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平
【摘 ?要】目的:分析ICU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措施及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88例ICU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則采用預防性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進入ICU治療期間股靜脈血流速度。結(jié)果: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第1d股靜脈血流速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第7d、第14d觀察組股靜脈血流峰速、平均速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針對ICU患者采用預防性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流情況,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ICU;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1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7-0074-02
ICU患者通常需要長期臥床,并且需要接受較多的深靜脈置管處理,因此相比其它科室,ICU患者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更高。一旦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下肢功能,而且會出現(xiàn)肺部栓塞、血栓后綜合征反應等,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及預后,因此要加強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以88例ICU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預防性護理對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及體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分析我院ICU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60.41歲;所有患者均無血栓史,生命體征平穩(wěn),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惡性腫瘤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將8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44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常規(guī)藥物干預、翻身或坐立等運動指導、飲食指導等;遵醫(yī)囑給予功能性護理。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預防性護理措施,具體如下:(1)動態(tài)評估:應用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對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風險進行評估,15分及以上者為高風險,11-14分為中等風險,10分及以下為低風險患者。針對低風險患者進行被動的屈伸訓練;針對中等風險患者則要在被動屈伸訓練的基礎上穿減壓彈力襪;針對高風險患者則在中等風險患者護理方法的基礎上,給予間歇充氣泵、遵醫(yī)囑使用肝素抗凝等措施。(2)加強基礎護理:患者進入ICU后要嚴格執(zhí)行間隔2h翻身一次的護理措施,加強對患者肢體、軀干等部位的按摩,以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做好患者保暖工作;如患者無明顯禁忌證,可適當抬高下肢;針對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患者以及高齡患者,在進行深靜脈置管時,盡量避免股靜脈穿刺;如無法避開則要增加翻身次數(shù),以減少對下腔靜脈的壓迫力度;針對機械通氣的患者要盡量避免采用呼氣末正壓通氣,如不可避免則要強化DVT監(jiān)測;定時測量患者下肢周徑,觀察皮膚顏色;如患者存在心肺功能衰竭的現(xiàn)象,則要避免大量輸血、多次靜脈采血等高風險操作。(3)飲食護理:ICU患者的飲食要以高纖維素、低脂肪的食物為主,保證患者順暢排便,避免由于用力排便導致腹壓升高而引起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在無禁忌證的前提下適當增加患者的飲水量,以降低其體內(nèi)血液粘稠度。
1.3 效果評價指標
分析患者在ICU治療期間股靜脈血流速度,包括第1d、第7d、第14d的峰速度及平均速度,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x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視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第1d股靜脈血流速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第7d、第14d觀察組股靜脈血流峰速、平均速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ICU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具有早期隱匿性強的特點,如果患者使用 股松藥物治療或者進行氣管插管,檢出率還要更低?;颊咭坏┌l(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不僅會影響其下肢功能,而且會影響后續(xù)治療,不利于患者預后,因此加強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至關重要。預防性護理針對ICU患者的特點,在動態(tài)評估的基礎加強基礎護理、飲食護理,通過針對性、預防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降低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從而保證其臨床療效及預后。本研究中,觀察組應用預防性護理,其在ICU治療期間股靜脈血流速度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針對ICU患者采用預防性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流情況,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康鐵焱,李曉娟.圍手術期系統(tǒng)護理干預預防婦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效果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7,23(32):3629-3631
[2]譚賽云.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2(29):321-322
[3]黃靜,林婉娜,羅玉珍. 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療前沿(學術版),2018,3(2):125-126.
[4]牟園芬,呂豐梅,龍云.早期系統(tǒng)護理干預防止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9,17(34):4133-4135.
[5]陳芳,王雷,萬磊.早期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在預防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效果[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24):3740-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