲塊的長寬170×80mm,定模和動模厚度為均為25mm,并確定使用的模具鋼為CrWMn,采用淬火工藝加工。根據(jù)工件尺寸確定采用標準大水口系統(tǒng)模架1525-AI-A25-B25。
(1)創(chuàng)建三維模具零件,如圖6所示,利用UG【拉伸】【求差】的功能,創(chuàng)建零件的實體和對應的模具型腔。
(2)創(chuàng)建分型面。利用UG【拉伸】【抽取體】【有界平面】【擴大曲面】等功能,沿著分型線,做出分型面,如圖7所示。
圖6 模具零件的創(chuàng)建
圖7 分型面的創(chuàng)建
(3)創(chuàng)建模具型腔和型芯。利用UG的【拆分體】功能,基于分型面,將型芯從工件中分離,得出型芯的三維模型;按照主分型面將定模與動模分開,即為型腔的三維模型,如圖8所示。
圖8 型腔與型芯的三維裝配圖
(4)核心部件斜頂機構的三維創(chuàng)建。本次設計斜頂帶有成型部分,斜頂既完成了倒扣的成型,有實現(xiàn)了倒扣的頂出。通過二維圖頂出行程的計算,確定斜頂?shù)膬A斜角度為4°。先利用UG的【抽取體】【拉伸】【基準平面】【拆分體】等功能創(chuàng)建出倒扣沿著4°傾角的成型三維部分,按照計算正確的頂出距離用【偏置】功能將斜頂成型部分延長至推桿固定板。將斜頂桿的底座設計成“T”型槽,配合斜頂桿做出滑動機構,形成間隙配合,如圖9所示。
斜頂機構的設計要點:
a.斜頂機構的工作原理是按照上述機構,在推板頂出的作用下,斜頂桿沿著斜孔向頂出方向移動,移動的過程中斜頂桿會沿著垂直于開模方向產(chǎn)生位移,此距離使斜頂桿成型的倒扣部分與塑件分離,合模時斜頂桿沿著斜孔退回到起始位置復位。
圖9 斜頂機構的三維示意圖
b.斜頂桿機構中傾斜的角度、斜頂桿座的運動行程及頂出的運動位移必須經(jīng)過嚴格計算,并通過UG的【移動對象】功能實現(xiàn)干涉模擬。
c.斜孔的結構滿足慢走絲的加工條件,確保穿絲孔可以垂直穿絲。
d.斜頂機構在頂出時應順暢、無卡滯、無異響,涂抹潤滑油等技術要求。
(5)三維圖成型裝配。
三維分模裝配圖如圖10所示。
圖10 成型部件的三維分模裝配圖
(6)二維裝配圖。
二維裝配圖如圖11所示。
動模鑲塊的關鍵制造難點在于斜頂運動的空間,即斜頂孔。此斜孔的傾斜角度為4°,且斜面的截面為矩形,采用慢走絲切割斜頂孔的加工工藝。
(1)將動模鑲塊裝夾在慢走絲機床操作平臺上,使用杠桿指示表對鑲塊6個面進行拉直找正,使鑲塊相互平行的六面與慢走絲的坐標軸基準保持完全一致。
圖11 異性絕緣體的斜頂注射模裝配圖
表1 該合格塑件的注射成型參數(shù)匯總
(2)使用杠桿指示表,用慢走絲機床確認主程序面(TP)和從程序面(TN)的高度值。
(3)根據(jù)斜頂傾角4°,演算TP截面與TN截面的公共截面部分,確保存在垂直穿絲的通透空間。
(4)按照設計圖紙,在設備軟件中分別在TP面和TN面繪制出待切割的截面輪廓圖形。
(5)在設備的操作面板中選擇【上下異形】功能,輸入主程序高度和從程序高度。
(6)操作設備,在【上下異形】中按照圖紙尺寸輸入輪廓數(shù)據(jù)參數(shù),生成設備識別的加工圖形。
(7)加工執(zhí)行前,調(diào)整慢走絲的M、A、O、SV、WT參數(shù),生成數(shù)控加工程序。
(8)執(zhí)行慢走絲加工,隨時觀察切屑運動,注意斜孔料屑的掉落,微調(diào)設備運動,勿讓料屑的掉落將斜孔刮傷。
(9)利用銅絲的放電進行第二遍和第三遍的切割,控制水流、水壓及絲的張緊力,最終保證斜孔的光度要求。
(10)切割結束后取下動模鑲塊,使用草酸對鑲塊進行清理,做好表面的防銹及防護工作。
注射模注射成型參數(shù)的調(diào)試如表1所示。
在注射成型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注射成型參數(shù)的調(diào)整,壓制的針絕緣體經(jīng)檢驗,尺寸數(shù)值、表面光度、強度要求均符合圖紙。模具在使用中,潛伏澆口及分流道的凝料在頂出時可以自然掉落。在斜頂桿的作用下,頂出后塑件從斜頂桿的表面分離,塑件亦可以自然掉落。如此便達到了模具在注塑機上的自動生產(chǎn),省去了從模具上取件的時間和去澆口時間,提高了注射成型塑件的生產(chǎn)效率。
(1)通過UG三維軟件對模具進行三維分模,直觀拆分出每個模具零件,確保分模的合理性,優(yōu)化了模具成型結構,保證圖紙的正確性,從設計源頭上就降低了錯誤的發(fā)生率,打下了高精度模具的基礎。
(2)充分利用了慢走絲高精度切割斜孔的功能,驗證了慢走絲加工斜孔的可行性,對精密斜孔加工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3)模具鑲塊均采用淬火工藝加工,材料硬度不低于50HRC,且成型表面均采取防腐蝕措施。
(4)模具的斜頂機構在運動中無卡滯現(xiàn)象,也無異常聲響,頂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