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
【內容摘要】當下,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借助新課改善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提高學生古詩文學習的綜合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古詩文包含古詩和古散文兩部分內容,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當下,古詩文教學存在機械、枯燥教學現(xiàn)象,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優(yōu)化教學法,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高中語文 古詩文 策略
新課改下的新課程理念主要是,教學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教學要注重探究性學習開展,引導學生學習方法和思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教學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新課程理念下古詩文教學要體現(xiàn)出“學生課堂主體”的思想,一切以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為中心。
一、巧用“意境教學法”,激勵學生自主地讀背探究
不同的古詩文有著不同的意境,或悠遠曠達,或深沉豪邁,或優(yōu)美感人,或悲愴凄慘,或溫暖如春等等。很多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很難準確把握古詩文中所描述的意境,主要是因為“讀”、“背”、“意境探究”達不到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師要巧用“意境教學法”,激勵學生自主地讀、背,積極探究古詩文意境的絕美和精妙之處。
只有通過反復地讀和背,高中生才會對古詩文所描寫之景,所抒發(fā)之情、所蘊含之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才能對古詩文的絕美意境有著精準的體味和感悟。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該詩詞的意境悲愴凄慘,孤寂憂郁,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和背誦,學生才能理解詞人之“悲”,之“愁”。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朗讀詩歌,品味語言和意境之美,接著,在課堂上對內容稍加提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比賽,激勵每一位學生參與誦讀比賽,對誦讀結果不錯的小組進行嘉獎,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古詩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意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進行問題探究,來感受意境之獨特,如探究“全文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你是如何看出來的?請具體分析,每人至少說出兩點?!边@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
二、注重“聯(lián)想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
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增強需要靠教師的有效引導來完成。在以往的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將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完全去記憶,省去了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更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并且這與新課程理念是相悖的。鑒于此,教師要利用“聯(lián)想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
高中古詩文有言簡意賅的特點,散文家或者詩人往往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描述景物與現(xiàn)象,要想透析古詩文情感內涵,單靠字面理解是不完全正確的,一定要有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做支撐,古詩文才會呈現(xiàn)更深意蘊和特色。例如,偉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的便是詩人是浪漫主義手法,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而創(chuàng)作的。《蜀道難》藝術地再現(xiàn)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如,開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極盡驚訝和嘆息,讓人聯(lián)想到是何等之難,才能讓詩人發(fā)出如此之感嘆呢?“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边@里極寫山勢的高危,給人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我們知道,山高寫得愈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在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說說“路如何難行?”并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圖片,盡可能與李白所寫有相同之處,讓學生進行討論,想象。
三、滲透“對比教學法”,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鑒賞
“對比教學法”是學生在學習古詩文過程中所應該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當然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很多地方在考試時對學生古詩文“比較閱讀”的能力有所要求,因此,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對古詩文進行對比鑒賞,讓學生在對比學習中“比有所得,學有所獲”。
古詩文教學中,“對比教學”主要有三種方式,即古詩與古詩的對比學習、古詩與散文的對比學習、散文與現(xiàn)代文的對比學習。這里以古詩詞與古詩詞的比較為例進行說明和闡述。例如,《聲聲慢》和《一剪梅》是李清照不同時期的作品,比較他們在情感表達上有什么不同之處?通過比較學習,學生得知《聲聲慢》表達了無依無靠的哀傷無助之情,而《一剪梅》更多的是表達相思之愁。這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個生活畫面,滲透生活教學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分析,此處與《聲聲慢》所表達的情感貼切,還是與《一剪梅》所表達的情感貼切?;蛘?,讓學生學習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感受李煜之“愁”與李清照之“愁”是否相同?這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古詩文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古詩文學習是很多學生的薄弱之處,與白話文不同的是,古詩文需要大量讀背,大量記憶,知識比較零碎。如果單純依靠教師機械地傳輸,學生不能自主去學,便很難達到最佳效果。在日常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在“學生主體性”的教學前提下,運用“意境教學法”、“聯(lián)想教學法”和“對比教學法”等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培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斷提高興趣,增強積極性,繼而主動參與學習,并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楊海蘭.高中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及策略[J]. 學周刊,2018(15):54-55.
[2]蘇曉明.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與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融合[J].中國民族博覽,2018(08):100-101.
[3]甘立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6(15):73-74.
(作者單位:安徽省六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