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貴清
【摘要】 ?新課改在高中各學科的滲透推動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在新形勢下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不能適應未來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要求。為了適應新形勢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了教學模式,語文教學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了高中語文教學新教學模式。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教學模式 創(chuàng)新 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5-124-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型人才越來越成為社會前進的主力軍,在此背景下,新課改在高中各學科不斷深入和落地,高中教學模式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高中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fā)展與成熟的時期,需要教師根據新課改的目標以及高中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完善原有教學模式,進一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積極性,通過教學創(chuàng)新使學生的各項潛能得到有效激發(fā),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成為具有綜合素養(yǎng)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一、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教師為了提升分數給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使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煉與提升,知識無法形成能力,教學效果得不到顯著提升。其次,教學模式缺少趣味性。學生很難產生對語文學習濃厚的學習興趣,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狀態(tài)。課堂氣氛得不到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較差,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內容。最后,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教師很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面把控,因此無法針對性地給出解決方法,舊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又會出現新的問題,阻礙了學生的學習進度。
二、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方法
(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社會的發(fā)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使多媒體在教學中得到了運用和普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輔助教學,通過視頻、圖片、PPT課件的形式將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從而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活躍班級的學習氣氛,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講授《雨巷》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幾張江南雨巷和撐傘女子的照片,再配以優(yōu)美的輕音樂讓學生欣賞,然后設置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談通過觀察圖片他們對江南以及雨巷的印象是什么樣的,然后再讓學生伴著輕音樂在雨巷的氛圍中朗誦這首詩。這樣,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更能深入體會作者的視角和思想感情。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
(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fā)揮集體的智慧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共同探究教師提出的問題,最終給出解決方案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很難使每個學生得到參與的機會,造成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參差不齊。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可以使每個學生參與其中,積極思考,發(fā)揮每個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共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將不同能力的學生平均分到各個組,使每個小組的學生能以強帶弱,互幫互助,從而形成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由于這首詞中描寫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較為復雜,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每句詞里作者要抒發(fā)的情感,再講每個小組給出的答案,最后歸納得出結論:“作者通過描繪月夜江上的壯麗美景,借對古代戰(zhàn)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yè)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yè)未就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三個臭皮匠,能頂一個諸葛亮。每個學生的理解角度雖然不同,但通過發(fā)揮小組集體智慧的作用,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就會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徹,學生的關系會更融洽,情感會更深厚。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近年來,翻轉課堂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由于翻轉課堂可以利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微視頻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更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課后的自主學習與探究,使教學變得更加科學、高效。以《離騷》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搜集有關屈原的生平經歷、端午節(jié)習俗和文章的寫作背景,通過自主預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文章背景知識的了解,促進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地吸收知識。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可以掌握部分較為簡單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中就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困惑與難點,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四)豐富課堂活動提升互動性
課堂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教師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知識吸收情況,從而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進行有效的集體或者個別輔導。高中語文課堂活動的形式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進行合理設置。由于高中生的思維較活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課文中的某個觀點進行辯論。以魯迅的《拿來主義》為例。教師可在學習完課文之后以“西方的科技文明是否要拿來”為題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學生可以引用魯迅的觀點,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辯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高中語文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和總結才能使教學模式得到不斷完善。新課改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參與和互動中激發(fā)潛能。語文教師還要善于運用多媒體工具以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黃麗霞. 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 南北橋, 2017(5):45-45.
[2]趙佳駿. 淺析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J]. 新課程(下), 2017(1):136-136.
[3]佟圣利. 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J]. 文學教育(下), 2017(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