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高永萍
【摘 ?要】目的:探討個性化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98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2組,每組4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個性化康復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jié)果:觀察組護理后吞咽功能改善率9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6%,差異顯著(p<0.05)結(jié)論: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困難情況,對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個性化康復護理;腦卒中;吞咽障礙;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7-0235-01
吞咽障礙為腦卒中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據(jù)有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其發(fā)生率在51%~73%[1]。吞咽障礙容易使患者發(fā)生飲水嗆咳、脫水、營養(yǎng)不良等,同時還容易增加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2]。因此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對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護理,獲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我院2018年7月~2019年5月間收治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49例。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齡54~79歲,平均(63.6±3.4)歲;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齡53~78歲,平均(62.7±3.9)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具有分組研究意義與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給予患者神經(jīng)內(nèi)科治療,根據(jù)患者意愿輔助其進食,鼓勵并指導患者及家屬其進行簡單吞咽康復訓練,處理出現(xiàn)嗆咳的方法等。
1.2.2觀察組給予個性化康復護理 ?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大多患者除吞咽障礙外還伴有多種障礙,加之受嗆咳、誤吸等不良情況的影響,患者在治療護理期間難免出現(xiàn)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甚至配合性降低、拒絕進食等。因此護理人員應時常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鼓勵與安慰,對對其進行疾病健康知識宣教,通過講述治療成功案例增強其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②吞咽訓練:(1)針對不能經(jīng)口進食的重度吞咽障礙患者,為避免誤吸及保障癌生理需要,給予鼻飼進食,如魚湯、雞湯、牛奶等,每次200~400ml,溫度38℃左右,每天4~6次。鼻飼期間鼓勵患者經(jīng)口進食,若進食量恢復一半以上,且連續(xù)2天沒有發(fā)生嗆咳情況,可將胃管拔除,進行吞咽功能訓練,不具備條件者則每個1周更換胃管,進行空咽動作訓練,完成吞咽過程后可盡早拔除胃管進行訓練;(2)針對中度吞咽障礙者可不同吞咽肌群的功能訓練:舌訓練:舌頭用冷藏后的紗布包住進行上下左右運動,或?qū)ι囿w進行按摩,以增加其感覺;喉、咽部及頰肌訓練:通過深呼吸、鼓腮、吹起等方式進行喉、咽部及頰肌的內(nèi)收運動訓練;下頜運動訓練:將患者下頜輕拖住,讓其進行張閉口,咬動牙齒、下頜向兩側(cè)的運動訓練;舌吞咽反射訓練:對患者下頜皮膚及甲狀軟骨進行按摩,以促進舌運動及下頜運動,每天2次,每次15min;每日三餐前使用粘取冰凍的生理鹽水或清水的棉棒對患咽喉壁、舌根及軟腭等部位進行冷刺激,同時進行空吞咽訓練,以利于患者形成條件反射[3];(3)針對輕度吞咽障礙者可進行攝食訓練:患者進食時半臥位,頭頸前屈,軀干上抬30°利于食物向咽部運送;若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無低血壓反應時可進行坐位進食;食物選擇應依據(jù)患者病情,可從流質(zhì)逐漸過渡到普通食物,避免容易分散、不易咀嚼、黏性的食物;進食時避免量過多,引起食物口漏或誤吸,過少對吞咽障礙形成刺激不夠,不易形成吞咽反射,應一口量;進食前先對患者進行空咽訓練,指導患者掌握點頭樣吞咽、交互吞咽等,或用金屬勺對健側(cè)舌部進行輕壓,形成吞咽,提高吞咽功能[4]。
1.3觀察指標
采用吞咽障礙評分對患者吞咽功能進行評價[5],超過9分者表示其基本痊愈,評分介于6~8分者表示其明顯好轉(zhuǎn),評分介于3~5分者表示好轉(zhuǎn),評分為1~2分者表示無效。比較兩組護理效果。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卡方x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僅在P<0.05時代表差異顯著。
2?結(jié)果
2.1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3?討論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為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易導致患者營養(yǎng)不良、脫水、肺部感染、窒息等,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吞咽障礙自然恢復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而且恢復結(jié)果也不甚理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對患者神經(jīng)功能康復造成影響。且長期鼻飼維持營養(yǎng)者可使患者咽腭部及舌肌萎縮,不利于重建吞咽功能。研究表明[6],人的大腦具有很強的可逆性及可塑性,若在早期進行積極康復訓練,對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護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護理后吞咽功能改善率9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6%(p<0.05)。說明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護理能有效提高其吞咽功能,促進自主進食,減少誤吸,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這是由于個性化護理是一種針對患者需求,屬于個性化、創(chuàng)造化、科學化的護理模式。通過針對性康復護理有效提高患者腦組織殘存的興奮性,促進新的神經(jīng)傳導通路的形成,利于大腦功能區(qū)的重建,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卒中后后遺癥。卒中后患者除吞咽障礙外,還常伴有偏癱、失語等,無法自理,容易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悲觀等不良情緒,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不能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針對不同心理問題進行開導,分享成功案例讓其增加信心,讓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感受人文關(guān)懷,從而積極配合治療。然后再針對輕中重度吞咽障礙患者實施個性化吞咽動作訓練,讓其逐漸恢復吞咽功能,滿足其生理、心理需求。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困難情況,對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胡睿嬙,鄒瑞,熊玉倩, 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影響[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8(3):221.
[2]王敏,孫寧寧,李笑, 等.家屬參與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1):81,88.
[3]劉玲霞.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影響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評價及SAS評分影響分析[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9,11(18):62.
[4]劉愛華,白亞娟,張曉宇, 等.人性化護理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康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9,22(12):1377-1381.
[5]王麗華.康復路徑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9,6(31):107,110.
[6]羅愛華,李潔鋒,利少娟.心理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吞咽障礙并發(fā)抑郁患者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9,26(11):1557-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