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紅
一、讓學生自由讀——個性化來自于獨立
閱讀活動應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應具有自主性、獨立性。老師應留給學生自主的閱讀時間、自主的閱讀機會和自主的閱讀權利,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獨立的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在讀中積極思考、分析和賞析課文,一個目標一個目標臺階似地前進,進而完成全程閱讀。當然,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并不是教師放棄對于閱讀活動的指導權。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學生分析課文,而是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情境,提供一些線索,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引導、點撥,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如指導學生學習《鳥的天堂》一文,我讓學生反復地通過不同目的的“五讀”(讀通、讀懂、讀好、讀熟、讀深)完成課文學習。學生在“一讀”時,針對“讀通”的要求,紛紛找到長句子練習朗讀,這樣很快克服了朗讀難點。在“二讀”時,學生又找準“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一理解難點,相互討論,解決并讀懂了第一個“鳥的天堂”是對大榕樹的特殊稱呼,第二個“鳥的天堂”指能讓鳥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沒有加引號。有-了以上的理解,學生在“三讀”環(huán)節(jié)中都能津津有味的讀,漸漸也就進入了“熟讀”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最后,我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使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上了一個新的層次。這樣,我把自主閱讀的機會留給學生,是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重要保證。
二、讓學生自主悟——個性化來自于獨特
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豐富的內涵常使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就是同一篇文章,它的中心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我讓學生“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允許學生帶著個人的情感去表達閱讀結果,就有可能出現(xiàn)“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產生出新的閱讀創(chuàng)意,拓展出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比如我在教學《月光曲》一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當貝多芬彈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卻又彈了一曲?!柏惗喾覜]有回答”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句子,我設計下列問題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維:貝多芬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自我感悟,出現(xiàn)很多答案:①貝多芬遇到知音,激動得說不出話來。②貝多芬的彈奏已經入情入境,他沒有聽到盲姑娘的話。③這是一種默認。④貝多芬正在醞釀新的曲子,不想打斷自己的思路,顧不上回答盲姑娘的話……當學生的獨特體驗被充分尊重后,學生就會飽嘗個性思想被肯定的快樂,從而充分調動自己的自主意識,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潛能,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三、讓學生自主想——個性化來自于果敢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chuàng)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首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一切創(chuàng)造都來源于懷疑,懷疑精神就是一種批判意識。個性閱讀活動中的批判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敢于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并陳之以理;二是敢于批判教師的觀點和錯誤,敢于向教師質疑,與教師展開關于閱讀體驗的交流與討論。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性地樹立一些靶子,讓學生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性思維。
比如《落花生》一課贊美了落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有的學生認為花生的品質值得學習,但我們班也有學生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現(xiàn)在是市場經濟,一個人要有競爭意識,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銷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樣默默無聞,恐怕連一份合適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在當今社會里,桃子、石榴、蘋果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這里,學生萌發(fā)的是強烈的自主意識、濃厚的個性色彩和答案不同的見解。只要有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的廣闊的時空,就會有力的催生個性的種子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四、讓學生自主評——個性化來自于寬容
閱讀活動中,要把評價的權利下放,采取延時評價,讓評論首先由學生自己做出。對于學生不同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都要給予寬容與理解,不以統(tǒng)一的標準來框定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教師和其他學生對于學生的自主評價應給予熱心反饋,使這種自我評價更為客觀,更符合實際,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提高評價的積極效果,使學生獲得鼓舞、鞭策,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起創(chuàng)新的思維,使課堂教學知情相融。
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課,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是這樣指導學生評價的:“誰有把握讀好漓江的水?”有位同學重讀了靜、清、綠這三個關鍵字,他讀得很認真,也很自信。“你有評價自己朗讀的優(yōu)先權,先請你自己評價吧!”老師這樣引導,學生于是開始評價:“我把漓江水的特點讀出來了,還加重了語氣?!薄罢婧?,你真會體會。不過,除了加重語氣外,有時輕讀也能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不信,你可以試試。”學生開始試讀,我請他自己體會。學生感到拉長并且輕讀更能讀出漓江水的特點,讀得太響太重漓江水就要咆哮了。在這個朗讀評價的過程中,我始終讓學生自己當自己的評委,僅在引導、點撥,我在和學生作平等的交流。在這種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下,學生是自己的老師,評價的功能不是定性,而促進學生朗讀能力提高的手段之一。
總之,個性化閱讀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基礎,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地、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