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音
“三中五環(huán)”教學模式是我校(貴州省興義市第三中學)通過三年的課改實踐證明卓有成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拔瀛h(huán)”具體指“導—探—展—評—固”。其中“探”指個人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師生互動探究;“展”指小組分層展示,即探究知識交流的過程?!叭形瀛h(huán)”教學模式的核心內(nèi)容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被《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列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項,而且具有帶動其他三項的作用,這是由語文課程的特質(zhì)決定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奔床粩嗉由顚ψ鎳Z言文字的理解和熱愛,提高對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是語文課程賦予學習者的一項重要人格和品質(zhì)。這是語文課程專有的立德樹人功能。
課標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課程的特質(zhì)作了清晰的說明:“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jīng)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yǎng)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fā)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理解文化多樣性?!边@段話進一步說明了在四項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帶動其他三項核心素養(yǎng)——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第一要義。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還說:“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lǐng)域?!奔磦€人的語言運用能力首先是人的生存能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也就提高了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和服務于社會的能力。對于國家來說,一個國家民眾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文字的豐富發(fā)展和傳播能力,涉及國家在國際上的發(fā)言權(quán)和政治影響,是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
學好和用好祖國的語言文字,是一種愛國行為,是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社會道德。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語言表達得體是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和服務于社會能力的體現(xiàn)。作為語文教師責無旁貸地擔當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構(gòu)建與運用的責任。
語言表達得體就是語言的運用要適用語言環(huán)境(上下對)和外部語言環(huán)境(話題、場合、對象、目的等)。
古人說:“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語言表達得體要講究分寸,巧妙用語,以求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彼此交流要根據(jù)自己和對方的身份、地位、職業(yè)、性格等來選擇恰當?shù)脑~語。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要讓對方能聽懂,這是彼此交流和解決問題的前提。那么,語言表達得體有哪些要素呢?1.符合語言表達方式(文體);2.符合表達場合;3.符合交際對象;4.符合表達目的;5.具有分寸;6.用語要簡明等。
我?!叭形瀛h(huán)”教學模式:“導—探—展—評—固”,其中“展”分層展示,即是交流的過程,探究的終點就是獲得探究問題的答案,通過小組的分層展示,生互評,師點評這一過程的交流討論,可以讓學生分享答案,且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不斷積累言語經(jīng)驗,提高語言建構(gòu)能力。教師要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實用的方法,讓學生明確交際目的,注意語體,根據(jù)不同場合、不同對象、謙敬辭等,靈活處理,做到語言表達“得體”。平時老師上課時多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在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時,關(guān)注他們的語言表達,并給予恰當?shù)狞c評,我認為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可以提高語言表達得體的素養(yǎng)。
1.注意交際場合
不看場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是一種“不會說話”的表現(xiàn)。比如,醫(yī)院門口、監(jiān)獄門口如果跟人告別,說歡迎下次再來、再見之類的話,就不得當。之前有一副對聯(lián)貼在殯儀館門口:經(jīng)濟搞上去,人口降下來。讓人看了哭笑不得?!暗绞裁瓷匠裁锤?,拿什么鑰匙開什么鎖?!庇蹙S多利亞與其丈夫阿爾伯特相親相愛,感情和諧。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經(jīng)深夜了,她回到臥室,見房門緊閉,就敲起門來。問:“誰?”答:“我是女王?!遍T未開,再敲。問:“誰?”答:“維多利亞?!遍T未開,再敲。問:“誰?”答:“你的妻子?!遍T開了。女王回到家里,場合改變了,她就不再是女王,而是一位妻子。不分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是不受歡迎的。
2.注意交際對象
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的性格、喜好不同,交流的時候就應掌握說話的分寸,否則,適得其反,還會招來殺身之禍。著名作家劉墉在他的《說話的藝術(shù)》一書中記了這樣一件事:國畫大師張大千有一次應邀到一位軍閥家里做客,早就聽說大帥養(yǎng)了一只名犬,想看那只名犬的張大千,一見到大帥就興奮地說:“我早就想到你家里來拜望了!”大帥以為張大千是心儀自己,得意地點頭:“不客氣!”豈知張大千接著說:“我是為了來看你這只狗!”張大千說完自己嚇出一身冷汗。幸虧大帥當時心情好,否則,國畫大師腦袋搬家了。韓信為何被劉邦殺害,之前就埋下了禍根,一次,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最多十萬,劉邦反問韓信,韓信卻說越多越好,多多益善。這不是明擺著說劉邦不如自己嗎?還好,韓信就是足智多謀,話鋒一轉(zhuǎn)說:“不,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辈蛔⒁馀c之交際的對象,說話不得體,禍從口出。
3.注意交際目的
語言表達應該有明確的目的性,目的決定了語言得體的尺度,決定了語言表達的方式。即使說同樣的內(nèi)容,說話的角度、重點等應有所不同。比如:放火燒山,牢底坐穿;亂停亂放,拍照、鎖車、罰款等等,目的性很強,但能讓人心里舒服嗎?某人無論文憑、學識、相貌都不輸別人,招考公務員,筆試幾次都第一,但每次面試都被淘汰,后來,有人給其指點迷津,自我介紹時,不能自我感覺太良好,信口開河,應真誠、實在,言簡意賅,點到為止。避免語言信息的缺失和失真以及不必要的矛盾沖突。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教師應繼續(xù)引導學生積累豐富語言,培養(yǎng)良好語感,并著力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結(jié)合我?!叭形瀛h(huán)”之“探、展”教學環(huán)節(jié),切實有效的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感知祖國語言獨特的美,通過“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來逐步提高自己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這是行之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