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提出螺旋式教學設計方案,從學習過程、教學內容、教學項目和教學環(huán)節(jié)4個方面具體闡述螺旋式教學設計方案,結合教學實際說明開展螺旋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螺旋式教學法;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項目;教學環(huán)節(jié);混合式教學
0引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課程涉及計算機軟硬件基礎、操作系統(tǒng)、文字處理、電子表格、互聯(lián)網技術等相關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掌握常用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具備計算機文化素質,提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適應未來信息時代工作的需要。同時,該課程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鍛煉動手實踐的能力也起著積極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呈螺旋式上升,這是科學的認知規(guī)律,因此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也需要符合科學的認知規(guī)律。
1螺旋式教學設計
1.1學習過程的螺旋式設計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必須通過上機實踐才能真正掌握辦公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網絡配置、操作體統(tǒng)設置等的教學內容,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實踐不僅僅是一種操作或實驗,而是一個對知識和方法不斷深化理解、驗證的過程,如學習辦公軟件的過程是先認識界面,再熟悉各個功能區(qū)的具體功能,最后綜合運用,這一知識升華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學習論文排版的過程是先學習樣式、大綱視圖、圖表引用、頁眉頁腳、分節(jié)、索引和目錄等相關知識點,然后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將所學知識穿插起來,進而直觀地了解、深刻理解論文排版的方法。
1.2教學內容的螺旋式設計
教學內容的選取是進行教學項目設計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的基礎。教學過程的開展要在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不斷擴展教學知識點的廣度,不斷加深教學知識點的深度,整體呈現(xiàn)出螺旋式上升的勢態(tài)[2]。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分3個階段完成。初級階段進行相應知識點的講解,主要讓學生掌握office辦公套件中文檔處理、表格處理、幻燈片制作、網頁制作及數(shù)據(jù)庫等實用工具的使用,使學生具備辦公自動化所需的能力。中級階段從實際問題出發(fā),整合所學知識,綜合運用文字操作、電子表格、網絡技術,讓學生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級階段關注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的結合,通過計算機技能有效地解決本專業(yè)的應用問題。
1.3教學項目的螺旋式設計
螺旋式教學法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實現(xiàn)對教學項目的設計,即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出適合的教學項目,體現(xiàn)出知識點的累進以及深度的漸進。一個完整的螺旋式教學項目是以知識點或解決方案的逐漸遞進為原則的多個子項目集合,多個子項目之間有前后關系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項目中的知識點之間構成層層遞進的環(huán)鏈關系,它們之間既有知識點的疊加,又有知識點的延伸,從而達到知識點的螺旋上升。
1.4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螺旋式設計
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為準備、實踐和評估反饋3個環(huán)節(jié),并形成逐層遞進關系。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對教學知識點精準細致的分析,結合前期教學反饋結果,采取目標任務分解法將所有知識點打散,并采用一個個案例將打散的知識點進行有機的組合,并結合興趣教學法,設計出知識點清晰、重難點分明、綜合應用強的教學內容。實踐環(huán)節(jié),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實踐性強的特點,解決學生眼高手低的現(xiàn)狀,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加大實踐力度,激發(fā)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將所學內容消化收。
2開展螺旋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螺旋式教學法的實施,需要教師有更高的綜合素質[3],教師不僅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并且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學思想。首先,教師需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思維發(fā)展變化的特征,并對整個工作過程作系統(tǒng)的分析。其次,由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全校公共課,因此教師要熟悉所授課專業(y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了解授課學生專業(yè)領域中計算機的具體應用,在綜合應用項目的選擇上,盡可能貼近授課學生的專業(yè),更好地因材施教,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學項目體現(xiàn)“螺旋式”教學法的理念,設置一個個循序漸進的子項目時,子項目的選取需要預留較強的擴展空間,必須能引入新的知識點或新的解決方法,子項目間形成螺旋上升趨勢,既有重復的或相似的可訓練項目,又可以增加難度或實現(xiàn)功能擴展,成為新的難度遞增項目。
(3)加強運用螺旋式教學法,需要教師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用,勇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面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扮演知識傳授者和興趣引領者的角色,通過精心準備的教學案例傳送知識,通過興趣驅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主動性,通過任務驅動引領學生尋求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在開展螺旋式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教學的導入,它是一節(jié)課教學的開端,不僅起到引導和銜接教學內容的作用,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思維導入法、滲透導入法、引路導入法和啟發(fā)導入法都可以滲透到螺旋式教學法中,對總體教學過程能夠起到一個良好的開端與銜接下文的雙重教學指導作用。
(5)借助多種信息化教學平臺,如藍墨云班課、優(yōu)慕課、計算機等級考試系統(tǒng)等,在螺旋式教學法基礎上,結合多種先進的教學法,如翻轉課堂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驅動教學法等,實現(xiàn)大學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3結語
螺旋式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在具體項目集合驅動下關聯(lián)相關知識并具體實現(xiàn)方法,而且能讓學生領會所學知識和方法的具體應用范圍和應用優(yōu)勢。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螺旋式教學項目的設計,結合螺旋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會螺旋式上升,最終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5]。螺旋式教學方法具有適用性,不僅可以應用到大學計算機基礎類課程,也可應用到具有實踐性的其他課程上。
參考文獻:
[1]郭艷燕,周世平,賀利堅,等.信息化平臺下的程序設計課程混合式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7(6):74-78.
[2]冷鵬.教師如何有效實施螺旋式項目教學法[J].價值工程,2011(33):171-172.
作者簡介:左九華,男,江西新余,講師,江西工程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