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肩托是繼腮托之后的又一個發(fā)明,肩托已被大多數(shù)小提琴演奏者接受,成為重要的輔助工具。肩托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演奏者持琴演奏中,演奏者放松的左肩并擁有合適的支撐點得以使左手釋放,自如地上下?lián)Q把,配合右肩、右臂的放松,以及持琴角度等演奏出優(yōu)美的音色。所以,持琴與肩托的關系需要探討。
關鍵詞:小提琴;持琴;肩托
肩托是繼腮托之后的又一個發(fā)明,肩托已被大多數(shù)小提琴演奏者接受,成為重要的輔助工具。肩托對小提琴初學者很有幫助,初學者可以使用肩托放松左肩并找到合適的支撐點,從而釋放左手,令左手可以更自如的進行各種技巧演奏。由于左肩的穩(wěn)定,這為左手的上下把自如和右手的平穩(wěn)運弓提供了條件。
在早期小提琴演奏中,是沒有肩托的,小提琴甚至沒有腮托。為了使更多的小提琴愛好者自如地演奏,小提琴的指板也有改進。最先小提琴的指板是很短的,它的長度只夠三或四個把位的上下交替。在十七世紀,法國優(yōu)秀制琴師讓-巴蒂斯特?維堯姆改進了延長了指板的長度,將其延長。這種改進為我們現(xiàn)在小提琴演奏帶來了大大的便利。
腮托的重要性不必多說,肩托也是如此,但它有兩個弊端:首先,長期使用肩托會對琴身的漆面產生磨損;其次,肩托會對小提琴聲音的震動產生影響。因此,肩托的使用與否是一個令人爭論的問題,但因人而異,每個人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進行選擇。小提琴在演奏中最忌諱左肩緊張,左肩緊張會造成左臂僵硬,“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右臂從而也受影響。這時,肩托的重要性就體現(xiàn)了出來,但是假如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左肩放松不使用肩托,那也是最好的,最經典的例子是二十世紀著名的小提琴家亞莎?海菲茲??上攵?,能對小提琴的控制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與他的持琴息息相關。左肩穩(wěn)定是前提,但持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演奏中可以保持穩(wěn)定的狀態(tài)必須好好學習如何持琴。
不論演奏技巧有多難,演奏中不能出現(xiàn)聳肩、高低肩等使左臂緊張的動作,肩膀應該保持平穩(wěn)放松的狀態(tài),保證演奏者演奏出精確的音、完美的技巧以及美妙的音色。
左肩穩(wěn)定的支點可以合理運用下愕和鎖骨這兩個關節(jié)??茖W的講,鎖骨和下顎之間的距離一般在七至十厘米左右。持琴前,我們保持需要雙腳自然站立、腳尖向前、雙肩與地面平行并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然后架好琴、頭微側。琴本身的高度加上腮托的高度大約為六到七厘米左右,正好合適。前面一直講肩托的重要性,不加肩托會導致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可以從兩方面去分析:先分析琴頭的方向。演奏者持琴時將琴頭的方向對著身體的前方,持琴偏向身體的右側。當演奏者演奏高把位上下?lián)Q把時,手肘左右擺動的幅度會不同程度的隨之變大,當琴頭越向右,這首先影響了左手的音準,其次會限制上下把換音的速度,導致左右手速度不均衡,達不到作品的要求。另外為了作品的要求會在換把時聳肩,這時右手的運弓也會受到限制,從而導致右肩也會聳肩,弓子為了垂直運行不得不往后收或向上提。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肩膀放松的重要性,肩膀必須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這會對演奏技巧的一系列靈活性的展現(xiàn)造成不同程度的妨礙,長此以往甚至會影響演奏者的身體健康,例如,演奏時左邊會感到臂膀有刺痛,右邊手腕會酸楚無力。所以,演奏者需要合理的、放松的肩部狀態(tài)。而正確的持琴動作需要將琴頭向左方向打開。琴頭的方向可調整到合適的角度,下面仔細分析一下。
首先為解決夾琴不穩(wěn)的問題,我們可以將頭部側轉向左夾琴,頸部的轉動可以縮短下顎與鎖骨的距離,使承托的支點更加穩(wěn)固。另外只要解決了左肩夾琴的問題,右手運弓也就迎刃而解了,琴頭偏的方向太大也不影響。原因是琴頭偏左可以使我們在演奏中雙肩自然放松的落下,同時身體是內側收攏的,雙臂可以有效、可控的延伸,弓尖也會更容易控制。右手自如了,那左手也就能更自如的在指板上上下“飛舞”,既有“動力”,準確度也會大大提高;頸部向左轉動,優(yōu)點在于會使全身舒適的處于“睡眠狀態(tài)”,這也會給演奏者的雙手保持一種相對松弛的手形,左手需要放松,右手更是,那小提琴會得到更好的控制。我們通過雙手配合演奏,雙手釋放出來的力量不是來自雙手,而是在身體的其它地方。所以,下顎與鎖骨的支點是演奏者在演奏中最重要的支點之一,保持支點的穩(wěn)定性是首要。因此,肩膀要向下適度的壓,加上下顎的配合會使持琴的支點更穩(wěn)定。當肩膀向下壓時會有一種把力量放在肩脾骨部位的感覺,大臂也會有一種沉重感,但手指會變的更輕、更靈活,結果音準會更精確,揉弦的音色更富于變化。
肩托與持琴的正確都是為音色服務,小提琴是歌唱性的樂器,弓弦關系的協(xié)調組合十分關鍵。這種協(xié)調組合的練習是要我們慢拉長弓,琴身感受運弓的松弛與自然,切記要用弓子自身的重量再配合手臂的壓力發(fā)音。我們的肩膀就是地面,琴是桌面,琴身的角度越接近于水平,則手臂就會越放松,運弓就會越自然。但琴面傾側的角度過大,右手在運弓時就會人為的向左用蠻力,用力會不自然,一味的追求寬厚龐大的音量,所有的聲音都是強行做出來、壓出來或者用手指緊緊捏出來的,音色聽起來很難受。所以,長弓運弓練習很重要,在練琴之前都要慢練短暫的一段時間,訓練肩部放松、手臂自然、琴面角度盡量接近于水平,配合身體適當?shù)暮笱?,最終發(fā)出一種松弛、通透的音色,音色和音量也就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作品做出不同程度的變化。
綜上所述,肩托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左肩在演奏中處于相對放松的狀態(tài),這種放松的狀態(tài)是左手技巧準確性、右手運弓發(fā)音的最保障。憑借雙肩的放松可形成雙手技巧演奏的合理組合,使小提琴練習更有效率、更加松弛,小提琴演奏更有吸引力、更觸人心弦??偠灾?,只要解決好肩膀與持琴關系的合理性問題,那結合自身情況,肩托的實用與否就可以自己拿捏了。小提琴文化細致縝密,我們還需努力學習研究。
參考文獻:
[1]《肩墊與持琴—小提琴演奏與教學札記》;
[2]《淺談小提琴演奏中肢體組合關系的協(xié)調》;
[3]《小提琴的的發(fā)展與變革》
作者簡介:
金帥(1998-),女,山東省青島市人,民族:漢,職稱: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