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娜
【摘? 要】積極心理學指出心理學不應該只研究人類的弱點和問題,更應該研究人類的美德和優(yōu)勢,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fā)展,充分挖掘人固有、潛在、具有建設性的力量,重視當下的積極體驗以及對未來的積極期望,達到持久性的自我實現(xiàn)的高峰。這股思潮也影響著我國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就積極心理學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進行論述。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積極心理學;應用
一、關注孩子的突出優(yōu)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教師往往關注到孩子的劣勢,希望能夠改正孩子身上的缺點,讓孩子成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學生,但是人不只是需要改正錯誤,還希望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生活的意義。積極心理學倡導的是關注孩子的突出優(yōu)勢,并且?guī)椭麄冏R別出這些優(yōu)勢,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優(yōu)勢的機會,創(chuàng)造性地去使用自己的優(yōu)勢。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參加“突出優(yōu)勢行為的價值”(Values in Action Signature Strengths,VIA)測試,這項測試中,有24項重要的品格優(yōu)勢,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并提高使用這些優(yōu)勢的頻率和能力。
二、培養(yǎng)孩子的品格與提高孩子的成績一樣重要
長期以來,孩子在學業(yè)上的失敗多歸咎于教師、家長、成長和學習的環(huán)境、國家教育體制等等,總而言之是責備除了學生之外的所有人和事。積極心理學則認為,讓學生變得更好,除了改變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更可以通過塑造優(yōu)秀品格來實現(xiàn)。想要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成就,需要提高孩子的自律,并且能夠提高其他各種品格。至于提高自律水平,經(jīng)常進行一些冥想和靜心練習會有作用,教師要充當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孩子想放棄的時候給予鼓勵。
三、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積極心理學也提及在與人交往中,有四種風格的回應:主動積極的、被動積極的、被動消極的、主動消極的。首先通過角色扮演來確定學生典型的回應方式是什么,然后教授肯定式溝通技巧,最后在生活中練習積極主動式回應。
四、運動帶來健康,也帶來幸福
大家都是知道運動帶來健康,增強體質(zhì),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我國近年來,家長和教師更關注孩子學習、腦力開發(fā),導致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有所上升,運動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運動具有自我維持的特點,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可以提高記憶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變高,集中注意力,甚至降低多動癥的發(fā)生率。要讓孩子和家長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基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zhì)。
五、用ABC模式去思考
心理學家埃利斯開發(fā)了ABC模式:當人們碰到不好的事件(adversity)時,最自然的反應是不斷想它,這些思緒很快凝結成想法(belief),這些想法會導致后果(consequence),有可能是放棄、頹喪,但也有可能是振作、再嘗試。讓孩子明白導致不良情緒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想法,如果可以學會把這些想法找出來,反駁這些消極想法就像反駁別人對自己的指責一樣,就能改變自己的消極情緒,讓自己變得更加輕松快樂。
六、結語
積極心理學賦予了心理健康新的標準,人沒有心理疾病并不就是健康,所謂心理健康應是能不斷主動追求幸福并體驗到這種幸福,同時又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幸福和積極不僅僅是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種能力,我們教育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去提高學生使自己幸福并且蓬勃發(fā)展的能力,當然,在幫助學生的過程中,自己體驗到的幸福感也會是前所未有的,這是一個助人自助,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面向陽光,將陰影放在身后。
參考文獻:
[1]林崇德.試論發(fā)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研究中的十大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1).
(責任編輯? 李 芳)