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燕 王成文 許勝 顧興響 王壘壘 徐玉枝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181-01
優(yōu)維顯又名碘普羅胺注射液,屬于一種非離子型碘造影劑,主要用于血管造影、尿路造影、增強CT檢查、各種體腔造影等。其滲透壓超過1000mosm/L,如果出現(xiàn)外滲輕者范圍局限,局部出現(xiàn)針刺皮丘樣腫脹,較重者出現(xiàn)穿刺部位腫脹、皮膚蒼白、前臂腫脹而飽滿;嚴重者腫脹可以累及整個上肢軟組織,皮膚出現(xiàn)水泡。由于造影劑濃度高,久留于肌間隙內(nèi),有發(fā)生肌肉壞死的可能,因此我們必須及時處理,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2018年10月我院發(fā)生1例冠脈CT增強檢查過程中優(yōu)維顯370嚴重外滲,經(jīng)積極治療及實施個性化護理,患者外滲部位未發(fā)生壞死及其他并發(fā)癥。僅通過特殊個案護理,總結臨床護理經(jīng)驗,供同行參考借鑒,現(xiàn)報道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朱某某,女,64歲,因“冠心病、心率失常”入院,入院后給予冠脈CT增強檢查,置入靜脈留置針無異常后,遂連接高壓注射器進行CT掃描。常規(guī)給予生理鹽水 20ml峰值測試掃描無異常,后行余量造影劑正式掃描。因血管未顯影,發(fā)現(xiàn)造影劑外滲,立即回抽外滲造影劑并拔除靜脈留置針。見右手背及右上臂腫脹,6小時后整個右上肢嚴重腫脹,且出現(xiàn)青紫色、壓之不褪色,皮溫低,質硬。次日,右手背出現(xiàn)兩黃豆粒大小水泡,疼痛感明顯。給予及時正確處理7天后患者外滲部位恢復正常,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2 護理
2.1 常規(guī)護理:本患者造影過程中血管不顯影發(fā)現(xiàn)造影劑外滲后立即回抽外滲造影劑,停止注射并拔針,用棉簽按壓穿刺部位。同時給予50%硫酸鎂+地塞米松10mg濕敷,每4小時更換一次,連用3天。具體做法:紗布浸濕50%硫酸鎂+10mg地塞米松溶液,覆蓋在腫脹部位及其上下10cm的肢體部位。因地塞米松為高效抗炎激素,有抑制因化學及其他物理因素所致的炎癥及修復血管內(nèi)皮的損害,而硫酸鎂又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兩者合用可以使腫脹局限,并促進滲出液的吸收,減輕疼痛。本患者濕敷48小時后右上肢腫脹、疼痛感明顯減輕。
2.2 體位護理:本患者造影劑外滲后即協(xié)助患者抬高右上肢,并且使其高于心臟水平。抬高患肢有利于外滲造影劑的吸收,促進局部靜脈回流,減輕組織水腫。同時能降低毛細血管靜水壓、減輕炎癥反應。
2.3 局部護理:本患者手背部水皰由于滲液不是太多,未行抽吸。給予喜療妥軟膏涂抹局部,與硫酸鎂+地塞米松濕敷交替進行,每4小時1次。每次重復使用前用清水洗掉。喜療妥的主要成分為多磺酸粘多糖,它通過抑制各種參與分解代謝的酶以及影響前列腺素和補體系統(tǒng)具有抗炎作用。多磺酸粘多糖還能通過促進間葉細胞的合成以及恢復細胞間物質保持水分的能力從而促進結締組織的再生。因此,喜療妥能防止淺表血栓的形成,促進滲液吸收,阻止局部炎癥的發(fā)展。
2.4 心理護理:本患者性格內(nèi)向,不善言談。由于疾病本身的因素,出現(xiàn)情緒低落,加之造影劑外滲,恐懼感加重。我們主動與其交流,消除患者的顧慮,盡可能的滿足其護理需求,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造影劑外滲后的相關知識,耐心傾聽患者的不良感受,給予真誠的安慰,鼓勵患者,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促進康復。
3 討論
CT高壓注射器注藥速度快,對血管壁的沖擊力大是造成造影劑外滲的主要原因。對高危人群如長期化療、老年血管硬化、肥胖等患者進行增強掃描時,造影劑外滲的機率相對較高,應引起高度重視。造影劑粘滯度大、滲透壓高,外滲后對皮下組織刺激性強,腫脹組織局部壓迫血管神經(jīng)引起血液循環(huán)障礙和腫脹疼痛,皮膚出現(xiàn)水泡甚至出現(xiàn)組織潰瘍和壞死,因此在發(fā)生造影劑外滲時應積極處理,盡量避免皮膚壞死和潰瘍的發(fā)生。在我們的經(jīng)驗中,避免造影劑外滲最好的方法是提高醫(yī)護人員的責任心,不斷加強自身專業(yè)水平和素養(yǎng),早預防早處理,使造影劑外滲的發(fā)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3.1 穿刺血管的選擇:高壓注射器注藥速度快,壓力大,因此其靜脈穿刺技術比一般的靜脈穿刺要求高,應首先選擇粗、直、富有彈性,并能很好固定的血管。要避開關節(jié)、靜脈竇、血管分叉等處靜脈。穿刺時將套管全部送進血管并固定好,以防造影劑在快速注射時引起套管針的移動,造成藥物外滲。
3.2 穿刺方法的改進:CT高壓注射器從原來使用蝶形12號頭皮針到使用套管針,我們根據(jù)檢查部位和注射壓力選擇套管針,注射速度為1.0-2.0ml/s,用24G;注射速度為2.5-3.5ml/s,用22G;注射速度為4.0-4.5ml/s,用20G;注射速度為5.0-5.5ml/s,用18G套管針。大角度靜脈穿刺法對穿刺部位的組織損傷小,比常規(guī)靜脈穿刺更加安全可靠[1],因此我們一般采用大角度,直刺法進針,針頭刺入血管見回血后抽出針芯1mm再平行順靜脈腔全部進入血管后抽出針芯接連接管,同時避免反復來回穿刺血管。
3.3 穿刺部位的固定:穿刺針頭部位要妥善固定,先用3M透明膠布以穿刺點為中心點橫向粘貼,然后再固定針柄,最后固定螺紋連接管在患者手臂上,使之能隨著掃描時機床的移動而移動。
3.4 降低外滲的方法:在穿刺成功后,要確認套管針在血管內(nèi),方可連接高壓注射器,注射前認真檢查高壓注射器及連接管,旋緊套管針和連接管的螺紋接頭。高壓注射器放于合適位置,使管道連接留有余地,以防過度牽拉造成套管針及連接管脫出。上機床定好掃描體位,用高壓注射器設定生理鹽水20ml快速靜脈試推,并將食指輕放在患者注射部位感覺液體在患者血管內(nèi)向心性流動。如果患者穿刺部位無疼痛及腫脹,表明血管無損傷,才能進行正常掃描,如果患者局部疼痛或腫脹,立即停止注射拔針并更換穿刺部位,直至無外滲發(fā)生時才可進行增強造影檢查。
3.5 高壓注射的觀察:常規(guī)增強的速度應為2.0-3.0ml/s,血管成像的速度4.0~5.0ml/s。CCTA檢查,心率<70次/分且平穩(wěn)者,掃描延遲時間內(nèi)通過機房攝像頭持續(xù)密切觀察,注藥過程中一旦發(fā)生外滲,立即停止高壓注射。給予及時正確的處理,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宋曉波,岳建峰,張穎,蘇寧,韓霞,揚寧江.大角度靜脈穿刺法與常規(guī)靜脈穿刺法的對比實驗研究[J].黑龍江護理雜志,2000,1:47.
[2]南英姬,馬惠麗,薛鳳艷.CT增強掃描中造影劑外滲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21:231.
[3]劉暉.造影劑外滲的預防及正確處理[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