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謀
【摘要】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明顯不足,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尚未有效形成。文章以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改要求為指導,對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展開了探討,以期為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提供新的思路,繼而促進小學生更全面地發(fā)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新課改;自主學習;課前預習習慣;策略
一、引言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不僅要讓小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而且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有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帶著自己不懂的問題去學習數學內容。而要實現這兩點,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非常重要。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提前接觸了新知識,另一方面產生了問題,為后期課堂學習提供了方向。學生帶著不懂的問題上課,課堂學習效率會穩(wěn)步提升,尤其是在聽到教師講自己不懂的地方時,更會認真聽講;反之,如果學生一頭霧水地任憑教師“一把抓”式的教學,那么不僅學習壓力大,而且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由此可見,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非常關鍵。
二、什么是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就是學生在教師上課之前將要學習的內容先自學一遍,掌握其中知識概要并發(fā)現問題,為正式上課做準備,為解決問題做鋪墊。具體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理解課前預習的概念。
首先,課前預習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其中并未有教師參與;其次,課前預習發(fā)生在教師授課之前;再次,課前預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提前熟悉上課內容,并在預習之后一方面掌握其中知識,另一方面找出仍無法理解透徹的地方,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解決做準備[1];最后,課前預習是學生完整學習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特別是現如今強調素質教育,更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三、小學生課前預習的現狀
盡管很多小學數學教師認識到課前預習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非常容易忽視,導致絕大部分學生至今仍未養(yǎng)成課前預習習慣。綜合起來看,當前小學生課前預習暴露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思想和行動不一致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所以他們除了完成日常教學任務以外還會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2]。他們在思想觀念中也非常認可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當中往往忽視這一點。也有一部分教師對課前預習的過程理解得不夠到位,只是將預習案直接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完成。事實上,這種方式過多地牽引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在預習過程中不夠發(fā)散,繼而難以發(fā)現自己在該部分內容中存在的問題。
(二)學生缺乏興趣和正確的認識
大部分學生認為要想學好數學除了腦子要聰明之外,還需要足夠的勤奮,至于課前預習完全沒必要,因為教師會在課堂上將知識詳細講解,自己完全無需浪費時間先預習一遍[3]。加上有的學生在數學方面基礎不夠扎實,導致他們對數學課堂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而在課前預習相關知識更不可能。由此可見,當前我國小學生對課前預習不僅缺乏足夠的興趣,而且缺少正確的認識。沒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有正確的態(tài)度,而缺少正確的態(tài)度便不會有積極的嘗試及行動。
四、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主要途徑
(一)教師應將思想認識和行為統(tǒng)一起來
第一,教師應該對學生課前預習引起足夠的重視。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學生在課前就已經對上課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對教師的教學反而會起到積極作用,不會因為學生缺少與教師共同探索的過程而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課前預習是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及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一定作用。我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表示,教學是由學生99%的學習和教師1%的教組成的。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要讓他們養(yǎng)成勇于探索的習慣,這對學生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高具有積極作用。所以,教師要對學生課前預習有足夠的重視,并且用行動體現出來,讓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真正得到培養(yǎng)。
第二,教師應該讓學生對課前預習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除了自身要對學生課前預習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且要讓學生重視課前預習[4]。為此,教師一方面可以向學生講一講課前預習的好處,另一方面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穿插一些預習的重要性,并且多鼓勵學生勇于突破自己,嘗試進行課前預習。例如,教師在講“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之前,讓學生自主預習該內容,并且對“一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內容進行復習,找一找二者之間的聯系。這樣在正式上課時,學生就會通過對比更準確地掌握計算技巧。
(二)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讓學生在預習中體驗快樂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自主課前預習的重要動力,也是維持學生預習行為繼而養(yǎng)成課前預習習慣的重要因素[5]。所以,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讓學生在預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具體可以嘗試下面三個不同的途徑。
第一,開展競爭性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的競爭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周五的下午當堂評選出本周的“預習小明星”,并且給予當選者一定的物質獎勵。這就需要教師對本周每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出準確、較詳細的登記,以備周五統(tǒng)計所用。當然,也可以在每節(jié)課正式上課之前對預習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就學生預習后產生的疑問進行當堂解答。這一解答并不是由教師負責,而是由已經預習的學生負責。因為有的學生可能在一個知識點上存在問題,但另一個學生可能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那么可以讓學生之間形成互補,也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再如,教師在教學“游戲的公平性”時,可以開展一些競爭性的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具體可以設計如下活動:首先,要求學生在觀察主題圖的基礎上,讓學生和父母一起設計相應的表格并記錄好相關內容;其次,學生到校之后,針對游戲的公平、怎樣設計才公平等問題進行討論,并由各個組發(fā)揮所長重新設計游戲規(guī)則,讓整個游戲變得更加公平、合理;再次,在交流和競賽中表現優(yōu)秀的小組和個人都應得到相應的獎勵,從而對其他小組的學生形成強有力的激勵作用。
第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多利用一些正面表揚的語言鼓勵他們。例如,教師在安排課前預習時,可以對學生說:“讓老師看看誰是今天的預習小明星哦!”然后,在檢查每個小學生預習結果的時候,先將每個小學生的數學書分組收上來,再對每個小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如果學生的課前預習完成得較好,那么教師可以在書上寫上批語“課前預習做得真棒,你真是一個勤奮的好學生”;如果學生的課前預習完成得不夠理想,那么教師可以在學生的書上寫上評語“要繼續(xù)努力哦,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然后針對預習結果不夠理想的學生可以私下找來談話,傳授給他們課前預習的方法,一步步指導他們完成預習任務。
(三)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方法
第一,將數學課本中的內容先通讀一遍,重要知識點用紅色筆圈出來,并且做一個記號。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學生通讀教材內容之后已經對知識點有了基本的了解,而圈出來的知識點往往是學生接下來要重點掌握的,代表著學生的薄弱點,同時也是學生在正式上課時需要認真聽講的內容。
第二,精讀記號內容,將疑問標記出來。在將重要知識點圈出來之后,學生需要對這些知識點重點學習。如果存在疑問,可以將有疑問的內容直接寫出來;如果精讀之后不存在問題,那么可以將標記擦除。
第三,在精讀之后適當做些練習。學生在精讀之后,通常已經掌握了預習內容。為了進一步鞏固,讓預習效果更加明顯,學生可以利用剩余時間適當做一些配套練習。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在做練習的過程中鞏固了預習內容,而且發(fā)現了新的內容,甚至產生了新的疑問。這時候,學生需要將新的疑問進行標記,進一步進行預習和探索。如果仍然沒有得到解決,那么到了正式上課時,應該向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偠灾瑢W生要掌握課前預習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各個擊破。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一方面自己要充分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在傳授學生課前預習方法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課前預習給自己的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樣一來,學生就能體驗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從而更愿意主動進行課前預習。這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非常重要,對小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也非常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楊素娥.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17):172.
[2]張學仙.打有備之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飛(素質教育版), 2014(01):270.
[3]李德強.淺談小學數學預習習慣養(yǎng)成的策略[J].成功(中下),2017(10):00074.
[4]粟涓.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西部教育研究, 2011,11(04):68,70.
[5]羅會密.淺談如何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