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闊,張琳,陳 艷,鄒 易,王青松,高紅日,張紅建,鄭聯合
(1.海南省糧油科學研究所,海南瓊海 571400;2.襄陽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湖北襄陽 441400)
山柚籽,是海南對本地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植物種子的稱呼,內地廣泛稱之為油茶籽、山茶籽、茶籽等,與油棕、椰子、油橄欖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1]。山柚籽經干燥、粉碎、炒制和壓榨等工序可制得山柚油[2-3]。山柚油香味醇厚、營養(yǎng)豐富,深受海南居民和東南亞華人喜愛,被當作佳節(jié)必備、饋贈親友的珍品。山柚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E、多酚、角鯊烯等,不僅具有良好的食用價值,還有很好的醫(yī)藥保健功效。在海南民間,山柚油常用于孕產婦補充營養(yǎng)、調理身體、催乳美容和恢復身材;用于小孩和老人增加食欲、增強體力;用于治療扭傷、摔傷,涂抹患處可快速消腫化瘀;還可用于預防和治療尿疹、帶狀皰疹等皮膚疾病[4-5]。
山柚樹是海南島的傳統(tǒng)植物資源,《中國植物志》 《海南植物志》均有記載[6-7],其種植歷史至少可推至明代。在海南瓊海市、澄邁縣、五指山市、定安縣均發(fā)現有100年以上的古樹。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高溫高濕,光照、雨量充沛,一條海峽阻斷了與內地的地理聯系。這些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氣候特點,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山柚樹[8],使得海南山柚油無論是感官、風味物質,還是營養(yǎng)與功效成分均有別于內地的油茶籽油。近年來,其售價在600~1 000元/kg,是內地油茶籽油的幾倍甚至十幾倍,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由于山柚油價格昂貴,當地山柚老樹種植面積、產量有限,一些不良山柚油加企業(yè)、山柚籽供銷商,瞅準“商機”,從內地采購油茶籽到海南冒充山柚籽,通過部分添加或全部替代的形式加工山柚油來牟取暴利。外來油茶籽的摻雜,使得海南當地山柚油品質得不到保障,既傷害了消費者利益,也影響了海南山柚油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采集了海南6個主要產區(qū)樹齡10年以上的山柚籽,開展性狀研究,以期為制訂地方標準、政府部門進行市場監(jiān)管、山柚油加企業(yè)采購原料提供依據,保護海南山柚種植戶的利益,保證“海南山柚油”這一地方特色產品的純正性,促進海南山柚油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由于幼樹主要以營養(yǎng)生長為主,為保證樣品的代表性,選擇樹齡10年以上的成熟山柚果進行采集。海南樣品采集點覆蓋瓊海、澄邁、五指山、定安、屯昌、瓊中等6個主要產區(qū),采集方法為隨機采樣。
樣品采樣點及編號見表1。
表1 樣品采集點及編號
1.2.1 山柚果的性狀研究
(1)果實縱徑、橫徑。每份樣品,隨機取20個山柚果,用數顯游標卡尺測量每個山柚果的縱徑和橫徑,計算平均值。
(2)果形指數。根據縱徑、橫徑測量結果計算,果形指數=果實縱徑/果實橫徑。
(3)單果質量。每份樣品,隨機取20個山柚果,用分析天平稱量單個山柚果的質量,并計算平均值。
(4)籽實個數。每份樣品,隨機取20個山柚果,將山柚果剝開取籽,記錄籽實個數,計算平均值。
(5)果皮厚度。記錄籽實個數同時用游標卡尺測量果皮厚度,計算平均值。
1.2.2 山柚籽的性狀研究
(1)百粒質量。每份樣品隨機取山柚籽100粒,用分析天平稱量。
(2) 純仁率。根據GB/T 5499—2008,,稱取山柚籽200 g,用錘子輕輕敲破外殼后剝殼,挑揀去除無使用價值的籽仁,稱量計算純仁率(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1.2.3 山柚籽仁的性狀研究
含油量:根據GB/T 14488.1—2008,將山柚籽仁粉碎、干燥后,以石油醚為溶劑,用脂肪測定儀抽提4 h,樣品粉碎2次,繼續(xù)抽提2 h,樣品粉碎3次,繼續(xù)抽提2 h,蒸發(fā)溶劑稱量計算。
1.2.4 數據統(tǒng)計與處理
采用Excel和SPSS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與處理分析。
山柚果、籽、仁的性狀見表2。
觀察采集到的海南6個主要產區(qū)20個鄉(xiāng)鎮(zhèn)山柚果樣品,果實形狀主要以橘形為主,果皮顏色主要以褐色、青色為主。由表2可知,山柚果、籽、仁的性狀在部分產地間有顯著差異,3號山柚果縱徑、橫徑、單果質量最大,分別為61.83 mm,61.22 mm,123.63 g,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14號山柚果籽實個數最多,達8.42個,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9號、10號山柚果出籽率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分別為39.85%,40.02%;8號山柚果果皮厚度最厚、出籽率最低、純仁率最高,分別為7.73 mm,19.43%,59.33%,其純仁率性狀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20號山柚籽百粒質量最大、仁含油量最高,分別為390 g,54.67%,其百粒質量性狀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仁含油量性狀與10號、17號、5號、18號、11號、1號、15號差異不明顯,但與其他產地差異顯著。
6個主要產區(qū)山柚籽聚類分析樹形圖見圖1。
圖1 6個主要產區(qū)山柚籽聚類分析樹形圖
表2 山柚果、籽、仁的性狀
根據海南6個主要產區(qū)20個鄉(xiāng)鎮(zhèn)山柚果樣品的縱徑、橫徑、果形指數、單果質量、籽實個數、出籽率、果皮厚度、百粒質量、純仁率、含油量等10個性狀的測量結果,將樣品進行聚類分析。圖1為聚類分析樹形圖,可將20個樣品聚以下4類:
Ⅰ類:7號、18號;
Ⅱ類:5號、19號、1號、6號、20號;
Ⅲ類:3號;
Ⅳ類:4號、11號、2號、14號、9號、10號、16號、12號、13號、17號、15號、8號等12個樣品聚為一類。
山柚果、籽、仁的性狀分布頻率見表3。
對海南6個主要產區(qū)山柚果樣品的性狀分布頻率進行統(tǒng)計(見表3),與內地油茶果實性狀[9-18]進行比較可知:海南山柚果縱徑尺寸主要集中在31.005~52.005 mm,分布頻率91.66%,與高州油茶(40.8~49.2 mm) 和騰沖紅花油茶(39.3~54.3 mm) 接近,明顯大于小果油茶(13.92~24.18 mm,頻率79.50%),小于廣寧紅花油茶(76.2~99.5 mm)。
表3 山柚果、籽、仁的性狀分布頻率
橫徑尺寸主要集中在35.455~56.455 mm,分布頻率85.00%,與高州油茶(43.80~54.60 mm) 接近,明 顯 大 于 小 果 油 茶 (12.64~22.39 mm, 頻 率80.58%),小于廣寧紅花油茶(88.00~105.80 mm),偏小于騰沖紅花油茶(50.60~58.60 mm)。
果形指數主要集中在0.705~1.005,頻率85.00%,與廣寧紅花油茶 (0.85~0.95)、高州油茶 (0.9~1.0)、騰沖紅花油茶(0.78~0.94)接近,小于小果油茶(0.96~1.25,頻率74.14%)。
單果質量主要集中于28.005~74.005 g,頻率93.33%,與高州油茶(42.15~79.09 g)、越南油茶(均值50.00±2.69 g) 接近,明顯大于小果油茶(1.03~4.91 g,頻率 74.73%)、攸縣油茶 (均值8.10±0.89 g) 和普通油茶 (均值18.10±2.24 g),明顯小于廣寧紅花油茶(317.17~521.45 g)、浙江紅花油茶(均值82.6±4.38 g)、博白大果油茶(均值436.1±6.52 g) 和大果紅花油茶 (均值511.0±5.97 g),略小于騰沖紅花油茶(58.2~91.2 g)。
籽實個數主要集中于 3.005~7.805個,頻率94.89%,與普通油茶(均值5.75±0.89個)、攸縣油茶(均值6.77±0.88個)接近,多于小果油茶(0.87~2.38個,頻率83.89%),少于越南油茶(均值8.26±1.63個)、博白大果油茶(均值17.42±2.08個)、浙江紅花油茶(均值10.2±1.74個)、大果紅花油茶(均值25.87±3.29個)、廣寧紅花油茶(13.68~23.00個),略少于高州油茶(5.41~10.25個) 和騰沖紅花油茶(6.58~9.02個)。
出籽率主要集中于23.005%~38.005%,頻率76.66%,與高州油茶(23.69%~28.91%)、越南油茶(均值29.28%±1.07%)、攸縣油茶(均值31.4%±1.04%) 接近,大于浙江紅花油茶(均值22.68%±2.33%)、多齒紅花油茶(均值15.28%±2.44%)、博白大果油茶(19.77%±2.59%)、大果紅花油茶(均值14.7%±1.73%),略大于陸川油茶(18.08%~32.36%),小于小果油茶(53%~68%,頻率83.89%)和普通油茶(均值43.00%±2.59%)。
果皮厚度主要集中于4.405~6.205 mm,頻率75.00%,厚于小果油茶(0.87~2.38 mm,頻率83.89%)、普通油茶(均值2.37±0.42 mm)、攸縣油茶(均值 1.86±0.20 mm),薄于廣寧紅花油茶 (19.01~21.94 mm)、騰沖紅花油茶(均值10.48 mm)、越南油茶(均值7.10±0.43 mm)、博白大果油茶(均值18.7±0.94 mm)、大果紅花油茶(均值24.14±1.34 mm),略薄于高州油茶(5.84~7.63 mm)、浙江紅花油茶(均值 6.24±0.65 mm)。
山柚籽百粒質量主要集中于230.005~340.005 g,頻率75.00%,與大果紅花油茶(均值271.5±11.4 g)接近,大于騰沖紅花油茶(85~137g)、普通油茶(均值115.3±7.1 g)、小果油茶(均值74.9±5.2 g)、攸縣油茶(均值114.7±6.3 g)、越南油茶(均值142.0±5.9 g)、博白大果油茶(均值219.6±18.9 g)、浙江紅花油茶(均值96.3±3.9 g)。
山柚籽純仁率主要集中于37.005%~55.005%,頻率81.66%,與廣寧紅花油茶(49.95%~57.52%)、高州油茶(46.21%~55.21%)、博白大果油茶(均值46.66%±5.29%)、大果紅花油茶(均值54.9%±0.1%)接近,大于陸川油茶(26.60%~27.78%),小于浙江紅花油茶(60.94%~65.96%)、騰沖紅花油茶(58.0%~67.6%)、普通油茶(均值61.35%±1.73%)、小果油茶(均值59.27%±8.09%)、越南油茶(均值61.11%±7.64%)、攸縣油茶(均值57.8%±0.36%)。
山柚籽仁含油量主要集中46.005%~54.005%,頻率76.67%,與高州油茶(42.92%~54.80%)、騰沖紅花油茶(40.9%~54.6%)、陸川油茶(50.7%~55.1%)接近,大于普通油茶(均值44.45%±0.14%)、小果油茶(均值41.68%±0.21%)、攸縣油茶(均值39.62%±0.15%)、多齒紅花油茶(均值32.54%±4.89%)、博白大果油茶(均值41.09%±4.91%)、越南油茶(均值41.22%±0.83%),小于廣寧紅花油茶(56.32%~64.63%)、浙江紅花油茶(均值60.02%±0.22%)、大果紅花油茶(均值57.15%±0.17%)。
(1) 對海南6個主要產區(qū)20個鄉(xiāng)鎮(zhèn)的山柚果、籽、仁性狀分析測試結果表明,海南山柚果、籽、仁性狀在部分產地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相似性,其中3號山柚果縱徑、橫徑、單果質量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14號山柚果籽實個數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9號、10號山柚果出籽率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8號山柚果純仁率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20號山柚籽百粒質量與其他產地山柚果差異顯著,仁含油量性狀與10號、17號、5號、18號、11號、1號、15號差異不明顯,但與其他產地差異顯著。
(2)海南6個主要產區(qū)20個鄉(xiāng)鎮(zhèn)的山柚果可聚為4類,其中7號和18號聚為一類,3號自成一類,5號、19號、1號、6號、20號聚為一類,其余4號、11號、2號、14號、9號、10號、16號、12號、13號、17號、15號、8號等12個樣品聚為一類。
(3)海南山柚籽與內地多數油茶(如小果油茶、廣寧紅花油茶、浙江紅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大果紅花油茶、越南油茶、攸縣油茶、普通油茶)性狀有較明顯的差別,通過縱徑、橫徑等10個性狀即可區(qū)分;與高州油茶差別不明顯,需進一步探索其他檢測指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