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日益增高,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以滿足教學需求。本文對一些基本教學法進行闡述,著重強調英語課堂氣氛的活躍,以及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
關鍵詞:英語課堂;氣氛渲染
要做一名成功的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
一.渲染氣氛,引發(fā)興趣。為了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的英語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學,并輔之于風趣、幽默,往往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fā)言,積極思維,進而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增強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使他們學會用英語思維,不斷產(chǎn)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
二.溝通情感,培養(yǎng)興趣。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喜歡,其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說英語。
三.教學靈活,保持興趣。教學的多樣化,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穩(wěn)定長久。只有教學的內(nèi)容、形式、思維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才能實現(xiàn)靈活的教學,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使教學語言在力求準確清晰的同時,講究生動、形象、文雅、風趣,要富有吸引力,使學生感到興趣。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nèi)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思維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力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處理;對于同一教學內(nèi)容,也可以從不同的思維角度,以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講述和探討,啟發(fā)引導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兩種教學法。視聽教學法:視聽教學法以主張視聽并用而得名。它是五十年代形成于法國,以學習日常會話為主旨的教學方法。由于它強調耳、眼、腦等感官作為整體去感知語言材料,而語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義、詞、句、話也要聯(lián)為整體而被感知,故還稱整體結構法。又由于它強調結合生活中的情景進行教學,故稱情景法。究其本質,它是聽說法的發(fā)展。聽說法的一些原則和作法都為它所接受。比如,培養(yǎng)語言習慣;口語第一,對話入手;嚴守聽說讀寫的次序;初學時遲發(fā)文字材料;主要使用模仿、熟記、類推等操練方法;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但視聽法作為獨立學派,自有其特點。主要有四條:第一,整體感知。第二,視聽并用。第三,情景為主,以情景聯(lián)系話語。句型只作對話的注釋。第四,教材系日常生活中的各個主題。比如,認識、旅行、房屋,宿舍、家庭、問路等等。視聽法先選詞匯,再選情景,根據(jù)情景再選結構。而所選詞匯又是從實際日常交際中篩篩選出來的。
視聽法的教程包括教室教學和實驗室作業(yè)。課按以下方式進行:連續(xù)三次放映對話片并伴放聲音注釋。第一次介紹主題;第二次講解;第三次復習。第四次放映對話片而不伴放聲音注釋;由學生擔任解釋。此后即進行短簡的對話操練,以應用本課的詞匯和語法材料。課的最后階段是語音練習。內(nèi)容是對口頭言語的體裁、節(jié)奏、調型進行操練。操練中要求從含義單位中領會言語的語音,即不脫離語流操練語音。視聽法要求在三~三個半月中,每周用20小時學習,共學250~300學時。
美國國防部乃邀請了一批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法家,研究新的外語教學法。其中為首的學者是布龍菲爾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布氏系用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語言的機構主義語言學的創(chuàng)立者,又與直接法大師帕默有過學術交往,結果便制訂了以結構主義語言學和操練性條件反射為基礎的陸軍口語法,又稱布龍菲爾德教學法。試驗取得成功;逐漸完善為聽說教學法并傳及全世界。
在聽說法的發(fā)展過程中,布龍菲爾德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得到了完善,成為規(guī)范的五段:
(1)認知(recognition)認知即對所學句型耳聽會意。主要采用外語本身相同或不同的對比,使學生從對比中了解新句型或話語。比如,兩組話語的對比:
---John reviewed his lessons yesterday.Have you reviewed your lesson?
---I am a worker.I drive a tractor.I am a tractor-driver.Mr.Wong drives a bus.Do you know what is he? He is a bus-driver.
(2)模仿(imitation)跟讀、齊讀、抽讀、糾錯、改正;同時記憶。
(3)重復,檢查(repetition)學生重復模仿的材料,作各種記憶性練習;同時教師要進行檢查。當確信學生已能正確理解、朗誦所學句型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段的變換活動。
(4)變換(variation)變換即替換操練,應按替換、轉換、擴展三步逐漸加大難度。同時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情況。
(5)選擇(selection)活用所學語言材料于交際實際或模擬情景之中,即綜合運用。
四.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激發(fā)興趣。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具和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wǎng)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采用自制課件和利用多種現(xiàn)成國內(nèi)外教學軟件在多媒體技術平臺上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五.設計和組織多種輔助教學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睘榱嗽鰪妼W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輔助教學活動。通過輔助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和自信,增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課堂教學要與輔助教學活動相結合,相輔相成,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References
[1] 文學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邵錦娣,白勁鵬編著.-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2012重?。?/p>
[2] 文化碰撞:中國北美人際交往誤解剖析/戴凡,(美)斯蒂芬()編著.-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3] 外語學習與教學導論/(英)約翰遜()著;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趙鑫:1979.8,男,漢,陜西華縣,研究生,教師,英語教學法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yè)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