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拉小
摘 要: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本文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毙抡n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nèi)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精彩優(yōu)美文段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為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把提升人文素養(yǎng)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xiàn)。
二、自主表達、互動交流
語文課堂固然需要靜默需要沉思,但更需要自主表達和互動交流,需要去偽存真的真情流露。一千個讀者就應該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應該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不同見解。例如學生在閱讀了《紅星照耀中國》后,暢所欲言,心中激情澎湃,從不同的層面暢談自己對這部紀實作品的理解,或許這見解不到位甚至有點稚嫩但都是心靈的碰撞,是獨有的見解。有文章內(nèi)容方面的理解:鮮活的真實內(nèi)容讓人了解了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和共產(chǎn)黨領袖人物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面貌;有對表達方式方面的見解:風趣幽默的戲劇性場景中運用對比手法、典型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有的學生有了更高層面的理解,從信仰和精神的高度談談對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革命信仰,不怕犧牲敢于奮斗的無產(chǎn)階級樂觀主義精神,勇于戰(zhàn)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更有學生結合時代命題,將解開的“紅色中國”之謎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相結合,這富有時代氣息的現(xiàn)代文化和見解都在學生的自主表達里得到了認同和贊許,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補充互動中得到了完善,學生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了高尚的靈魂。
三、適時切入,培養(yǎng)求異思維
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特別是求異思維模式下語文教學更能激發(fā)出學生更大的激情,釋放出無盡的想象。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句話用來說明求異思維的魅力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例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暮偝云咸佯I瘦了才能吃到葡萄的話題,在求異思維模式下歷久彌新,越來越有了新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于是有了好多種想象:狐貍吃到了美味的葡萄,看來覺知此事要躬行;為了美味的葡萄,餓其體膚又如何,它只想吃葡萄,于是不理睬別人的嘲笑,正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實踐出真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給了那些站在洞外的觀望者、議論的“聰明人”一個響亮結實無可反駁的耳光;放下架子向狐貍學習,學習它勇于實踐自我成功的偉大創(chuàng)舉等等。各抒己見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迸濺出了想象的火光,這就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翅膀,是踏上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征程的星光大道。
四、多元評價、激勵進步
俗話說,心藏暖意,可敵寒霜。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力固然有高低不平參差不齊之差異,但教師要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不吝鼓勵,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欣賞彼此的閃光點,構建多元評價暖意融融的溫馨課堂。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文本的理解、語言的表達等方面的差異性就要求我們必須進行多元化評價、分層評價。因為這樣的評價能使沉靜郁悶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歡欣鼓舞有溫度,能使自我封閉不茍言笑的學生重拾勇氣揚鞭奮蹄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黃河頌》一文時主要運用反復誦讀的方式,誦讀后的評價必不可少。教師可以整體評價小組的誦讀,“讀的字正腔圓、聲情并茂,若再注意節(jié)奏的變化就更能夠讀出澎湃激昂偉大的黃河精神了”。同時更應該重視學生之間的評價相互評價,同樣主要以傾聽同伴的見解激勵共進為目的。在甲組誦讀結束后,乙組其中的一兩名同學對甲組進行評價,“誦讀時做到了聲音洪亮,有詩人奔放的熱情、真摯的感情和向上的激情,具有較強的震撼力”,“甲組的誦讀里流露出了對黃河的贊美之情,讀出了偉大堅強的民族精神,不過我相信我們一組能夠注意細節(jié)能夠誦讀的更好”。這種整體性和個性化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不需要花拳繡腿,不需要矯揉造作,放開手腳給學生不戴緊箍咒,將評價不到位的觀點教師最后作糾正性評價即可,切記對學生觀點的表達和對觀點的評價一棍子打死。既競爭又合作,既誦讀又點評,互學互助,達到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的目的,對不同的學生作出了不同的多元化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不斷提升。
結論: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藝術美的語言課堂進而提升思維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造靈動機智的語文課堂進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設開放式語文情景,進而開發(f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力則會得到有力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連坤,王連升,彭斌彬.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教師,2015(07):49-50.
[2]林森.云課堂環(huán)境中開展有效教學的優(yōu)勢探討——以初中語文課例《丑小鴨》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4(12):44-46.
[3]鄧必華.最是書香能久遠——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4(8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