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
基于以上認識,所以我想方設法為孩子們搭建平臺,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尊重孩子們的獨特體驗,著力推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進學生童年,走進學生內心,營造班級良好氛圍,形成班級特色。下面我從以下三方面來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善于積累,讓教師遇上經典
一個班級由教師和學生兩部分組成,傳統(tǒng)文化特色班級的建設要從教師做起,只有力做儒雅教師,才能培育出一批儒雅學生。
育人情懷。文化需要浸潤的,就我個人而言,我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對國學的喜愛,我先后評為鐵東區(qū)師德標兵、鞍山市傳統(tǒng)文化先進教師都與國學對我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所以工作中能夠以同理心的視角關愛學生,以優(yōu)雅從容的態(tài)度影響學生。在我徜徉在中華經典寶庫的同時,希望我的學生也同樣能沉浸在經典篇目中,不斷地汲取,從而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擁有美麗的心靈。
改變觀念。要讓學生喜愛經典,有時間就讀書,教師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教師一定要成為傳承經典的先行者。我們班主任老師首先要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一個懂得如何挖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師。力做儒雅教師.我先后自學了《吟詠學概論》、《基礎吟誦75首》等一些專業(yè)書籍,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其次,改變觀念,把眼光放長遠一些,把大量的閱讀經典詩文的時間交給孩子,使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也能夠得到提高。
二、精心設計,讓學生愛上經典
教師的追求會潛移默化地帶給學生,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的學習經典習慣是要從小培養(yǎng)的,而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更是要從小播撒的,低年級的老師便肩負著這一重任,在習慣和興趣的培養(yǎng)上要動些腦筋。
1.初識吟誦,激發(fā)興趣
為了調動起學生學習經典的熱情,我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比較易讀易背的的古詩開始學習。
一年級開始,我為孩子們精心選擇了16首詩,領他們學習、誦讀,并設計了相應的評比、獎懲制度。單首詩讀得好、背得快的成為領讀明星、本首詩的負責人;最先背會16首詩的,成為小老師,負責檢查其他同學完成情況。等他們慢慢喜歡上詩詞之后,鼓勵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古詩背誦,進行廣泛拓展。期末誰背的詩詞數量多,誰就會被評為本學期詩詞積累小標兵,頒發(fā)榮譽證書和獎品。孩子們學習背誦詩詞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經典浸潤人生,書香伴我成長。著名作家余秋雨說過:“在孩子們還不具備對古詩文充分理解的時候,就把經典交給他們,乍一看魯莽,實際上是文明傳承的絕佳措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闊,就像春天的泥,播什么種,發(fā)什么芽。有經典奠基可以激發(fā)他們一生對文化的向往。
2.活動促進,迷上經典
在2016年9月的開筆禮上,破格讓我們二年級的學生為新一年的學生進行開場表演。他們身著漢服,神采奕奕的出現(xiàn)在開筆禮上,他們自信、從容,收到各種驚艷羨慕的目光?,F(xiàn)場無需任何的聲效伴奏,孩子們唱作俱佳,贏得了在場的家長和新生們的陣陣掌聲和夸贊。我班開筆禮上的突出表現(xiàn)更加堅定了校領導的信心,力薦我班參加2016年鐵東區(qū)《卓越杯》教學大賽主題中隊會評比。對于二年級孩子來說,中隊會對他們還太遙遠,表現(xiàn)力、自制力等多種因素,對我開展這項活動都很不利。我仍然將我們學習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其中,經過一番斟酌,我將我們這兩年學習的傳統(tǒng)文化過程中積累的素材,巧妙的融入其中,最終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取得優(yōu)異成績,獲得大賽一等獎。
我抓住了學校開展的開筆禮、古詩文誦讀、經典詩詞大賽、經典故事演講等活動,給孩子們提供展示的舞臺,充分利用這些活動,不遺余力的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源滲透,讓孩子們在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好的行為習慣和品格,對孩子們的成長有著深遠影響。我們連續(xù)三年在一年新生開筆禮上做開場表演,孩子們得到鍛煉的同時也收獲了自信。讓他們更加喜歡學習傳統(tǒng)文化?,F(xiàn)在,我們學了兩年的吟誦課程,同學們見字能歌,練就了一項基本的誦讀的能力。孩子們個個迷上經典,迷上吟誦。是吟誦,讓孩子們擁有更多展示的舞臺,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提升。涵泳工夫興味長,在一遍遍的吟詠中,經典詩篇也字字嵌入孩童的心田。
3.學以致用,感受經典
誦讀經典是語言積累的重要渠道。據心理學家研究,兒童時期的記憶力發(fā)展是極速的,十三歲會達到最高峰。那么現(xiàn)在這個階段熟讀成誦一些經典之作,多讀多背的一些經典佳作,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忘記:從《三字經》《弟子規(guī)》《千字文》《聲律啟蒙》到難度較大的《論語》,從《唐詩》吟誦到《少年中國說》無不是滲透人生哲理,可謂中國文化之魂,字字如金,一篇抵多篇。引導學生“讀千古經典,做少年君子”。讀經典、學經典、誦經典、品經典,牽引他們步入經典的殿堂,品味經典的美麗,享受詩意的人生。
三、魅力輻射,形成班級特色
文以載道,經典古詩文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好的載體,熟讀成誦這些經典,不僅能積累知識,而且能感悟初始為人的哲學,修身、治學、交友、平天下的智慧都蘊含其中。學生必回在誦讀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受到文章中作者情感的熏陶。
關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習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他說,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國學浩瀚如大海,璀璨如星河,每個人所接觸的不過滄海一粟;并且對所接觸的有限的篇章,我們也不敢說完全讀懂了讀透了——即便這樣,已受益匪淺。所以讓我們共同努力,從小讓孩子與經典同行、與圣人為伴,才能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