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升 李寶宏
摘要:目的 探討手法復位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法將其分為A組(80例)和B組(80例),A組采取基本藥物聯(lián)合電針進行治療,B組在A組基礎上采取手法復位進行治療,并比較不同組患者臨床效果。結果 A組和B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2.5%(74/80)和80.0%(64/80),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前,A組和B組患者疼痛NRS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1周,A組和B組患者疼痛NR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其中B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治療1周后B組患者Cobb角、椎體中央高度和椎體前緣高度均明顯高于A組(P<0.05)。結論 手法復位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療效較佳,不僅有效減緩患者疼痛程度,同時還能促進機體功能恢復。
關鍵詞: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手法復位;臨床效果
目前全球范圍內約有2億人次骨質疏松患者,而國內約有8800萬人次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質疏松。骨脆性增加是骨質疏松患者主要特點,導致骨折風險增加,尤其是絕經后女性。臨床調查研究,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在老年人群常見疾病中約占到30%,并對老年人群預后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多采取微創(chuàng)椎體成形術、中醫(yī)傳統(tǒng)復位固定和手法固定復位。本研究對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采取基本藥物、電針結合手法復位進行治療,獲得較好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法將其分為A組(80例)和B組(80例)。A組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齡范圍為(62~80)歲,平均年齡為(71.7±5.2)歲,骨質疏松病程為(2~6)年,平均病程為(3.3±0.5)年;A組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齡范圍為(60~82)歲,平均年齡為(71.5±5.4)歲,骨質疏松病程為(2~8)年,平均病程為(3.5±0.3)年?;颊咭话阗Y料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根據(jù)臨床癥狀和MRI檢查結果診斷為新鮮椎體壓縮性骨折,均有外傷病史和骨質疏松,受傷至手術間時間<3周,影像學檢查無脊髓和神經壓迫,骨折椎體后壁基本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冠心病、高血壓和肝腎功能障礙等,存在峽部不連或椎弓根損傷者,伴有椎體囊性病變、結核和腫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對碘海醇等造影劑以及骨水泥存在過敏者。
1.3 方法
A組采取基本藥物與電針進行治療:要求患者嚴格臥床休息,予以口服類固醇抗炎以及非甾體抗炎鎮(zhèn)痛藥物治療,予以電針、局部中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同時適當采取腰背肌功能練習,若疼痛顯著改善,則在胸腰椎支具保護下進行床下活動。B組在A組基礎上采取手法復位進行治療:取俯臥體位,懸空腹部,在骨盆部和胸部墊上枕頭,復位助手分別握住患者雙腋下以及足踝部實施縱向牽拉,約3min,復位者雙手掌疊壓在傷椎的棘突后方,向床面緩緩加壓,至傷椎棘突后畸形消失。
1.4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①顯效指經治療后骨折端基本愈合且Cobb角度恢復超過5°;②好轉指經治療后骨折端較前明顯愈合且Cobb角度恢復(1~5)°;③無效指經治療后骨折端未見愈合,且Cobb角度未見恢復或者較前增加;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比較不同組治療有效率。采用疼痛NRS評分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將一條直線分成10段,由患者根據(jù)過去24h內嚴重疼痛在對應的數(shù)字上畫圈,0分表示疼痛,1~3分表示輕微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疼痛劇烈,比較不同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NRS評分。比較不同組Cobb角、椎體中央高度和椎體前緣高度。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處理,P<0.05表示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A組和B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2.5%(74/80)和80.0%(64/80),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患者治療前后疼痛NRS評分
治療前,A組和B組患者疼痛NRS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1周,A組和B組患者疼痛NR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其中B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詳見表2。
2.3 患者治療后Cobb角、椎體中央高度和椎體前緣高度比較
治療1周后B組患者Cobb角、椎體中央高度和椎體前緣高度均明顯高于A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不僅包含骨折的一般臨床表現(xiàn),同時還有根性放射性疼痛,其中腰背部疼痛是最重要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然而少數(shù)患者骨折后疼痛程度不明顯,或者服用止痛藥物或早期臥床休息后疼痛改善,但椎體繼續(xù)被壓縮,骨折愈合較差,引起脊柱后凸畸形[2]。臨床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目標主要為促進椎體高度恢復、緩解腰背部疼痛,加速日常生活能力恢復。
臨床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過程中,藥物結合電針治療的臨床效果有限[3]。王紀坤等研究報道,手法復位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使椎體前方獲得較好支撐。手法復位作為中醫(yī)骨傷科的常見治療方式之一,通過對棘突進行加壓,能有效提高前縱韌帶的張力。文獻報道,手法復位在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方面具有較大優(yōu)勢,手法復位者對傷椎施加外力,能減輕脊柱后凸畸形,促進椎體高度恢復,增大壓縮區(qū)骨組織體積。本研究對手法復位聯(lián)合經皮椎體成形術與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A組和B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2.5%和80.0%,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前,A組和B組患者疼痛NRS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1周,A組和B組患者疼痛NR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其中B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治療1周后B組患者Cobb角、椎體中央高度和椎體前緣高度均明顯高于A組(P<0.05);這提示與基本藥物結合電針治療相比,手法復位力量更大,短時間內復位程度更高。以上研究與趙傳營等[4]研究相一致。
綜上所述,手法復位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療效較佳,不僅有效減緩患者疼痛程度,同時還能促進機體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 曹冬子,許正偉,王存良,等. 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后新發(fā)骨折的危險因素分析[J]. 空軍醫(yī)學雜志. 2018,34(1):41-44.
[2] 王小健,蘇云星,宋潔富,等. 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后繼發(fā)骨折相關因素的Meta分析[J]. 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 2017,19(9):782-790.
[3] 覃裕,馮小波,曹啟輝,等. 經皮椎體成形術與保守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效果對比分析[J].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7,37(z1):114-115.
[4] 孫志剛,易小波,張正廉,等. 體外椎體復位器聯(lián)合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8,29(14):2284-2286.
作者簡介:丁春升,男,1980年3月22日,學歷本科,山西省河曲縣,漢,主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