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力瑞
一、敦煌舞簡介
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上貿(mào)易連綿,商賈成行。地處咽喉地帶的敦煌連接東西方文化,集各地藝術之大成,自此,敦煌文化悄然孕育。敦煌舞的形象藝術起源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藝術,舞蹈工作者經(jīng)過大量的探索、提煉和創(chuàng)作之后,賦予了那一個個精巧逼真、靜寂神秘的伎樂形象以動態(tài)的美感。由此創(chuàng)作出一部部優(yōu)秀的敦煌舞劇目,為敦煌藝術增姿添彩,為我國的舞蹈文化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色彩。
敦煌舞作為敦煌壁畫的藝術凝練,我們在揣摩其藝術形象時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敦煌壁畫上隨處可見的反映禮佛以及娛佛的盛大場面中描繪了不少伎樂飛天的形象。它們身著華麗的舞蹈服裝,身披彩帶長綢,神態(tài)形態(tài)飄飄然然,極富動感。飛舞的彩帶長綢與這些鐫刻在壁畫上的畫塑相得益彰,并為其增添了靈動性和神秘性。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副神佛共舞的仙幻奇景。
二、長綢的運用方式
長綢在敦煌舞中是一個很重要但不易掌握的道具。與我們古典舞身韻身法中所使用的水袖有著一脈相承的特點。但由于兩者長度的不同,因此,長綢雖與水袖一脈相承但難度卻大了很多,也更加考驗舞者的能力。
長綢發(fā)力主要依靠一根一尺長的木棍,以手執(zhí)棍,腰部發(fā)力,然后傳力至整個大臂挑動手持的木棍,繼而舞動長綢。它的用力方式和運動軌跡相較于水袖來說需要更加夸張和放大,整個過程身體都得是一節(jié)帶動一節(jié),以內(nèi)心帶動身體,以身體帶動長綢,剛柔并濟動靜相宜。與中國古典舞一樣,長綢在舞動過程中也需要遵循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的韻律,才能夠使那長長的綢帶“隨心而舞”。
然而,舞動長綢并非易事,由于它長度的特殊性,在舞動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圓”畫不滿的現(xiàn)象。比如,畫立圓時,到了綢子尾部的時候,沒有畫完飽滿的一個圓而是松垮的垂了下來,缺乏了一絲美感。因此在舞動的時候就需要舞者自己掌握一個“度”。這個“度”是需要我們的身法來帶動的,綢子在畫圓的過程中,舞者的內(nèi)心也應該隨之畫圓,用內(nèi)心的“圓”來帶動肢體的圓傳力至長綢。但這個舞動的過程靠的并不是蠻力,而是巧勁。我們經(jīng)常在身韻中說到這個巧勁,掌握這個巧勁是非常重要也具有一定難度的。這股子巧勁需要貫穿我們的整個身體然后通過大臂傳至整個長綢,使得長綢在飛舞的過程中要兼?zhèn)淞Χ扰c美感。此時長綢不僅僅是一件道具,更是我們肢體的延續(xù)。那長長的綢帶宛若出水蛟龍,似漣漪,似煙云。那種飛動的美,是動感的真實化。
三、從舞劇《絲路花雨》看長綢的運用
舞劇《絲路花雨》是1979年由甘肅省歌舞團創(chuàng)作并于同年演出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舞劇內(nèi)容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20多年來,享譽中外,被譽為“中國民族舞劇的典范”。舞劇一開始就是兩個經(jīng)典的飛天形象,長綢隨風而動,舞者隨著音樂變換著身姿,飄飛的長綢隨風而動,看似不經(jīng)意的擺動將人們輕輕地勾入了一副奇幻之景中。
舞劇至最后一幕,英娘鼓上而舞,面遮薄紗,長綢垂肩,飄飄欲仙。音樂緩緩而起,英娘隨之舞動,她手持長綢延續(xù)了“大小八字花”“波浪花”“左右肩圈”等綢花樣式。英娘后下腰,長綢隨之向身體兩側騰空落下,長綢的飄然靈動與英娘婀娜多姿的形體曲線相應,給人一種飄逸之感。音樂漸快,英娘舞動長綢相應,長綢像被她賦予了生命一般,樂與舞相融,人與綢相合。隨著英娘共同訴說著一段凄美的往事,使得聞者嘆息,觀者唏噓。
在舞劇中,長綢早已不僅僅局限于作為一種道具,它更變成了舞者身體的一部分,它隨英娘喜隨英娘憂。它傾聽著英娘凄切的身世與悲慟,它與英娘一起看盡了炎涼,嘗盡了酸楚。英娘以長綢寄托情思,訴說了對自己悲歡離合命運的悲痛,英娘“呼之欲飛”。也使得觀者泣之慟之,唏噓不已。長綢也為畫面添加了靈動性和飄逸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四、長綢在敦煌舞中的重要作用
1.寄托人物情感
敦煌舞中長綢的運用不僅僅是為了美觀好看,它生動地展現(xiàn)了敦煌舞的壁畫形象,如實地反映了壁畫內(nèi)容,它更是舞者抒發(fā)感情的一種載體。長綢舞動,舞者借此展露心緒,有歡樂,有哀愁,有愁悶,有悲傷,有無法輕易訴說的哀慟……對于舞者來說長綢不僅僅能夠美化肢體,更升華成了情感的寄托。
2.表現(xiàn)藝術風格
在敦煌舞表演中,除去音樂舞美的運用,長綢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表現(xiàn)人物形象,體現(xiàn)作品藝術風格的作用。敦煌舞獨有的動作語匯加上它特殊的道具使用,是它能區(qū)別于其他舞種最關鍵的地方。長綢飄飛,飛天形象頓時深入人心,絲綢之路的貿(mào)易盛況、天國的繁華盛景仿若盡在眼前。顯而易見,長綢在敦煌舞中不僅僅是一件道具這么簡單,它體現(xiàn)了敦煌舞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風格特征,使其具有了其他舞種不可替代的藝術風格。
3.烘托作品主題
長綢在承載人物自己內(nèi)心感情的同時,還起到了烘托整個舞蹈主題的作用。也許寡淡的肢體語言無法深刻的表達舞蹈的主題,而長綢的使用就恰好可以填補這份蒼白和空洞,并且還渲染了舞蹈的意境。使人們看到長綢、人、佛的融合與和諧,并且感受到了佛國世界的渾厚。
4.延伸動態(tài)美
長綢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延伸了動態(tài)美,長綢一舞,舞者的整個臂膀就仿佛延長了2.8米甚至更多,長綢如同水中的蛟龍一般,自如游蕩,變幻莫測。時而如彩虹般絢麗,時而如仙子般翩翩,舞雖止但韻未止,韻已止但意未止。這都是長綢所帶來的不一樣的魅力,是單一的肢體語言無法匹及的。
結語
敦煌壁畫是我國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壁畫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探究意義。通過深入的研究敦煌舞以及敦煌舞道具,讓我對這一筆寶貴的財富更加生出了敬畏和感激。再經(jīng)過一階段的鉆研和琢磨,讓我更加的感嘆藝術的偉大,同時更殷切的希望我們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保護好這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使得它長長久久的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