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巖
摘 要:檢察機關多數(shù)是行政機關,但是各個國家之間的刑事檢察權限并不相同,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偵查權,造成差異的根本原因是權力觀念和訴訟價值等,其中也包括訴訟傳統(tǒng)和刑罰目的存在的差異,因此我國在制定檢察制度時應該全面考慮上述因素。下面本文將列舉不同國家的刑事檢察權限,并進行對比分析。
關鍵詞:刑事檢察;執(zhí)行權;對比研究
刑事檢察是我國人們檢察院的主要業(yè)務之一,人民檢察院按照我國法律規(guī)定,對刑事偵查活動及刑事審判活動進行監(jiān)督檢察。刑事檢察主要表現(xiàn)在審查逮捕人犯的案件,決定是否逮捕;審查免于訴訟案件,決定是否提起免于訴訟或者公訴。從三權分立角度出發(fā),我國檢察權屬于行政權,并不屬于司法權,在國家機關定位中屬于行政機關。還有部分群體認為檢察機關的權限應該包括起訴權,不應該包括偵查權和監(jiān)督權,為更好的解決爭論,本文將列舉部分國家刑事檢察權限進行分析。
一、各國家刑事檢察權限
(一)英國
1985年之前,英國刑事檢察機構比較分散,職權相對狹窄,為適應國家發(fā)展,1985年英國出臺《犯罪起訴法》,制度中明確規(guī)定在1986年開始分別在威爾士及英格蘭設立刑事檢察機構,保證刑事檢察機構的統(tǒng)一性和獨立性,擴大刑事檢察權限。根據(jù)《犯罪起訴法》英國檢察機關具體權限為:決定是否將刑事案件向發(fā)言提出訴訟;審理復雜案件,出庭辯論;上訴權和起訴方同時出庭;向警務部提出關于刑事事物的建議;完成檢察長下發(fā)的各項任務。
(二)美國
美國刑事檢察系統(tǒng)不具備統(tǒng)一性,聯(lián)邦及州有獨立的刑事檢察機構,各聯(lián)邦及州設立的檢察權限各不相同,在聯(lián)邦的刑事檢察系統(tǒng)中,檢察權限包括:對犯罪案件向聯(lián)邦法院提出訴訟;出席陪審團審查案件;有權利針對判刑給予建議;有權利偵查官員犯罪行為;有權利和被告方的律師答辯交易。除此之外,檢察長還有權利檢察各聯(lián)邦局工作。在各州檢察系統(tǒng)中,各州實際情況不同,因此權限也存在差異,主要包括:提出訴訟前可調查罪犯犯罪的實施,部分案件可參加到偵查中;有權利審查收集的證據(jù)等相關材料,有權決定刑事案件撤訴和起訴,有權決定和被告方的律師答辯交易,有權出席法庭進行審判。
(三)德國
德國的檢察機關主要實施審、檢合署制,但是由于實施的設計聯(lián)邦制結構形式,因此檢察機關可分成聯(lián)邦及州,分別是聯(lián)邦檢察機關、州檢察機關,分別由聯(lián)邦司法部長、州司法部長管理,兩者并沒有領導關系,更多的是協(xié)調關系。聯(lián)邦檢察權限包括:參加聯(lián)邦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偵查并檢控危害國家內部安全的案件,充當法律的保護者;登記犯罪案件,隨時接受咨詢;可采取逮捕和搜集等強制性措施;有權利決定可否提出公訴;有權利監(jiān)督審判流程,并提起上訴。州檢察權限包括:受理檢舉行使及刑罰請求;偵查指揮及領導的刑事案件;可采取搜查和拘留等強制性措施;在審理階段充當公訴人,監(jiān)督審判流程是否具備合法性,執(zhí)行刑事處罰,依法赦免。
二、刑事檢察比較
(一)偵查權不同
偵查權的差異主要存在英國、德國、法國等聯(lián)邦之間,在國家刑事訴訟中,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均賦予刑事檢察機關偵查權,只是偵查權的大小不同。法國檢察官兼具國家司法警察職權,指揮司法警察偵查活動,當檢察官在犯罪現(xiàn)場,則需要檢察官行使司法檢察職務,并調集警力。法國出臺的《刑事訴訟》中規(guī)定,在司法警官的監(jiān)督下,結合檢察官指示和職權,預偵案件,預偵受到檢察長的監(jiān)督。德國檢察機關不僅可自行偵查,還可向檢察長匯報偵查的結果。檢察院可要求機關部門提供資料,可通過自行或者機構部門偵查。機構部門和官員具有接受請求和委托事務的義務。在國家司法實踐的過程中,中等程度的刑事案件需要警察獨立偵查,待案件的情況基本確定后,才可移交檢察官,在重大或者特殊案件中,檢察官才可直接參加偵查,這充分體現(xiàn)出德國的檢察官具備的偵查權受到法律保障。在日本偵查目的是為公訴作出準備,公訴及維持公訴責任隸屬于檢察官,檢察官具有偵查權和指揮權、指示權,檢察職員主要服從檢察官指揮。例如日本出臺的《形式訴訟法》中,檢察官可自行偵查。檢察官在所在管轄范圍內,可對警察職員作為一般指示。
(二)自由裁量權不同
符合訴訟條件的案件,應該向法院提出訴訟,檢察機關在決定對某人提出訴訟時具有裁量權,主要有兩種做法分別是“起訴法定主義”和“起訴便宜主義”。所謂“起訴法定主義”指的是當刑事案件符合起訴條件后,檢察機關便可提出公訴,不具備自由裁量余地。“起訴便宜主義”指的是當刑事案件符合法定條件時,檢察機關仍需要結合具體情況決定能夠提出公訴。1801年1月1日—1900年12月31日之前,“起訴法定主義”被廣泛采用。當前刑罰觀念發(fā)生改變,刑事政策完善,嚴格采取“起訴法定主義”的國家較少,大部分國家都認為檢察機關具有自由裁量權,但是實施范圍和實施程度不同。在自由裁量權范圍上,德國和俄羅斯檢察機關自由裁量權的范圍較小,僅限于“輕微犯罪”。德國出臺的《刑事訴訟》中規(guī)定,在處理輕罪時,當行為人的責任較輕時,不存在公眾利益的,待法院同意后,檢察院可不追究責任。法國的檢察官具有的自由裁量權僅在追訴階段起效,當案件提交給法院或者法官后便無效。
結束語
綜上,從對比分析中得知,國外部分國家認為檢察機關屬于行政機關,但是各個國家之間的檢察權限仍存在差異,但是也有相同之處,刑事檢察權限與國家的國情相符,是國家政治和文化、制度的主要產物,適合國家的發(fā)展。因此我國在制定檢察制度時,應該參考國外優(yōu)秀的因素,但不能認為國外實行的刑事制度可直接應用于我國。
參考文獻
[1]于瑩瑩,于晴晴.刑事和解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比較研究——以檢察機關職能為切入點[J].現(xiàn)代交際,2018(09):73-75.
[2]沈威,陳宇.論檢察環(huán)節(jié)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完善——基于兩岸實務的比較[J].現(xiàn)代法治研究,2017(03):12-25.
[3]張平,房國賓,楊平.檢察機關刑事簡易程序救濟舉措之比較與借鑒[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7(10):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