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日玲
韓愈在《師說》中說道:“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其中,傳道排在第一位。可見,從古到今,傳道的要求一直很高。所謂“道”,就是做人的真理。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币虼耍W英語教師在提高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其跨文化交際常識的傳播以及思想品德、人生觀的塑造,不斷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將德育目標納入整體教學計劃中,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不斷完善其修養(yǎng)和品格。
一、深挖教材德育元素,預設多維情感目標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PEP版小學英語教材內蘊含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法制法規(guī)、良好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教師應善于探索教科書中隱含的道德教育要素,為英語課堂設置多維情感目標。首先,要精讀課程標準,通覽教材。課程標準不僅給予我們知識上的教學要求與標準,還為我們提供了情感價值上的要求與標準,因此,英語教師應熟悉課程標準(包括2017年版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小學教科書。熟悉課本內容,明確如何通過英語學科培養(yǎng)學生健康,最新的人格素質。其次,要多方位研讀教材,把握德育元素。通過研究教材文本和繪本資源來探索道德教育的要素。比如四年級下冊unit 2What time is it?的讀寫課文本通過描述Amy的一天時間安排,突出人與自我的關系,學后應使學生形成良好作息習慣以及學會關心家人。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A部分對話,是吳亦凡為了寄賀卡給爺爺而進行問路對話,隱含人與他人的關系處理問題,我們要通過這個對話學習滲透尊老愛幼,文明有禮的情感態(tài)度目標。三年級上冊的第13頁的插圖,Sarah父親與老師相見的表情動作都滲透了禮儀,教師要根據學情,設置相應禮儀教育目標。五年級下冊unit2My favorite season的讀寫課文本通過展示Robin制作的照片展,隱含人與自然的關系處理問題,學生通過學習能了解祖國美好河山以及具有珍惜自然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 A對話是關于新同學互相介紹而進行你來自哪里的對話,除了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外,我們還可以設定一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目標。六年級下冊unit2 Last weekend的讀寫課Wuyifan給酒店的評價隱含人與社會的關系處理問題。學生通過學習,應當了解社會角色,具有職業(yè)責任意識以及社會人際關系處理藝術。
二、把握課堂生成資源,播種美好品質
1.精心設計知識與品德相融的課堂活動
(1)滲德育于情感角色扮演之中。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塑造健康人格。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對話、故事資源,以這些資源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有感情地朗讀表演對話、故事,它允許學生在真實的模擬中體驗角色的感受,從而升華自己的情緒。比如,六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是有關情緒的談論,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對話的角色扮演,體驗人物在角色中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從而形成樂觀和陽光的積極心態(tài)。
(2)融德育于心得交流之中。在單元話題完成教學之際,我們可以采取演講,辯論等方式進行話題的總結提升,內化情感。比如,完成六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How do you feel?話題教學時,組織孩子們進行情緒管理的主題探討,從不善控制情緒的壞處到控制情緒的方式進行探討,潛移默化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問題,形成樂觀心態(tài),了解情緒釋放方式,幫助形成健康心理。
(3)化德育于合作活動之中。小組合作交流是小學英語課堂經常采取學習方式之一,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同一任務,或者同一任務的不同部分,為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機會,學會與人合作。為了完成任務,孩子們要學會關愛他人、抱著虛心好學的態(tài)度、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等良好品質,這樣,良好的品德悄然形成。
2.開展關注德育的評價活動
(1)針對教學內容,設置對是非黑白的判斷活動。比如,在六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 Last weekend的詞匯課上,對上周末的活動進行談論,教師設計一系列的話題引導孩子談論周末做了什么,如何過有意義的周末以及周末活動的安全注意事項等。
(2)針對學習態(tài)度,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的進展,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來評估。在教學評估中,允許學生自己進行道德評價,自我評價,反思自我,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
三、開展英語主題活動,促進良好品格形成
1.通過主題活動悟情感,培養(yǎng)感恩之情
小學英語教學可以進行許多課堂和課外活動。比如中西方國家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比如母親節(jié)(Mothers Day)、圣誕節(jié)(Christmas)、中秋節(jié)(Thanksgiving Day)等,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組織慶祝這些節(jié)日的活動,讓學生學習如何慶祝,并理清節(jié)日的起源以及節(jié)日的含義。同時,借助英語的開放性特性,我們可以設計為祖國唱首歌,為老師、母親朗誦詩歌等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情感。讓他們在活動中去感受中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厚重人情氛圍和西方節(jié)日的歡快、感恩元素。
2.通過實踐活動學做人,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今天的社會需要團隊合作。我們可以借助階段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設計小組階段性作業(yè),比如主題手抄報、美好河山照片展、感恩父母時間迷你書等。學生在完成作業(yè)、匯報、展示的過程中體驗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學會做人,從而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權利,最后形成健全的品格。
3.通過競賽活動促上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的動力?!眹\興衰,系于教育。因此,時代要求我們教師要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適應新世紀競爭的合格人才。而小學生具有好勝心理,英語具有開放性,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經常舉行各種競賽活動,比如歌唱比賽、英語才藝比賽、小作文比賽、手抄報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積極上進的態(tài)度。利用學生對比賽結果的重視,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英語教學不僅肩負著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jié)撃艿娜蝿?,更有塑造?yōu)秀中華民族靈魂,培養(yǎng)愛國情感,傳播中華優(yōu)良文化,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的責任。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是英語學科發(fā)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