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軍
【摘 ?要】 寫作能力是初中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題。本文通過教學實例說明過程性寫作教學注重寫作過程,突出交際功能,有助于學生寫作,在單詞運用及文章連貫方面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 初中英語寫作 ?過程寫作教學法 ?示例
《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寫作能力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導入——操練——寫作——評改”四個步驟的教學方法,依照“激活思路感知體驗——實際操練真實運用”的教學過程,訓練學生掌握英語寫作方法和技巧,達到綜合運用語言的目的。
在英語課堂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信息的輸入、輸出和反饋形成一個不斷生成發(fā)展的系統(tǒng)。前期主要是通過“導入”引入并明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交流,熟悉相關詞匯、句型,為寫作準備語言素材。執(zhí)行任務階段,學生“練與寫”的實際寫作時強調要自然流暢地使用語言,使其語言由最初的零散的到整合的,由無序的到有邏輯的,由交際性的到書面性的。最后階段,通過“改與評”反饋學生寫作任務,著重于將學習過程中觀察到的語言特征系統(tǒng)化并鞏固寫作過程中的新的語言知識。
現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Topic 3有關“Eating Habits”話題,設計一篇題為Chinese Table Manners作文,運用過程性寫作法,我們可以通過四個步驟來完成寫作訓練:
1.導入(討論主題,激活內容)。 教師通過展示四幅國人進餐不文明圖片,如speak loudly, eat with arms on the table等,引入目標寫作話題——Chinese Table Manners,圍繞寫作主題(也可以是與某一話題相關的課文或對話),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歷分組討論在中國進餐不文明的舉止,如talk too loudly at the table, cough at the table, eat first, eat too fast, point at others with chopsticks, answer the phone loudly等,這樣的活動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激活寫作興趣,也在引導學生復習相關的詞塊;此時學生進入準備狀態(tài),通過“圖式理論”對已有的相關信息進行搜索整理。
2. 操練(要點整合,聯句成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初步感知寫作內容,聚焦詞匯拓展、句法輔助、段落組織等具體目標進行強化意識訓練,如針對以上不良進餐習慣,引導學生分別給出正確的進餐禮儀,talk lightly after eating up the food in the mouth, turn around and cover the mouth with the napkin, let older people eat first等,隨后教師給出相關句型:It?蒺s impolite to... You shouldn?蒺t / needn?蒺t / had better not / mustn?蒺t... Remember not to...It?蒺s polite to... You should / need / had better / must... Remember to... 讓學生嘗試寫出相應的句子。為了讓學生有話可寫,教師通過設置各種情境,如If you don?蒺t know how to use chopsticks,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r favorite food is far away from you,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want to cough,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r phone rings, what should you do?通過說寫結合,明確文體、要點、人稱、時態(tài),為后續(xù)寫作活動做好鋪墊。
3. 寫作(構思寫作,自我完善)。通過歸納總結以及獨立思考等過程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形成知識正遷移,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寫作任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給出作文情境“假設你是Michael,一個中國人邀請你的叔叔到他家吃飯,但你叔叔不知道該注意些什么。請你根據下面的提示寫一封70詞的信,告訴他一些餐桌上的禮儀”,幫助學生分析后,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從Beginning, Body, Ending三部分寫出作文提綱,教師在學生需要時(如選詞和句型沒把握,寫作思路上出現了中斷等等),可以和他們進行探討,做一個助學者,鼓勵學生在寫作實踐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讓寫作過程更流暢。
提綱完成后,可以讓學生寫草稿,把初步構思成型的邏輯落實到紙上。教師從旁觀察學生的創(chuàng)作過程,發(fā)現并糾正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將剛才口頭練習的詞句運用到寫作中去,達到學以致用。
4. 評改(同伴互助,反饋點評)學生之間依據“評價標準”,同伴之間互相批改。教師把學生分為2人或3人一組,讓他們參考老師授課時提出的一些針對文章內容、結構、形式、詞匯和句式的現象和標準對同學的作品做出修改和評價。在生生互評的階段,同學們的參加模式是相互討論,而討論的中心應該是針對文章的結構,當然,也可以針對諸如單詞的拼寫或語法的糾正等細節(jié)性的小間題糾錯??梢宰寣W生對同組同學的文章做出書面的評價,也可指出語法點的錯誤然后再在組內互相商討,并做出修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可在教室巡視,指導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而不能直接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
運用投影儀、板書或者朗讀等方式向同伴展示交流,陳述互評結果,分享合作成果。老師選取幾篇學生作品進行示范修正和點評,教師通過展示進一步發(fā)現問題,糾正學生在寫作中存在共性問題,給予建議,讓所有學生朝正確的評改目標努力。隨后教師呈現自己的范文,讓學生自我評價或者互相評價,進一步明確評價的要點,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最后讓學生進行二次寫作,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最新的想法補充到文章中去,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二次寫作如果當堂無法完成,可以作為課后作業(yè)完成。
過程性寫作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些問題,如組織討論時課堂比較混亂;學生不愿意思考,不主動交流,依賴他人;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互批結果不夠客觀等。
通過用過程性寫作法進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寫作是一個與他人有意義的交流的過程,在與師生的交流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寫作技能,擴展了知識結構,拓寬思維范圍,學會從讀者角度審視自己的文章,加強了他們的寫作意識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