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史》本傳:延之嘗問鮑照已與謝靈運優(yōu)劣。照曰:“謝公如初發(fā)芙蓉,自然可愛,君詩如鋪錦列繡,亦雕繪滿眼?!毖又K身病之。時人在玄學影響下,看待事物更追求道法自然,而此與今日追求的刪繁就簡設計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緣何簡為雅,錯彩鏤金為俗?
一、意—詩言志,設計何以言志
魏晉時期推崇“詩言志”,這其實就和開頭的一段悲情有了聯(lián)系。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動蕩不安,時人大膽揚棄魏晉早期的名法思想,批評儒法之士,積極宣揚老莊“有無”、“自然”大的哲學觀。于是,魏初在道法結合思想基礎之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玄學應運而生。魏晉玄學是對老莊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道家關于“自然”的概念是其思想的重要內容?!白匀弧币辉~最早是見于老子《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句中“自然”一詞指的是以其自身為原則,自由而不受約束。而事物也只有符合“道”所要求的存在方式,才可謂之美,這種美就是把追求“自然本真”作為最高目的。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文中延之終身病之的原因了。而不加修飾,純樸自然的文風更受推崇,也是緣于其所傳達的思想內核是一個本真的人,這里就涉及到了兩個要素:詩文手法和詩文思想。將其借位到設計里就是我們常說的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設計想要表達的思想很重要,而用什么手法和語言來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尤為重要的。
除此兩點之外,審美也是左右你設計的重要因素,而審美其實和時代精神等相關,就像唐以胖為美,宋以瘦為美,胖是富足溫潤的表現,瘦則是文人高風亮節(jié)的展示,而文中兩種詩文是否真的有高下立見之分呢?端看當時人的精神象征意義是什么了,顏謝作為南朝兩大名家,能出名其實文筆都實屬不錯,他的高下比較和時代背景思想有莫大關系,不過在內涵意義和為人處世上,明顯謝靈運更符合當時時代審美,即“道法自然”的理念,也自然當得了更高的評價。而仔細思索之下,我們也不難發(fā)現,當時推崇的道法自然的老莊理念和現代所流行的極簡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同源于一種需求心理,需要用外在的簡潔來去釋放內心的壓力。只不過當時源于社會動蕩,而在今天是由于現代繁忙的社會生活中,大工業(yè)生產,符號信息化的壓力使人性斷裂到了非常嚴峻的態(tài)勢,人們需要一種來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人性關懷。因此,人們追求一種簡約、簡潔、純凈的空間來調節(jié)精神的空間,這是人們?yōu)榱藬[脫復雜繁瑣的空間,追求簡約、簡潔、純凈空間的自然心理,而裝飾過剩的設計容易讓人感到疲倦。這是從人本身出發(fā)考量的。
所以魏晉審美思想對今天設計有一定借鑒意義,最重要原因是其思想中凝練著人們對自由的向往,對自然的敬重,對生活方式的審視。這三種也是我們做設計時所不能忽略的態(tài)度。設計以人為本、以生活為導向、以自然為依托,這是設計探尋本真,溯本求源的途徑,這樣才是設計的品格。
二、境—打造中國式簡約風
簡約主義的發(fā)展從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開始出現,作為一種現代藝術流派,主要表現于繪畫領域。后來到20世紀70-80年代在各個領域才變得時髦。米斯·凡德羅是現代主義建筑設計的最重要大師之一,他通過自己一生的實踐,奠立了明確的現代主義建筑風格,提出了“少則多”的立場和原則。然而,我國古代最為大的哲學家老子的“少則得,多則惑”異趣相通。所以“簡約主義”一詞雖然源于西方,但是這種生活理念是我國自古以來便有的,在魏晉時期更是達到登峰造極。但是在今天,我們僅僅有了理論支持還不夠,其塑造方法我們尚且不足,就像假若謝僅有道法自然,返璞歸真的思想,卻沒有妙筆生花的文采也是枉然。
北歐風格就以簡潔著稱于世,并影響到后來的“極簡主義”、“簡約主義”、“后現代”等風格,具有簡約、自然、人性化的特點。其營造手法有很大借鑒價值,第一、北歐風格與裝飾藝術風格、流線型風格等追求時髦和商業(yè)價值的形式主義不同,北歐風格簡潔實用,體現對傳統(tǒng)的尊重,對自然材料的欣賞,對形式和裝飾的克制,以及力求在形式和功能的統(tǒng)一;在建筑室內設計方面,就是室內的頂、墻、地三個面,完全不用紋樣和圖案裝飾,只用線條、色塊來區(qū)分點綴。第二、在家具設計方面,就產生了完全不使用雕花、紋飾的北歐家具,實際上的家具產品也是形式多樣。如果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的話那一定是簡潔、直接、功能化且貼近自然,一份寧靜的北歐風情,絕非是蠱惑人心的虛華設計。
北歐設計師把傳統(tǒng)和時尚創(chuàng)新運用得淋漓盡致,作為中國式簡約的新中式風格,需要從中吸取經驗,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將現代元素和傳統(tǒng)元素結合在一起,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tǒng)韻味的事物,讓傳統(tǒng)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合適的體現,而不再僅僅是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堆砌。這就像是謝詩的探尋本真和顏詩的浮于裝飾一般,他們所表達出的境界不同,而這也源于他們內在修養(yǎng)。對于能否將傳統(tǒng)和時尚創(chuàng)新結合,很多時候重點不僅僅在于制作,而在于思考,這需要設計者本身的修養(yǎng)內涵,對傳統(tǒng)知識的熟練于心,對空間的運籌帷幄,對新事物的敏感通達等;尤其是塑造中國的新中式,更應該對中國藝術文化——古詩文和中國畫有所了解和認識,實際上,那些古人的“藝境”已然了然于此了,這是我們當代所欠缺的,也是我們急需補充的營養(yǎng)成分,也希望我們可以像宗白華先生一樣“一生情篤于藝境”,再通過刪繁就簡,繪詩就素的手法來烘托“道法自然”、“大美無言,大象無形”的境界,讓中國設計回歸生活本質。
三、續(xù)—用設計語言傳承文化力量
翻閱中國的美學史可以得知,中國美學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道家思想的“樸素”、“無為”、“道法自然”、“虛實與有無”的世界觀,道家審美思想注重事物本質的美,而非“表現”之美,這種審美追求“純”、“簡”、“真”的境界,而非著重表現“繁”、“俗”的形式。雖伴隨著朝代更迭,但歷史前進的步伐并未將這種審美思想完全摒棄。直至宋代,因其處于社會結構大變革時期,商品經濟高度繁榮,且統(tǒng)治者重文輕武,這就為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尤其是文人的審美情趣成為宋代審美思想的一大主流,體現出素雅、脫俗、簡潔、去雕飾的審美境界。如宋代的瓷器代表作品——梅瓶,大異于唐三彩的粗獷線條,色彩絢爛,而是更加講究精致、簡潔、素雅的風格特征。簡約素雅審美思想在我國是一直淵源流傳的,其也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方法,因為簡約素雅思想的實質并非物象的外在形式美,而是把握內在的本質之美。同時,從材料、色彩、空間、造型等方面加以營造,這種審美思想指導下的設計給人一鐘崇尚自然、回歸本源的審美體驗。由于現代設計材料、空間理解的變化以及傳統(tǒng)象征體系功能的喪失,在當今面對傳統(tǒng)的時候,我們無法,也不需要完全按照傳統(tǒng)的功能、空間與象征意義進行設計的組織。即使當代生活環(huán)境不同于古時,但是生活的核心和生活的追求一直如此。我們經常說的傳統(tǒng)文化,實質上并不是一個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整體。從大的文化學方面而言,一個民族的文化,在一定時期是通過整合形成的。整合就是在一定時空通過優(yōu)勝劣汰,征服與被征服,一種文化改造另一種文化,從而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適應新的時代需求。設計也同樣是文化的一部分,當后世解讀今天的時候,希望今天的設計有一個鮮明的思想乃至完整的空間架構可供參考。
文化與精神的力量是一個民族的內核,形式和手法是可以借鑒的,一味的搬抄借鑒而沒有想要傳遞的思想,這種空洞沒有內涵的設計總不會成為經典,就像詩文的好壞并不是在于辭藻的富麗堂皇,而在于傳遞本心本情,設計亦是如此。
參考文獻:
[1] 袁熙旸.新現代主義設計[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2] 楊聲丹.設計中的簡約主義思想與簡約設計原則[J].設計藝術研究,2016.
作者簡介:
張倩,女,漢族,籍貫:河北邯鄲人,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設計學,研究方向:環(huán)境設計。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